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課堂冷漠的社會學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大學課堂本是學生汲取知識,提升自我的主要場所。大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知識交流與互動,使其掌握進入社會所具備的基礎知識、技能以及最重要的內在品質。當前大學課堂冷漠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課堂冷漠不僅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诖?,本文提出了大學生課堂冷漠現象進行成因分析與預防干預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課堂冷漠 教師社會認可度 學生責任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99-02
一、營造良好校園氛圍,更新教育觀念
首先,面對社會不良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學校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還應該起到防護網過濾的作用,盡量減少社會不良風氣在學校的傳播,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科研的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課堂冷漠現象。
其次,考評方式的多樣化。在學生的考評方式上,應該改變原有的單一的考評方式,建立全面綜合的考評標準,從而有效防止學生考前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在教學管理上,應盡快實行監管與監督,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處罰措施,從而對學生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減少違紀現象,使課堂成為師生雙方交流、提升的平臺。
最后,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將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相結合,使課堂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說教式,即教師說,學生聽的方式,利用網絡教育的優勢,能更好的應對知識的更新,使得教師與學生及時進行知識的整合與建構,不落后于時代的發展。
二、尊重教師學術自由,更新教學內容
大學教師面臨科研與教學壓力導致教師失去了動力和活力,也失去了“魅力”,也因此失去了學生的尊重,師生關系異化,教師出現職業倦怠問題。因此必須恢復教師的主體地位,才能重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首先,尊重教師的學術探索自由與獨立地位?!皫熣?,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應堅持這一基本職責與本職使命,同時通過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與各種形式的人文教育,教導學生尊師重道,這樣才能重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減少課堂冷漠現象的發生。此外,大學應該依據互聯網優勢,建立師生交流的平臺,鼓勵師生進行深層次的思想交流,共同探討生活意義與真理,使師生成為追求真理上的合作者。只有這樣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是有效增加教師成就感與減少課堂冷漠的途徑。
其次,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教師不再像過去一樣,是知識的主宰者。學生也不同于從前,他們是有著一定知識、經驗的群體。所以教師要在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不斷學習,努力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延伸知識儲備的廣度與深度,同時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關注的熱點方向,選取適合學生、符合學生個性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加強自主學習,培養責任意識
大學可支配時間較充裕,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責任意識的養成,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
首先,確定學習目標,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學生應確定好學習目標,并且制定出合理的學習計劃以及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節點。在學習任務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應該迎難而上;積極反思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此外,在學習計劃執行過程中,能夠及時做到自我調節與控制,最后實現學習目標。作為學生個體,只有擁有自主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教育,才是有效建立和培養責任感的第一步。但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責任感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學生必須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向,認真規劃學習,逐步培養自己的責任意識。
其次,強化學習主體責任意識。大學生處于向社會人轉化的關鍵時期,也處于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關鍵性階段,因此,在這一關鍵時期要加以引導,從而使大學生具備學習主體責任意識,并自覺內化為個人自覺,由此形成個體的良好習慣。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當代大學生本身已經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但是在學習責任意識方面還比較欠缺。因此,必須合理引導大學生,轉變他們原有的思想,由“家長教師讓我學”變成“主動學”,讓他們意識到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習還是得靠自己,從而端正自我學習態度??梢酝ㄟ^開展學習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等一系列活動幫助大學生更好的了解自我,激發學生對學習責任的認識,進而培養和強化大學生學習主體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崔振成.大學課堂中的倫理風險與規避策略[J].江蘇高教,2017(07):57-61.
[2]滕明蘭.大學生課堂沉默的教師因素[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4):146-148.
作者簡介:
張苗苗(1993-),女,河南安陽市人,漢族,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