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地理圖冊在培養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中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地理圖冊作為開展地理教學必不可少的教材,對培養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揮地圖作為地理學第二語言的特性,加強地理現象、規律的地圖表達,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二是在地理圖冊中充分利用各種類型的“圖”,構建有效的圖像系統,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地理現象、規律,闡釋地理原理、過程,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三是地理圖冊與教科書緊密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地理圖冊;中學;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2018年1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正式頒布。新課標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凝練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高中地理課程后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1]。地理圖冊作為開展地理教學必不可少的教材[2],對培養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以下在三個方面。
一、發揮地圖作為地理學第二語言的特性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具有直觀的特點,應充分利用地圖語言加強地理現象、規律的表達,在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分布規律的同時,提高學生閱讀地圖、提取地圖信息、分析地圖數據等技能,達到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1. 地圖引導綜合思維。地圖能通過疊加不同的地理要素展現其之間的相互聯系、作用,也能展現地理事物、現象的時空變化,幫助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綜合思維[3]。例如,對農業區位因素這一知識點,設計將中國水稻、小麥分布等農業專題要素與1月0℃等溫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地勢三級階梯界線等自然地理專題要素疊加,宏觀展示在自然地理要素綜合影響下形成的中國農業地域分布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地形、氣溫、降水對水稻、小麥種植的影響,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目的。
2. 地圖展現區域特點。通過提供展現同一區域不同地理要素的地圖,或者不同區域同一地理要素的地圖,讓學生分析、認識區域,進行區域對比,形成從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培養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空間格局的觀察力。例如,為分析亞洲水稻種植業的形成條件,配置“亞洲地形”“亞洲人口密度”“亞洲氣候類型”“亞洲主要水稻種植區分布”四幅地圖,讓學生對比地圖進行觀察,分析地形、氣候、勞動力因素對水稻種植業的影響,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區域意識、提升學生空間信息的觀察分析能力。
3. 地圖提供地理實踐的背景資料。學生進行地理實踐,需要了解開展實踐的區域的基本地理信息。地圖能提供展現實踐區域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背景地圖,從而支持教學實踐。
二、地理圖冊中充分利用各種類型的“圖”,構建有效的圖像系統
地理圖冊中的圖包括地圖、景觀圖、統計圖、示意圖、模式圖等。地圖表現地理事物和現象分布;景觀圖形象展示地理事物特征;統計圖表以數據說話,反映發展過程;示意圖和模式圖表達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地理圖冊將各種類型的圖有機結合,構建有效的圖像系統,多角度、全方位地描述地理現象、規律,闡釋地理原理、過程,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地理圖冊中使用較多的圖像組合形式為地圖(或示意圖)—景觀圖組合、地圖—統計圖組合。
1. 地圖(或示意圖)—景觀圖組合。這種形式的組合圖能同時呈現宏觀與微觀的地理事物概貌[4],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從不同尺度、角度去了解地貌景觀特點,達到在野外觀察識別地貌的目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例如,描述地貌的形態、物質組成和成因時,一方面需配置示意圖,或說明地貌的成因,或從較大的尺度展現地貌的形態;另一方面需配置相應的景觀圖,真實、直觀地展示地貌,特別是地貌景觀的顏色、季相(植被)等特征。
2. 地圖—統計圖組合。這種形式的組合圖能展現地理事物的時空變化,讓學生掌握多方面、多層次的信息,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與提升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目的。例如,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一方面需配置地圖展現區域交通的空間布局,說明區域內外部的交通聯系;另一方面需配置相應的統計圖,以表示刻畫交通發展與區域發展的指標在時間上的變化,從時空角度綜合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變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三、地理圖冊與教科書緊密配合,形成合力
教科書受篇幅和承載量的限制,有的知識點難以展開。地理圖冊能在知識點敘述上與教科書互為補充,或以圖補文,或以圖釋文,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注意與教科書的整體效應,通過與教科書緊密地配合,形成合力,達成課程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提供地理背景地圖。教科書中講述的某些地理事物、現象都有特定的地理背景,但書中無法一一詳細介紹。因此地理圖冊配置了世界地形、中國地形、世界政區、中國政區以及全球、全國的其他基本地理要素、規律分布圖,使學生在學習教科書時,能結合這些地理背景地圖來分析具體的地理現象、地理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核心素養。
2. 用圖像闡釋重難點內容。地理圖冊側重將教科書中的重點、難點和用文字難以闡明的內容圖像化,用圖描述和講解某個地理現象或過程,解讀章節主題。進而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從空間、高度、時間等維度去思考問題,在幫助學生理解教科書知識內容的同時,讓學生感知地理的時空、區域、綜合等特性,逐步形成地理的思維模式,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總的來說,地理圖冊對于培養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編制地理圖冊時,應關注地圖設計、圖像系統設計,以及與教科書的配合等方面,引導學生讀圖獲取相關地理信息,充分發揮地理圖冊對培養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合理指導學生使用地理圖冊,逐步培養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頁.
[2]劉斌.中學地理圖冊編制建議[J].地理教育,2016(11):54~55.
[3]李川江、周成娟、何剛樹.挖掘區域圖像信息培育地理核心素養[J].地理教學,2018(6):40~42.
[4]李家清、石家銳.繼承與創新:新世紀初中地理教科書圖像系統研究(2001年至今)[J].地理教學,2015(21):4~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