讓馴養成為教育方式的一種方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第一次見到“馴養”這個詞大約是在十年前,是在《小王子》這本書里。那是一個令人心動的細節:來自B612星球的孤單的小王子想跟小狐貍玩,卻被小狐貍拒絕了,小狐貍說“你還沒有馴養我,我不能跟你玩!”“你看到那邊的麥田了吧,那金黃色的麥田并不能讓我產生任何聯想,可是你一旦馴養了我,看到金黃色的麥田,我就會想起你金黃色的頭發,我就會喜歡聽風吹過麥子的聲音。怎么馴養呢?你要一點一點地接近我,讓我逐漸適應,你最好每天固定的時間來,比如四點來,那我從三點就開始感覺到幸福,離四點越近,我就越感到幸福?!?
初讀文章覺得“馴養”是在寫愛情的建立過程,后來想想發現“馴養”放在親子關系上也適用,再到后來發覺“馴養”完全可以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許經典就是這樣吧,它總能讓不同層次的人都受益。
下面我只就教育教學的“馴養”策略淺談我的做法。
一、“馴養”需要一個慢慢的過程
就像小狐貍所說:“你需要慢慢慢慢地一點一點地靠近我,不然我會被嚇跑的?!?
作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如果一接手一個班馬上先端起老師的架子去訓學生,來上一記“殺威棒”旨在先滅了學生威風,然后希望從此以后天下太平,那基本上屬于癡心妄想。
“馴養”要求我們展現出來的是“人畜無害”,你的學生才會愿意接近你。猶疑,猜忌是學生保衛自己的“鎧甲”,他們不可能完全卸下“鎧甲”,接納一個對他們而言完全陌生的甚至各種限制他們的的人,這是人往往就是老師,甚至是班主任。
這個過程真的很慢很慢。
二、“馴養”應該是一個柔和的過程
“馴養”的過程應該首先你要懂得所馴養的對象。作為老師,“馴養”的對象當然是學生了。所以你的馴養能否成功從很大程度上講取決于你是否懂得學生。
目前我剛接手的這個班級整體偏散漫,這個在我剛接班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散到上課聽不見鈴聲,老師講話完全各行其是還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我想我是懂他們的,每個人骨子里都是要做個好孩子的,只是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他們不能得償所愿,他們不得不在聽話與長大之間進行搖擺,在聽信權威和自作主張之間糾結,既希望凸顯自己的力量,又想獲得好評。當某個時刻能夠挑釁權威的時候,他們是長大的喜悅,和同齡人的贊賞,他們會認為那是很勇敢的行為。
所以我基于這樣的了解,處理問題時,我會相對來說比較柔和,硬碰硬只會都受傷的。
舉個例子,李同學被幾個牙尖嘴利的女生擠兌說她出賣了朋友,李同學放聲大哭,以至于連晚飯都沒有吃。我班的苑同學陪著她,勸誡她,無果。英語老師小ms李也努力勸解,可是在見到我的瞬間,她眼圈又紅了。我只是拉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你現在很委屈是不是?”她眼淚嘩地流了下來。“嗯,肯定很委屈,我知道,你能不能跟我說說發生了什么事兒?”心理學的“共情”就是這樣一個作用,沒有共情,溝通的路就被堵死了,再講什么都是沒用的?!澳銢]有透露好朋友的秘密,你是一個值得當做朋友的人?!蔽覔募珙^,被我肯定,李同學的表情明顯放松了?!叭绻粋€人你沒有能力改變,你非要改變嗎?”她搖搖頭。“如果你自己沒做錯,是不是可以不用為別人的過錯哭了?”她點點頭,于是她洗了把臉進了教室,這個過程不超過十分鐘。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同學呂同學,他可以說是典型的雙差生了。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是孩子們的最愛了,可是即便如此,還是會出狀況。這不,呂同學在戶外活動時間,把郭同學的衣服從籃球架拽下來,踩在地上捻了又捻,又踩了幾腳,然后在地上拖著走。郭同學的衣服上沾滿了土。
我完全不必追問緣起是什么,不管緣起什么,這樣的結果非常惡劣。這是一個完全沒有規矩的孩子,頭腦中只有自己,唯我獨尊,甚至有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感覺。
我首先從氣勢上給全班一種威壓,取消第二天的“戶外活動”,讓全班同學的利益受損,是他一個人不當行為所致,這是幫他拉仇恨。他從氣息上首先就削弱了幾分。然后我跟大家講:“我們班的孩子們有時有些淘氣,但是我從來不相信我們班的任何一個孩子是個小惡魔。但是每一個人身體都會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當天使的呈現多了的時候,惡魔就沒有藏身之所。反之,也是。我只是希望我們每一個孩子讓你的天使呈現得更多。那么踩衣服這件事就不會發生了?;蛘呤前l生了,旁邊的人提醒這樣的行為是不妥的,他也會終止?!?
全班靜悄悄的,呂同學低頭不語。當天中午,路上碰到我,呂同學還主動跟我打招呼,以他平時的脾氣,這是不可能存在的,他心胸比較狹窄很是斤斤計較??梢娺@種教育他是接受的。
三、“馴養”允許學生反復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教育的周期相當相當的長。所以教育的難,眾所周知。學生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用不同的生活烙印,他們會攜帶很多特質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最難的莫過于一個學生身上的陋習。
當老師久了,會發現犯錯的往往是固定的那幾個學生,因為一個小事故只是他或者她巨大的思想體系的“冰山一角”,我們看到的也許只是水面的極小極小的一部分。而水面以下的更大部分需要我們自行腦補,誰會對這個孩子有這么大的影響?影響是怎樣形成的?一旦思想體系建立了,那很多的事情都是受思想體系支配的。所以很多學生會不停地犯錯,甚至同類的錯誤。這也就是學生錯誤行為會反復的直接根源,他會本能地選擇他最熟悉地方式處理突發事件。有了這樣的認識,“馴養師”才能放下焦慮,讓事情變得平和,緩和,柔和。
隨著“馴養”方式的深入,你會發現,“馴養”不是無視,不是放縱,而是柔中帶剛,是外圓內方,是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方式。希望每一位師者,用馴養的方式來與更多孩子建立良好的聯系。讓他們對你產生信任,產生依戀,產生希冀——就像《小王子》中的小狐貍一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