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秉承國家現代化建設及科技發展的實際需求,通過開展“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轉變探索,在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為兄弟高校開展學分制模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自主選擇;管理模式;授課模式;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4 — 0165 — 03
在以質量求生存的今天,高等學校教育面臨新的挑戰。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是高等學校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及十八大對高等教育的提出的立德樹人宗旨和學校第三次黨代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教育教學理論創新”,“人才培養轉型升級”,“著力解決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高等教育改革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引領性意義。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以2014-2015級學生為載體,開展“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
1 “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探索的意義
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一直困擾著高教界乃至全社會。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在2014年開始在學校率先實行學分制,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所喜愛專業的畢業學分要求,自主安排學習進程、自主選擇授課教師等眾多優點。但為了真正實現學分制模式下的培養效果,需要對學生的管理模式和教師授課模式進行轉變,這不同于傳統學年制模式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探索與實踐學分制體系下學生管理模式、改變課堂授課模式,以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核心,以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自主性為關鍵點尤為重要。
1.1 促進學生理性選擇專業
據相關資料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由于對所報考的大學專業設置不熟悉,由其對自己將來從事何種職業沒有明確想法,導致對報考專業相對盲目。而實行“自主選擇”理念下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新的管理模式,打破傳統自然班級整班對應一個專業的束縛,使學生通過公共基礎知識和前期基礎教育后,在對相關專業設置及發展方向了解后,根據個人的學習興趣和未來規劃自主選擇專業課程學習、自主選擇專業,這種模式更科學合理。開展“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
1.2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生在對專業了解基礎上選擇學習就業專業,更能滿足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行3~6年學分制,能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學分制“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轉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實現自主選擇課程、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學習進程,自主選擇授課教師、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學生自主選擇的過程和個性化需求的課程體系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模式發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自主選擇能力的培養。
1.3 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并提高教學質量
“自主選擇”理念下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模式把課程學習、知識體系構建、專業選擇、學習課程進程的選擇權,即“學生成才的選擇權利”交給學生個人處理。在學院現行實施的教師授課縱向競聘基礎上,相當于二次引入了教師授課橫向競爭機制,使授課教師面臨是否有學生選擇自己承擔的課程競爭壓力,這勢必激發教師投入教學的經歷與熱情,變成教學推動力,從而促進學院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提升學院深層建設內涵,必將使學院整體教學質量提升。
1.4 調整優化專業體系結構
目前學生對專業的選擇程度仍然反映社會對一些專業的人才需求,這種現狀為學院合理配置優化教學資源、提高學院專業的社會需求適應度提供了依據。學生喜歡選擇的專業,學院可以不斷發展壯大;學生不喜愛的專業,則減少招生或停止招生。學院通過依據學生自主選擇的結果,可一定范圍內實現專業調整和淘汰機制,進行專業優勝劣汰,從而可以有效地優化學院專業結構,充分調動和優化配置學院的人、財、物資源。
1.5 擴展人才培養模式的封閉視域
學分制“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轉變,在現有資源條件下,可以提供學生最大程度的自主選擇權。通過傳統自然班管理模式向網絡專業班管理模式的轉變,通過傳統教師授課分配班級模式向學生自主選擇授課教師模式的轉變,極大地體現了學生“自主選擇”的理念。課題研究中所要建立的“自主選擇”式管理模式和授課模式,使學校人才培養呈現出全新的態勢,能夠發揮學校和學院的最大辦學效益。課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人才培養模式的封閉視域,為其他學院開展學分制提供真實有力的實踐經驗支撐,有助于高等教育培養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擴充。自動化學院在我校具有學生最多、教師最多、可支配資源最大、專業數多等典型特點,在自動化學院進行學分制“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其培養經歷和所取得經驗、管理機制及保障措施具有全校乃至國內高校借鑒作用。
2 “自主選擇”理念與學院現有管理模式存在的矛盾
現行教學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不利于達到“自主選擇”理念下的教育根本目標。需對現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及授課模式進行改革,以適應學分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的。
2.1 管理層面上的不足
