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管理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劑助力針,對于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質量普遍不高,存在嚴重的農村金融服務與需求的不平衡問題。本文根據我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現狀,引出“農村金融服務單一、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存在短缺和農村信用環境不理想”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問題;措施
  一、我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現狀
  面對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之一的基本國情,為了保證農村經濟穩扎穩打的發展提高,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讓廣大農民過上富足的生活,提高廣大農民的幸福感,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但是,在穩扎穩打發展下我國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發展還是遇到了“問題”,造成了這些年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村金融資源與服務難以合理地分配使用,導致了農村地區的資源浪費,為此,如何能夠妥善解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所遇到的“問題”成為農村民生條件改善、經濟穩步發展提高的重中之重。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與民間金融組織組成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并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農村地區的貸款、存款、保險、證券、匯兌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務主要是由這些農村金融機構所提供,為農村地區經濟健康發展、激活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更好的服務農民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取得良好的成績的同時,也發現現階段的農村金融機構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農村金融服務單一
  單一化的金融服務體系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多元化的需求。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背景的帶動下,農村的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農民的收入也得到大大增加,然而,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配套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卻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的發展?,F階段市場上存在的咨詢、擔保、保險、理財、網上服務等中間或其他類別的服務業務在農村金融服務業務中存在很大的缺失或所占比例較小,而存款、貸款等金融服務所占的比例較大,這就導致了大多數農村金融服務仍停留在為農民提供存款、貸款這類簡單的金融服務業務,無法滿足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2、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存在短缺
  隨著上世紀90年代國有銀行的改革,四大國有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地區,撤銷了部分農村地區的營業點,出現了金融從業人員與服務人員短缺,部分服務項目出現空白的情況,導致現階段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和有效資金供應滿足不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大量非法民間貸款“應運而生”,它們通過向農民提供大額貸款,賺取利潤,不依法納稅,導致合法金融服務機構的生存空間縮小,國家稅源減少,危害國家經濟安全的同時困擾百姓。
  3、農村信用環境不理想
  由于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小農思想在部分農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部分農民對信用問題的不重視、不了解加之當地監管部門執法不力,導致部分農民懷著“欠錢不還,毫無責任”的無賴心理去當地農村金融服務中心借款,到還款日期卻不還款的情況頻頻發生,使農村金融機構對部分農民的高額借款熱情下降,并出臺了相對應的抵押政策,致使部分農民急需錢款卻無抵押物借不了款而去非法民間貸款處借款的尷尬情況發生。
  一、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創新、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政府應積極鼓勵相關農村金融服務組織完善并引進市場上存在且實惠性高的服務業務(如:網上銀行服務、咨詢服務、理財服務等),保證農村享有與其經濟發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務業務;鼓勵相關金融服務人員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設計、開發符合當地農民的理財服務、app或者小程序等,以滿足當前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政府及農村金融服務人員定期入鄉開展金融教育活動,提高農民對金融服務的了解以及幫助農村金融人員了解農民心里所想,解答其迷惑,保證農民的認知水平同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相同步,避免出現農民對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新變化的不了解,導致金融資源存在浪費的情況發生。農村信貸由于自身環境的特殊性存在特有的問題:信息障礙、社會障礙、逆向選擇、信貸的風險性以及客戶的分散性等,必須進行法律、監管和制度方面的改革。改革內容應當包括:改革法律以保障金融服務的安全性、流程的法治性;改革法律登記制度并建立網絡信息庫,簡化金融業務辦理的過程。監督和管理體系與法律體系并行,受法律制約。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離不開法律和監管體系的協調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在改革的同時,有效抑制和減少風險,使農村金融在良好的金融環境中更好地發展。
  2、加強農村金融機構基礎建設與打擊非法民間貸款
  政府財務部門和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加大基礎建設資金的投入。由政府牽頭鼓勵,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積極響應并主動加大對金融機構營業點的建設,并加強員工的能力提高,保證從業人員擁有扎實的金融知識與業務辦理的能力,并建立獎勵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借此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農村金融機構與服務短缺的問題。
  政府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民間貸款,保證農村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的同時保護農民不受非法民間高利貸的困擾,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與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相關金融機構加大拓寬資金鏈的力度,擴大資金供給的途徑,保證農民在農業生產所需求的資金的同時降低農民貸款的成本(如:減少利息率、降低貸款所需抵押物的價值等),提高農民像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積極性。
  3、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加強信用建設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積極開展誠信教育活動,改善部分農民的小農思想,引導部分農民拋棄“欠錢不還,毫無責任”的錯誤思想,樹立“欠錢還錢,誠信一生”的正確思想。村委會懸掛宣傳誠信標語與作用并定期更換,加強農村地區誠信氛圍的渲染,使農民們生活在誠信之中,并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誠信教育。
  為了維護農村信貸的正常秩序,建立一個良好的誠信環境,必須進行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改革與完善。因農信貸本身受到從業人員業務操作不規范、風險性問題及借款人信用問題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與農信貸相關法律法規的改革之中應該將重點放在完善農村金融機構信貸的流程規范;借款人信息虛實問題;依法建立信息庫,防止不法人員騙貸的情況發生;建立借款安全流程監管機構以及信用等級評估機構;完善并進一步加重相關違規處罰,以此達到殺雞敬猴的目的。
  三、結語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改革并推動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是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之一。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實踐中發現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存在問題時,必須加以高度重視,并結合當地農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解決問題,為廣大農民提高收入,助力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掃除障礙。
  參考文獻
  [1]王佳平,孫速超.聚焦: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管理措施[J].營銷界,2019(17):22-23.
  [2]聶競.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金融機構小額信貸問題探討[J].金融經濟,2019(08):3-5.
  [3]陳露,林曉濱.供求視角下農村金融服務問題研究——以溫州市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07):106-107.
  作者簡介:王鶴(1974.09-),男,黑龍江省綏化市人,七臺河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農村金融方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9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