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21世紀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多元化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圖書館是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性質與人類文化的變遷息息相關。人類文化從古典文化、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也是圖書館從古代藏書樓、近代圖書館到現代圖書館的發展過程。在農業社會時代,圖書館的最主要特征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在工業時代,工業革命使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發展,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圖書館實現了從單一的文獻收藏機構到向民眾教育機構的轉化,成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科技進步,我國呈現出一種多元文化發展格局,這一多元文化發展背景,給圖書館事業帶來了一種多元化的發展,本文試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圖書館;多元化;發展
一、國圖書館所處的多元化文化背景
文化的多元與一元是相對的兩個概念。與改革開放前封閉保守的一元文化相比,近年來我國文化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局面。中國、西方、多種文化共時并存于當代中國,真正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格局。
1、眾文化的興起是改革開放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當代中國的一種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從本質上說,當代大眾文化是一種在現代工業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市民文化,是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產生的,以都市大眾為其欣賞消費對象。它是通過大眾傳媒(廣播、影視、多媒體、報刊、書刊、書籍等)傳播模式化的、易復制的、按市場需要批量生產的、注重滿足人們感性娛樂需求的文化。
大眾文化是工業社會所產生的大眾群體的文化衍生物,發生、發展于工業文明與市場經濟之中。它表現在大眾傳媒的多元化。技術的進步使大眾傳媒工具發展為電視、廣播、電影、報紙、電腦、網絡等,傳媒的形式與內容也日益增多,導致與文化信息的極度豐富。大眾文化生產與消費也是多元化的。文化工業、文化市場可以滿足各種層次、各種品位、各種水平的大眾需要。而文化的形象、時尚也多樣化。只要媒體或文化制作人認為有市場價值,就可以對任何一種東西進行包裝,其手段和方式更是多種多樣,層出不窮。大眾文化產品也呈現多元化。由于人們的階層、水平、趣味不同,文化生產的機制、目的、層次、水平不同,由于大眾傳媒的形式和內容不同,大眾文化產品異常豐富多彩,并行不悖。在同一時空背景下,《科學的歷程》與《麻衣相法》擺在一個書攤,芭蕾舞和搖滾樂同臺演出,這些豐富而雜駁的現象在改革開放前封閉的一元文化中,是不可想象的。
2、絡文化是全球化的文化。網絡文化是依附于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一種現代層面的文化。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帶來了文化發展的全球化,網絡使得人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進行更直接、跨文化的交流。網絡化、數字化不僅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而且使這種文化交流提升到信息化、知識化的水平,從而使文化全球交流展現出新的境界、新的層次,新的狀態,為人們的行為、思維乃至社會結構注入了新的內容和形式。網絡文化是開放和平等參與的文化。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全球的超文本。在這個超文本中,任何的國家、民族、意識形態的權威與控制力都減少到了最低限度,“信息無國界”,網絡使全球聯為一個共時性的超越國界的整體。網絡文化是多元化競爭的文化。互聯網上,全部網頁中有81%是英語的,其他語種加起來不到20%,全球互聯網業務中90%在美國發起、終結或通過。這意味著法國總統希臘克所說的“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單一文化的威脅”,這是一種“新形式的殖民主義”,尤其是對于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他們只能成為被迫接受信息的群體,唯一的選擇是無奈地面對發達國家的“文化侵略”。發達國家通過網絡向受眾連續不斷地傳遞文化信息,將其意識形態、價值理念進行傳播,這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各個國家都在互聯網上建立本國的信息資源體系,大力發展網上民族文化。
二、我國圖書館呈多元化發展格局
圖書館作為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它必須與政治經濟文化同步發展,沉浮與共。圖書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外部的社會環境與內部的圖書館環境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在交流與合作中形成協調、和諧的互動機制,以促進事業的協調發展。在大眾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影響下,我國文化事業呈多元化發展態勢,作為文化事業組成部分的圖書館,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1、圖書館發展形態的多元化
目前,我國圖書館是一個傳統圖書館、自動化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共存的多元化發展格局。絕大多數高校、科研和一些大型的公共圖書館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積淀了相當的人才優勢,已經達到了相當的現代化程度,正朝著網絡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一部分大中型圖書館處在傳統圖書館與自動化圖書館的交叉階段,大多數基層圖書館還處在傳統圖書館階段。圖書館建設呈現出一個多維發展狀態。
2、數字圖書館建設方興未艾
隨著國際上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圖書館對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傾注了很大的熱情和精力,在數字圖書館建設理論、法規、技術、標準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探索,并且進行了實實在在的開發和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標志著我國圖書館的實力,對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起著引導和示范作用,代表著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方向。
我國是在1996年北京召開的第62屆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FLA)大會上首次提出了數字圖書館的概念。1997年,由文化都報國家計委立項,國內六家圖書館參與的中國實驗型數字式圖書館項目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開始。1999年4月,經國家經貿委向國務院報文,國務院批準成立了“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彼劳袊覉D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運用數字圖書館核心技術和經營理念,從事信息資源內容組織、數字化加工、數字圖書館系統集成、數字資源建設的應用開發,面向全球提供專業性、系統性、多媒體信息資源內容服務。它的成立,直接推動了我國數字圖書館的建設。2002年4月,國家文化部有關部委共同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它將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淀的各種類型的文化信息資源精華以及貼近大眾生活的現代社會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與整合,建成互聯網上的中華文化信息中心和網絡中心,并通過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部分(市)以及部分鎮街道(社區)的文化信息資源網絡與傳輸系統,實現優秀文化信息雜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這一工程正在全國各地全面展開。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并具有代表性、正式投入使用的數字圖書館有以下5個:中國數字圖書館,由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公司建立和管理,2000年4月開通和運行。超星數字圖書館,由北京世紀超星公司和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等合作建立和維護,被列為國家863計劃數字圖書館工程,2000年6月正式開通和運行。上海數字圖書館,由上海圖書館建立和維護。中國實驗型數字圖書館,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由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深圳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和廣西桂林圖書館合作建立。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由北京書生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和維護。
參考文獻
[1]李致忠 圖書館的科學定位與發展戰略 國家圖書館學刊,2001(4)
[2]譚祥金 面對數字圖書館浪潮的思考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1)
[3]初景利 復合圖書館概念及其發展構想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1(30
[4]趙續海 夏勇.混合型圖書館---新世紀圖書館的運行模式 圖書情報工作,2001(1)
[5]孫志 賈曉斌.關于數字圖書館與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冷思考.圖書情報工作,200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