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引言
“單元整體教學”是建立在“整體教學”的理論之上的,它的心理學基礎是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者認為:學生對語言刺激應是綜合的,單純借助語句分析等特殊刺激并不能達到預期教學目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科學的方法論,強調教育教學過程的整體性,不僅學生應將學習情景視為一個整體來感知,教師還應把學習情景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它強調語音、詞匯、文本、對話在語言教學和使用中不可分割、“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它立足于培養創造性思維,更注重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的整體發展,即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單元整體設計的英語教學重心在于單元內容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決定性環節是基于核心素養整合不同的教學方略。
二、提出問題
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英語教學要求從單元話題的整體角度來確定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活動、把握教材的整體性,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而言,一個模塊下有幾個話題相似的單元,各單元之間層層遞進,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教學針對性強。但在整個教學設計環節中,如何把握好每一課時的重難點,兼顧各課時之間的關系?怎樣讓各課時順利地承上啟下?如何優化組合各部分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怎樣設計教學情境,促使師生、生生互動?如何設計教學文本,兼顧學生英語文化需求?這些考慮都與提高單元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息息相關。
三、分析問題
1.重詞句教學,輕文本整體理解
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單元核心詞匯分布在Let’s Talk和Fun with Language部分,而對于Story Time部分,一些老師過分重視導入和拓展,費時太多在文本閱讀前的單詞教學和閱讀后的拓展活動,而對文本的處理缺乏整體理解,導致學生對文本內容整體認知和把握不夠。教師重語言知識的學習、輕學生對教學總目標背后所承載的文本整體性的理解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思前顧后,缺乏整體把握,注意力在單課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上,對單元整體的學習、理解和掌握是不夠的。
2.重教學形式呈現,輕板塊功能體現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考慮課堂表面形式的熱鬧與教學內容的完成,對教學板塊的處理僅流于形式,將各板塊生搬硬套,不顧板塊之間有無關聯。如果是游戲就照本宣科,如果是歌曲就隨性唱唱,如果是語音就淺讀帶讀,這不僅違背了教材的編寫意圖,還使板塊功能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得不到實現。
“單元整體設計”要求教師在同一主題下,為學生提供可接受范圍內的詞匯、語法和閱讀文本。在整合的過程中,增加的部分就能成為各個板塊的“潤滑劑”,使板塊間的銜接更為流暢、自然。其實,教學板塊的組合、銜接和利用,不僅要關注教學板塊間的內在的關聯和邏輯,還要凸顯整體性教學功能,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3.重單元課時設計,輕單元整體推進
有的教師只注重對單元某個課時的教學設計,忽視了其在單元中的整體位置和推進要求,或者忽略了課時與課時之間的銜接,使得幾個課時之間毫無關聯,沒有單元整體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單元分課時的設計既要與其他板塊的教學設計保持整體性和一致性,要縱覽板塊,內容優化,也要關注課時與課時之間的銜接和內在邏輯,教學目標要呈遞進性,語言能力要呈螺旋上升。
4.重機械操練,輕語言學習規律
有的教師在教單詞時缺乏擴展;有的教師在教對話時將單詞隔離,先羅列新授單詞,然后再認讀單詞,最后讀對話。事實上,教師將對話當作一個整體,在對話教學的原則下,運用“詞不離句,句不離詞”的方式,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誠然,為了把課文讀通理順,讓學生多讀幾遍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分注重機械操練,不講求知識學習的內在聯系,這種違反認知規律的學習方式會影響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
5.只抓教學重點難點,忽視整體單元教學
整體性反映在語言教學上,集“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于一體,充分體現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教材的每個單元由幾個部分構成,雖然這些部分形式不同,功能不一,但都圍繞單元話題,服務于單元整體。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違背單元主題編排的這一特點,將每個版塊分割開,抓重點的單詞、句子、對話等單個點進行機械操練,運用小組對話、組間對話等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展開枯燥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抓住了重點,但是忽略了單元整體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因枯燥的教學形式逐漸被削減,情感的消失就無法促使他們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
四、解決問題
1.明確單元內部板塊功能
廣州版小學英語教材在一個話題下設置幾個相關單元。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話題為主線,將單元的各部分串聯起來,從而優化組合,形成高效的單元整體教學。在明確單元內部板塊功能的前提下,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選擇地、有針對地、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
2.處理好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之間的關系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由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構成的教學目標。其基本理念之一是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教師要在充分解讀教材與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單元教學目標進行整體設計,使各課時的目標既有內部聯系,也能在教學中有逐步提升。
為處理好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之間的關系,教師既要整體把握單元教學目標,又要落實具體課時目標,從實際出發,讓學生學有所獲,讓自己教有所得。
3.實現“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促進整體發展”
語言是一個整體,語言各部分(語音、語法、詞匯) 自身是無意義的,是整體(課文、文本、故事)給予各部分意義。所以語言不應當被肢解成語音、語法和詞匯;語言技能也不應當被分解為聽、說、讀、寫,而是要將有意義的語言以全面的、完整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實現當部分以合理的結構重組時,整體大于部分,部分促進整體,應統籌全局,選擇最佳設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要將有意義的語言以全面的、完整的方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主體學習,整體感知,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目標。 以廣州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9 Look at this T-shirt(Period 1)為例:
知識目標:
學習clothes,T-shirt,shirt,cap,jacket,coat,skirt,dress,very much,how much,yuan;
在語境中表達自我需求, 詢問他人需求。如:A:Look at this … Do you like ...? B1:No, I don’t.I like…B2:Very much /Yes, I do.I like it very much.How much is it?A:It’s …yuan.
能力目標:
在語境中用所學來詢問他人喜好和需求,并能表達挑選自己喜愛的服飾。
在語境中能初步詢問自己喜好的衣物的價格,并具備簡單的購買能力。
在語境中能用所學進行自我描述。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表達自我喜好,培養審美觀;
引導學生感受服裝美,領會人靠衣裝的思想,養成著裝得體的好習慣。
教師情景再現把衣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親密接觸教學實物來角色扮演,在表演中學習衣物單復數形式,注重發音的準確性,單詞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與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并能區分a/an/some/the/ this的用法,使知識滾動復習,以舊帶新,提高了教學效率。
以廣州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9 Look at this T-shirt(Period 2)為例
語言知識目標:
鞏固衣服類單詞,并學習購物用語類單詞:blouse, grey,sweater, jacket,coat, hundred,too,expensive, won’t;
能表達喜好和詢問物品價格:
A:Do you like …? B:Yes,I do ./No, I don’t./It’s OK/Very much.A:How much is it? B:It’s …yuan.A:That’s too expensive.I won’t take it./It’s OK.I will take it.
能理解課文內容,正確運用購物用語。
語言技能目標:
能聽、說、讀新單詞。
能用日常購物的句型進行問答。
學習策略目標:
通過利用媒體和實物等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通過情境創設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購物的環節,學生會用相關禮貌用語與他人交際。
通過學習, 學生懂得判斷物品的價值,學會禮貌拒絕不購買的意愿。
結束語
總之,單元整體教學意識和對英語單元教學整體把握對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實效至關重要。教師整體組織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教學方法,整體安排教學活動,整體設計單元作業,有利于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促進知識的記憶、保持和提取。教師不僅要整體把握教學內容,還要善于“思前顧后”地銜接教學內容,以及“化零為整”地創設情境,最終進一步優化整體教學,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本文系2018年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教學設計研究”(項目編號:ZC201837)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