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體育社會學研究特點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在40年間,中國的經濟、社會、國際地位都有了質的提升。體育社會學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已形成了基本的理論框架,但仍存在“拿來主義”,在研究水平方面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本文試從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入手,對國內與國際進行比較,以期總結中國體育社會學的研究特點,試探中國體育社會學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21世紀;體育社會學;研究特點
前言
體育社會學脫胎于社會學和體育學,隨著體育現像的復雜化,體育社會學學科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體育社會學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但已形成基本的理論框架,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自由的學術氛圍為體育社會學的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體育社會學發展至今,國內國際的發展都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國內,在建國初的體育僅僅指競技體育,體育在中國的大地上剛落腳就被賦予了嚴重的政治外衣。但隨著我國的逐漸強盛,我國體育普及程度,體育社會學自然而然成為新世紀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形態復雜、地域差距明顯的國家,體育現象也千奇百怪,因此中國的體育社會學更加存在研究的價值及必要性。通過對比國內國際研究現狀,了解國內與國際研究特點的相同與不同,使我國學者對國內體育社會學的認識更加明晰,更加了解國內進入21世紀后體育社會學的研究特點。
1體育社會學研究方向
1.1國內方面
在葉旭紅,蘇瑩撰寫的《體育社會學2008-2013年研究熱點》一文中總結了2008年到2013年五年間《體育科學》論文的發表狀況。五年體育社會學中關于奧運問題16篇,群眾體育18篇;體育理論及政策8篇。經作者分析得出結論:群眾體育的研究伴隨奧運年更為突出,相對于奧運會相關研究的分布群眾體育研究有明顯的政策傾向性。
在《近五年中文核心期刊體育社會學視角下的研究領域分析綜述》中作者總結了2009年-2013年間發表的核心期刊發現,在五年中以體育產業的發展研究比例最大,體育場館建設與管理的研究及國民體育消費的研究比例逐年上升。在國家大力倡導“體-教”的背景下,關于體育人才培養、管理制度的體育政策的研究位于第二位。其次是大眾體育的研究,《全民健身條例》的頒布為大眾體育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
1.2國際方面
在《機遇與挑戰:對國際體育社會學50周年大會的審視》(以下簡稱50年大會)一文中總結了在大會上所進行的專題與論文數量,其中體育與性別38篇、體育與健康37篇、體育與政治(政策)30篇。
從選題來看,體育社會學的研究重點由理論、方法論轉向了現實問題,研究對象更加微觀、具體,針對性強,學者對問題有敏銳的觀察和思考。從參與學科來看,跨學科、多學科合作研究更加頻繁、緊密。
2體育社會學研究內容
2.1國際方面
在《50年大會》中指出,體育社會學學科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跨學科特點,而在大會上的論文內容也體現的這一特點,研究內容涉及心理學、歷史學、文學、哲學、人類學、經濟學、地理學等眾多學科。研究對象也面向兒童、青少年、女性、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國際學者將眼光放在某一具體問題,發揮了體育社會學學科的實用功能,在針對這些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時,一方面可以解決現實問題,另一方面也可豐富體育社會學理論。
3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
3.1國內方面
國內針對體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經驗研究;一種是理論研究。在2000年以前兩種方法交替上升,進入21世紀后,一直是經驗研究占優勢。這說明,在進入21世紀后,學者更加注重對數據的分析,對現實發展狀況的調查。從側面也可以印證國內體育社會學理論的研究已日趨完善。
在研究中所用到的具體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第二手數據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和實地研究法。其中問卷調查法是眾多學者的首選,現實問題是體育社會學所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對現實問題最直觀的了解方式就是對其具體人群進行調查,那么問卷調查法是最方便,也是最容易開展的調查方法。
3.2國際方面
體育社會學在國際上已發展近百年,在這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研究方法也經歷從單一到多元化發展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在當今國際中體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進一步將社會學研究方法與體育領域內的專有問題結合起來,學者不僅注重研究理論和因果關系模型的建構,對建構之后的數理統計與驗證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學者在建立自己的研究模型后,能夠對自己的理論進行驗證和檢驗。多學科綜合研究也是國際體育社會學研究的特點之一,隨著體育社會學研究的深入,單一學科的研究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研究的需要,利用和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是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發展的必然趨勢。
結論
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對比可以看出,國內體育社會學的發展總體上仍落后國際水平研究方向。通過研究方向的對比可以發現,國內大部分的研究仍然重點關注大群體,對國家的政治政策關注度較高,國際方面雖然同樣關注政治政策研究,但在在特殊人群和區域發展的關注度不亞于對前者的關注度。
研究內容。在研究內容方面,國際的發展明顯要比國內的發展更加充實,國際上多學科發展研究的運用已經日趨成熟,研究范圍已不僅僅是體育人的問題,二是擴大到整個社會的體育現象問題,并且已取得了眾多成果。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落后使我們眾多的研究只能依賴于跨國研究。國內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水平總體落后與國際,在一些高科技采用方面尚不普及,結果導致國內許多研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熊歡,機遇與挑戰:對國際體育社會學50周年大會的審視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年
[2]金春光,車旭升,姜允哲 國際體育社會學研究進展與趨勢:對《體育社會學雜志》(SSJ)的內容分析,體育科學,2012年
[3]申廣潛,李溯 近10年我國體育社會學研究熱點與方法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
[4]仇軍,羅錦文,佟鳴 從單一走向多元:西方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流變 體育科學,2005.11.015
[5]葉旭紅,蘇瑩 《體育科學》體育社會學2008-2013年研究熱點,武夷學院學報,2015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