學分制需要學生對自然班觀念弱化,同班或者同年級學生的上課地點和時間較分散,這些導致學生的課堂管理面臨挑戰。課程內容體系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分制學生的選課自由。缺乏對授課教師或課程的認知,學生選課存在盲目性。面對同樣選課學分,學生更趨向于選擇容易通過的課程,這些問題需要管理層面進行新的認識并改革辦法。由于學分制下管理體系不完善,缺乏對課堂及課后的管理體系,加之班級觀念逐漸弱化,缺乏完善的導師制,使得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缺乏認知和管理。 2.2 教學層面上的不足
教師傳統課堂授課觀念存在慣性,考勤和課堂紀律仍成為約束學生的主要方式。學分要求的修讀學分總數,導致學生在選課方面走捷徑,選擇一些易于完成的課程,但這完全偏離學分制模式的本意,削弱了學生學習體系的完整性。教師橫向競聘下學生選擇教師及課程的方式,對教師產生較大壓力,存在部分教師可能會為了人數的要求而去放松授課要求,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同時考慮到我校即將全面實行學分制,院系之間的差別使得跨專業甚至跨學院選課也存在障礙。
3 “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探索
3.1 “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探索
通過學院組織管理部門、學校本科生院、學工辦聯合制定學生管理辦法,實現學生管理模式改革。學分制在現行的學生管理模式中不利于達到教育根本目標。需對現有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以適應學分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的。完善管理制度,使學生弱化行政班級的概念,適應班級內多專業學生共發展、共學習生活模式。通過教務部門網絡選課合理分配專業班級,實現虛擬班級與現實自然班級的有效結合。合理安排教師授課的時間和地點,使學生能夠充分安排學習時間,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在兼顧不同課程性質比例的前提下,盡量保證選修課程的多樣性。同時加快管理系統層面升級改造,實現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學院本科生導師制,從選課的源頭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避免學生選課過程中出現的盲從現象。
以自動化學院2014-2015級本科生為載體的“自主選擇”式學生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將傳統專業內自然班級選課管理模式向網絡自主選課班級內各專業學生管理模式轉變探索以及二者的有效結合措施研究,實現傳統自然班級內一個專業學生管理向學分制下一個自然班級內多個專業學生管理模式的轉變;學院內研究所與學分制自然班級對接制和本科生自主選擇專業的導師制二者有效結合方法探索。
探索 “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選課與學籍管理模式,實現學分制選課管理制度、自主選課學分管理方法、自主選課指導辦法、自主選課與專業符合度提醒措施、學分制學籍預警管理辦法、校際交流學分互換管理等措施。
3.2 “自主選擇”理念下教師授課模式探索
在學院多年實施的授課教師縱向競聘基礎之上,探索與實踐學分制“自主選擇”下專業課教師橫向競聘,實現授課教師隊伍二次篩選優化。對縱向競聘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課程及排名靠后的教師進行淘汰,對橫向競聘中學生自主選擇人數較少的授課教師進行調整與授課方法的培訓,實現對優秀教師進行優先軟硬件資源配置,提高“自主選擇”式學習人才培養教學質量。
針對學分制“自主選擇”的特點,以學院專業核心課程《自動控制理論》等為依托,制定多元化樹型教學目標體系。以教學大綱和課程本身知識體系為“剛性基礎”,以教學目標的樹型結構為載體,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形成基于層次案例教學的創新型雙閉環教學模式。
通過學院課程性質最重要、內容最體現自動化核心、學時最大的《自動控制理論》課程授課優秀主講教師為代表,帶領授課團隊實現授課模式改革,以教學目標的樹型結構為載體,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對基于層次案例教學的創新型雙閉環教學模式實踐,通過改革探索一條學分制下行之有效的授課模式。
3.3 “自主選擇”理念下監控與評價體系探索
學生管理與教師授課效果監控與評價體系由校督導、院領導、所領導、學生、班主任、輔導員、課程負責人、教務處評估中心組成的多層級監控與評價體系,實現不同角度立體化評價。在充分保障學生選擇課程、選擇教師、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權利基礎上,實現學分制培養鏈條內全面監控與評價體系。通過學校本科生院、學院人才培養辦、各研究所、督導組、學生、班主任、輔導員、課程負責人等元素聯合建立的多層級立體化監控評價體系,為學生管理模式和教師授課模式的實施提供動態實時信息反饋。有利于課題任務的開展與實施,同時為及時修正和完善管理模式與授課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通過研究,實現學院范圍內構建學分制“自主選擇”理念下人才培養的一種全新管理模式與授課模式,并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優化調整專業結構,通過2014級、2015級本科生的系統完整學分制實踐,總結梳理了學分制的關鍵環節與有效方法,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學生成才的選擇權利重新交給學生,通過學院管理模式和授課模式的改革,最大范圍內實現學生自主選課、自主安排學習進程、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自主選擇就業專業。其次通過自動化學院為試點,在“自主選擇”理念的指導下,為學校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科學合理的有效途徑。再次實現課題研究成果在學校范圍內可示范、可推廣,并對省內、全國其他高校人才培養改革提供可借鑒模式。
4 結束語
由于我院是首批試點單位,課題研究經驗和取得成果對學校其他兄弟院系實施學分制培養模式也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通過我院范圍內實施自主選擇模式培養,可以為其他學院尋求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出一條途徑,間接受益面將是學校每年4000余名本科生。而且通過實行學分制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實踐,可以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促進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及資源配置優化。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2〕于立君,田凱,王輝. 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HEU為例分析.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vol.32No.3;p22-23;2013.3.
〔3〕張志宏.基于雙重視角的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保障體系研究,《現代教育》,2016年第10期。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改項目《學分制“自主選擇”理念下學生管理模式與教師授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責任編輯:侯慶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