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沖突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作為高中教育階段中的重要學科,生物對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社會觀和人生觀意義重大,老師在生物教學實踐時需要關注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認知,了解學生的生物學習理念和態度,結合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生物學習能力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學為分析對象,了解認知沖突策略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以期為生物教學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認知沖突策略;高中生物教學;應用研究
一、前言
在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為了更好的體現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在教育實踐時老師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明確生物教學的核心要求,嚴格按照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落實不同的教學實踐環節。其中認知沖突策略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備受老師的好評,老師需要關注這一教學策略使用的實質要求,結合目前生物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更好的體現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認知沖突的概念
認知沖突主要是指認知個人在對新事物和新觀念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產生的懷疑和不接受的態度,如果站在教育實踐的角度對認知沖突進行分析,那么不難發現這種認知上的行為習慣從表面上來看并不是一個比較好的現象,但是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和學生個人的發展來說則有著有效的推動作用。學生能夠在認知沖突理念的引導之下不斷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進行主動思考和學習,同時只有產生一定的質疑才能夠保障個人在后期學習的過程之中更加的主動和積極。因此學術界和理論界明確強調,認知沖突和對事物的質疑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這一點對高中生物學習有著關鍵的作用及優勢,生物老師必須要嚴格按照目前的教育教學條件分析認知沖突的具體要求,采取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引發學生在認知上的沖突,從而保障學生能夠主動參與不同的學習實踐活動。
三、認知沖突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ㄒ唬┰鰪娬J識力,提高學生主動性
不管是素質教育還是新課程改革都明確強調學生才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老師必須要圍繞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時真正的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和發展。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學習的難度較高,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為了盡量避免各類不確定性因素的負面影響,老師在生物教學實踐時必須要關注學生認識能力增強,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明確學生所存在的不足,鼓勵學生進行主動的參與。在接觸新的生物知識時學生會產生一定的疑惑,這些疑惑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動力和基礎,老師需要分析這一重要的認知沖突表現,幫助學生產生的疑惑,樹立正確的疑惑意識,在主動分析中提高個人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研究,結合個人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解決心目中的疑惑,從而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學案學習難度較高,因此在理論分析和實踐研究時,老師需要盡量避免簡單的放任自流,而應該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思路,先引導學生完成基礎的理論知識學習,然后對學生進行引導,根據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升級,盡量避免學生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提高個人的學習主觀性,真正的實現事半功倍。
?。ǘ┥罨骄啃蛯W習模式
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探究性教學模式符合生物教學的核心要求,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鼓勵學生進行主動的實踐,老師在教育教學實踐時必須要圍繞學生了解學生認知沖突產生的實質原因。其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尤為關鍵,在完成前期學生自主學習環節之后,老師需要根據合作探究學習的實質條件,積極的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沖突意識,與其他的學習模式相比,探究性學習主要以問題的討論為主體,學生在主動分析和探究的過程之中會產生一定的認知沖突,不同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學習能力有所區別,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學習行為模式和思維理念差異較大。對此,老師需要圍繞這一現實情況,明確學生的自主發展需求,積極的立足于學生認知沖突產生的實質條件,引導學生進行深刻的研究和學習,鼓勵學生主動的探究,結合個人已有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老師只需要根據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的真實表現分析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認知沖突與探究性學習之間的相關性,從而主動的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和互動,根據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對后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積極構建探究型學習模式和高效課堂。
?。ㄈ┱J真思考,發展包容
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老師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明確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認真思考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的真實表現,結合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之中所產生的各類認知沖突來進行相應的應用,明確認知沖突產生的根源,根據目前的教育教學條件和教學進度進行相應的篩選和安排,包容學生的學習個性,釋放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更加自由且寬松的氛圍之下大膽的表達個人的真實意見和看法。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原因有所區別,老師需要在學生新知識學生的基礎之上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和條件,根據學生的自主發展和成長環境,積極的利用認知沖突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實踐活動,在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之上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保障學生對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有一個宏觀的認知,從而在后期學習的過程之中主動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引導,真正的實現優勢互補和揚長避短,老師只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體現學生的學習價值。
四、結語
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認知沖突策略的應用尤為關鍵,老師需要關注這一策略使用的實際技巧和要求,站在學生的角度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保證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之中掌握生物學的學習技巧和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年逢.認知沖突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09.
[2]張擎華.認知沖突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
[3]許宏亮.認知沖突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學課程資源,2014(10):17-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