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更加的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下,相關教師需圍繞地理教學實際及學生實際,深入挖掘地理教材的知識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掌握更多地理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水平。文章主要結合地理教學實際,探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19
初中地理作為一門兼具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學科性質的學科,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相關教師在教學中不但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還需要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關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內容,包括科學的學習方法、正確人生價值觀與情感態度、實踐能力等,通過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可成長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一、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
初中地理課程中,主要展現的是區域性的地理知識,區域地理知識中主要展露地理環境的自然特點及人文特點,同時還闡述了不同區域地理環境的基本概況、區域間地理環境的差異與聯系等[1]。學生在進行地理課程的學習時,需要在自身經驗及地理實踐基礎上,從不同的視角認識區域環境,之后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進行綜合性的分析,以構建出正確的發展觀[2]。針對一些遠離學生生活環境的地區,教師則可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現素材,以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了解地區》這一章,該章節中出現的歐洲西部及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等地區同學生實際生活的地方遙遠,學生很難想象這些地區的地理環境及生活狀態。對此,教師為了讓學生獲得清晰的理解,就可以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歐洲西部及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等地區的紀錄片,利用真實的鏡頭展示地理地貌及生活環境,讓學生想象一下在這些地區生活的場景。在播放完視頻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這些地區的地理環境上存在哪些相同之處?這些地區的地理環境是怎樣形成的?學生根據問題對章節內容進行閱讀、思考與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如此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的良好學習方法,顯著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
二、充分挖掘地理課程中的人文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
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講授相關的地理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及人文關懷[3]。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在充分理解地理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挖掘地理教材中蘊含育人價值的教學內容,再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及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將個人的發展同環境、國家及社會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繼而讓學生樹立其正確的人身觀及價值觀。
比如在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世界的氣候》這一章節時,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氣溫與降水變化等相關知識,還可以在課堂中引入當前各個國家普遍關注的“全球氣候變暖”的現實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分析引起氣候變暖的因素有哪些?全球氣候變暖會對地球產生哪些負面的影響?人類可以采用何種方法來避免全球氣候變暖?學生通過相互間的討論與思考,得出相應的結論,幫助學生形成愛護地球的情感態度。再比如教材《自然災害》這一課時,教師也可以在教學地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合作探討自然災害的形成、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及解決方案,借此培養學生保護自然環境的良好品質。
三、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地理知識應用能力
地理知識源于生活最終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相關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還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地理知識應用能力[4]。在地理實踐應用中,可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挖掘地理知識背后潛藏的地理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在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國的水資源》這一課時,在為學生講解完相關的知識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自己所在區域河流中的水質變化,同時查閱相關資料,對河流水質十年來的變化情況做一結果統計。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回憶教師課堂中所講內容,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形成珍惜水資源的良好品質。再比如教材《認識地球》這一課,為提升學生對經緯線知識的理解及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可設計學生合作制作地球儀模型的實踐活動。學生制作地球儀活動屬于一個自主學習與探究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通過組內討論、合作與探究,完成地球儀模型的制作,這個過程可讓學生加深對地球經緯線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積極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逐漸內化成自己的能力??傊?,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針對性地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經歷自主實踐與探究中,對知識內容獲得深刻的理解,并且掌握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顯著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核心素養。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改下教學的重點。在具體的培養策略上,相關地理教師需對課程教學進行合理設計,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核心素養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獲得更深入的掌握,同時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進而達到地理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淑艷.學“地”明理,樹立人地協調觀——初中地理課堂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地理教學,2017,6(16).
[2]謝紅.培養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地理實踐力)的途徑之一——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J].新課程導學(八年級中旬),2017,15(22):1.
[3]鄭治平.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
[4]吳春燕.融入鄉土元素的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4(15):39-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