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育部的課程改革任務中,把制定學生核心素養提到了首要位置。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深化課改,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育人效果的導向作用,本文以“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為例,探索高中地理教學設計中,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
   關鍵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037
  一、引言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著力推進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改革”的十項任務,第一項就是“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在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里,明確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四個要素,三個維度,它們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見右圖)。
   縱觀近幾年浙江省的高中地理學考選考試卷,無不滲透著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如2017年4月的學考選考試卷中,選擇題的第3題,給出四幅地貌景觀圖,分別是海浪侵蝕地貌(海蝕崖)、風力沉積地貌(沙丘)、流水沉積地貌(沖積平原)和冰川侵蝕地貌(角峰、刃脊等),讓學生判斷哪些地貌景觀主要是由沉積作用形成的。這種題型要求學生要有較高的區域認知能力、綜合思維的思想、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因而,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二、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
   下面,筆者以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為例”,來探討高中地理教學設計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新課導入:設疑,你對家鄉的印象。
   活動一:請找出適合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的家鄉,寫在紙片上。
   學生:山清水秀、水天一色……
   教師:歸納展示
   (設計意圖:用一片綠色的樹葉,把描述家鄉的詞語展示出來,讓學生擁有家鄉綠水青山的自豪感。)
   活動二:一次特殊的周末作業(開課前的一次作業,要求學生結合必修二書本P.86頁,尋找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并挑一典型拍照,照片以班級+姓名+具體環境問題形式命名,以班級為單位上交。)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發現身邊的環境問題。)
   教師:展示學生作業(九宮格圖),讓相關學生說出照片所反映的環境問題。
   學生:植被破壞、大氣污染、垃圾污染……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
   活動三:情景模擬——博物館里的對話
   教師:展示材料
   材料一:博物館介紹
   材料二:博物館里瀕危物種展示
   (上接第37頁)
   學生:情景模擬(祖孫三代的對話,從爺爺到孫子,對話中反映了當地物種的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模擬祖孫三代人的對話,向學生滲透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的思想方法,去感悟、體驗現實世界中人地關系,形成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
   教師:從祖孫三代的對話中,你可以獲取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又共同反映了當地還存在著什么環境問題?
   學生:物種減少……
   教師:歸納展示
   活動四:小組合作,探討環境問題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學生:合作探究,組長記錄,完畢后上交成果。
   教師:展示成果并歸納小結。
   1. 環境問題的概念:環境問題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原因使得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并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影響和破壞的問題。
   2. 環境問題的成因:
   (承轉)根據環境問題的類型,可以進行如下分類:
  
   三、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基于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較好地體現了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等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分析和理解地理過程、地理規律,去感悟、體驗現實世界中人地關系,形成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等。
  (作者單位:浙江省磐安縣磐安中學 322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158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