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研成為教師的一種生長方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打造一支能教善研的科研型教師隊伍是校長的責任所在。但教師的科研意識離不開校長的重視,需要校長經常抓、反復抓,讓教師常聽、常說、常讀、常做、常寫,在“五?!敝兄饾u歷練而成。
【關鍵詞】校長;科研意識;教師發展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26-0032-03
【作者簡介】嚴衛林,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二中學(江蘇蘇州,215000)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道德與法治特級教師。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科研興課,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已經被廣泛認同。但一所學校教師的科研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校長常抓不懈。校長只有反復提醒,才能使教師的科研意識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使一所學校教師的教科研意識真正形成,繼而成為一所學校的文化,根植于教師心靈深處。
一、讓教師?!奥牎?
作為校長,要改變傳統觀念,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取經,如聽課堂、聽講座、聽論壇等,使教師廣聞博見。
1.聽課堂。
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有限,如果一位教師只知道耕耘自留地,而不到其他教師的課堂去看看聽聽,那么一段時間后可能就會落伍。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校長不僅要經常性地組織教師在本校聽課,還要組織教師到外面的學校聽課,甚至可以開展跨學科聽課。教師在聽課中也許能看到別樣的風景和精彩,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棄其不足,引以為戒。
2.聽講座。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先有一桶水,而且是長流水。教師只有經常性地去聽聽,才能有源頭活水,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校長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讓教師經常聆聽專家的教育思想,吸收新的教育觀點。
3.聽論壇。
聽才能知不足,聽才能長見識。在一些論壇上,專家們圍繞著某一個話題展開討論,許多新的觀點在碰撞中生成。如果讓教師認真聽聽,也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校長不僅要自己去聽,還要帶著教師去聽。
二、讓教師?!罢f”
作為校長,要積極創造條件給教師搭建平臺,讓教師在公眾場合發表自己的言論,發出自己的聲音,暢談自己的見解。
1.說所學體會。
有的學校在平時會給教師訂一些閱讀資料,特別是教師節時,一些學校會選擇給教師贈書的方式,鼓勵教師用心研讀,補充新知。接下來,校長可組織一些論壇,請教師嘗試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為了在活動中能談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自然會用心去讀,讀深、讀透。
2.說所做心得。
一線教師既上課又做班主任,在實踐中積累了很多成功的做法,但卻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交流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為此,校長要經常組織教師開展研討和交流工作心得,與同行探討自己的做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在交流中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說所思感悟。
一些教師在長期的教學、管理和學習中會產生一些新思想,生成一些新觀點,提出一些新見解。針對這一現象,校長要給教師搭建舞臺,讓教師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暢談自己的看法。
三、讓教師?!白x”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位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他在廣泛的閱讀中積累知識,增長見識。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作為校長不僅要身體力行地帶頭閱讀,還要鼓勵教師進行廣泛閱讀。
1.讀專著。
部分教師一直感嘆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閱讀,除了讀教科書、教輔書、練習冊這三類書以外,很少能自覺自愿地進行其他閱讀。作為校長,要讓教師擠出時間去閱讀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的書籍及名家的專著等。教師在閱讀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見識,開闊自己的眼界。在與專家名家的心靈對話中,激活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2.讀雜志。
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守得住精彩。做教師要靜下心來閱讀,甘于坐冷板凳,既要讀專著,也要讀教育教學報刊。作為校長,要鼓勵每一位教師訂閱學科方面的專業雜志,讓他們經常擠出“邊角料”時間進行閱讀。報刊上的文章相對獨立,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性閱讀:對于有助于提升自己教育教學和管理能力的文章,可以一遍兩遍地閱讀,甚至“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對于其他文章,可以選擇跳躍性閱讀。這些報刊上的觀點、見解和做法可模仿性、可操作性強,經常閱讀能讓我們看到不少真材實料,取到不少“真經”。
3.讀網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越來越發達。我們只要打開手機和電腦,各類信息撲面而來。但是我們發現,有的教師沉迷于刷微信、微博,以此打發和消磨時間,沒能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作為校長,要引導教師經常性地閱讀微信、QQ、論壇上的學科類教學內容。有一部分名家在學科專業群里提供自己的課件、教案、論文等,或者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都對教師有較大的啟發和借鑒作用。校長要引導教師用好網絡。
四、讓教師常“做”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離開了教育教學實踐,科研就成了空中樓閣。校長要鼓勵教師耕作好自留地,把每天的“家常課”上得出彩,同時要帶著科研的眼光做好課題,繼而形成課程。
1.“做”課堂。
課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舞臺,上好每一堂課是教師每天的必修課。校長要鼓勵教師把上好每一堂課作為增長自己才干的機會。把課堂作為試驗田,積極開展課程改革,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不斷地改課中提高自己的課改水平,提升自己的課改能力。校長還要多給教師提供外出上課的機會,在每次的公開課、評比課的歷練中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2.“做”課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問題即課題,教師要把平時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變成課題,以科研的意識帶著課題開展研究。一線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課堂作為研究基地,利用課堂開展研究,總結教學規律。校長要引導教師帶著課題開展教學,鼓勵教師積極申報省市區校級課題,并請專家學者進行指導。
3.“做”課程。
校長不僅要鼓勵教師以校本化的方式上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要積極探索,勇于實踐,根據所教學科的特點,結合自己的特長,嘗試開發校本課程,以校本課程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在不斷開發校本課程中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提高自己的學科教學水平,打造自己的學科教學優勢。
五、讓教師?!皩憽?
沒有反思就沒有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科研意識的提高,離不開帶著反思的意識嘗試去“寫”。從某種意義上說,文章寫得好的教師上課一般能做到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做法。因此,寫的前提是做、讀、聽、說、看,寫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作為校長,要鼓勵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以科研的眼光進行教學,以科研的眼光反思教學。
1.寫所得。
經過教師精心準備的一堂課,哪怕是“家常課”,即使不成熟也會有可取之處。教師上完一堂課后要及時靜下心來,反思自己課堂的成功之處,包括教學環節、教材處理、課堂生成等。若干年后,這樣的教師往往能成長為科研型骨干教師。
2.寫所失。
失敗也是教學研究的資源,優秀的教師也有不足和失誤。面對課堂教學的不足和失誤,校長應該允許教師犯錯誤,鼓勵教師反思自己的不足。知不足而后進步,在反思自己不足的過程中,逐步修正不足,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是一線教師逐漸走向成長、成熟、成功的必經之路。
3.寫改進。
發現問題不是目的,改正不足,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才是最終目標。校長要鼓勵教師發現不足后重新備課:一堂課下來,優點如何繼續保留和發揚,不足的地方如何克服和改進,今后再教時如何不再犯類似錯誤,把錯誤作為成長的一次契機和教訓。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果校長能夠做到“五?!?,一所學校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定然能增強,教師定能成長為實踐的反思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9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