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畢業復習的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制訂復習計劃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實把握復習的具體內容,貫徹落實《課標》精神,使復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復習要避免冷飯重炒,機械重復,注重知識的梳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參于到知識的整理中。通過提綱、圖例、表格等方法進行整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畢業復習;目標明確;講解精練;方法巧妙;訓練靈活;反饋及時;矯正迅速
小學數學六年級的總復習,如果僅僅就是把所有學過的知識再重新呈現一次,然后用大量的練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結果學得好的學生認為自己都會了不用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耐心聽,所以我們的復習課就變得枯、煩、累,并且效果平平。
一、目標明確,制訂詳盡的復習計劃。
制訂復習計劃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實把握復習的具體內容,貫徹落實《課標》精神,使復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把握好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做到有的放矢。整個復習建議首先根據教材的五大版塊安排總體復習;再分概念、計算、解決問題三步進行訓練;最后進行綜合拓展訓練。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學生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基礎知識與概念,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切實保證復習效果。
二、講解精練,讓學生有“理”有據。
1、復習要避免冷飯重炒,機械重復,注重知識的梳理。
小學數學復習課要避免冷飯重炒,機械重復,不必搞面面俱到加題海戰術,這樣的復習是缺乏重點的,枯燥而低效的復習方法。教師應該少講、精講,關鍵知識、薄弱環節、疑難問題講清、講透,次要知識、簡單問題少講或不講。同時要注重知識的——理,對已學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形成較為完整的網絡知識體系,融匯貫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參于到知識的整理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知識整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主探索、研究、發現知識點與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進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線要自己連,網要自己織,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
三、換個思路,多角度挖掘教材。
1、換個思路,舊菜吃出新味兒來。
為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分析以及應用的能力,我常常要求學生換個角度、換個思路去重新認識和分析,往往能從舊菜里吃出新味兒來。例如在復習圓柱的表面積時,我們知道S圓柱=S側+S底×2,S側=2πr×h; S底=πr2,由此可見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是由另外兩個面積計算公式組合而來,那么有沒有讓我們計算起來更加簡單的方法呢?這時我要求學生畫出一個簡單的展開圖,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開始學生都沒有新的發現,后來我提示:想一想我們之前在計算圓的面積時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把它和圓柱的表面展開圖進行揉合,再思考一下。后來一位女同學率先有了新發現,并先講給小組的同學聽,然后她又在全班分享了她的新發現:把圓柱的兩個底面換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兩個長方形的長是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寬等于底面半徑。然后把兩個長方形與圓柱側面展開圖進行拼組可以得到一個新的長方形。這個新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再加底面半徑的長度,因此得出S圓柱=(r+h)×2πr。同學們紛紛投給那位女同學贊揚的目光。
2、加強知識間的橫向、縱向聯系。
只有把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結合起來,才會對知識有充分的掌握。比如這樣一道相遇問題:甲乙兩車從相距480KM的A、B兩地同時相對而行,經3小時相遇,甲乙兩車的速度之比是4:5,求甲乙兩車的速度各是多少?
在復習中,我一般要求學生對“甲乙兩車的速度之比是4:5”這類已知條件從分數、倍數、份數、按比例分配等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它??梢缘贸觯杭总囁俣仁且臆囁俣鹊?;乙車速度是甲車速度的1.25倍;甲車速度占甲乙兩車速度之和的 ;把甲乙兩車的速度和平均分成9分,甲占4份,乙占5份等等這樣的結論。通過這樣的訓練,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把分數、份數、倍數、比例的知識結合起來,在比較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既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又鍛煉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也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多種思路。
四、訓練靈活,分層設計練習,步步推進。
1、一題多變,步步推進,落實分層設計訓練。
采用一題多變的方法,把練習題的難度設計為先基礎再提高,由淺入深,做到培優補潛輔良質,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以現實分層訓練,全面提高的目的。
例如這樣的一道練習題:200克鹽水,鹽與水的比是1:4,求水有多少克?這是一道典型的按比例分配的題目,這道題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滿足潛質生的學習需要,務必達到典型題目人人會。
2、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提高解題的靈活性。
在訓練時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靈活解題的能力。通過分享也給其他的學生以啟迪,開闊解題思路。
有些解決問題,雖然題目的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例如工程問題和相遇問題中的部分習題,題目的類型不同,但解題的思路一樣的。
3、合理安排,做到基礎拓展兩頭抓。
每堂課的前5分鐘,安排學生做幾道計算或單位的換算等基礎性題目,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培養學生的檢查習慣。
堅持“每日一練”,每天放學之前在黑板上出一道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讓學生思考。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題型,加強對各個知識點的深度認識以及對各知識版塊的綜合應用能力,以達到“提優”的目的。
五、反饋及時,矯正迅速,做到有的放矢。
1、作業練習要及時批改。
能面批的作業決不集體訂正,特別是一些重點題型。面批能夠讓你及時的獲取學生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對下一步的復習設計提供參考信息,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路。
2、矯正要迅速,做到有的放矢。
對于易淆、易錯題型,要迅速矯正,抓知識重點,直擊薄弱環節,避免“屢做屢錯”。我通常讓學生在錯題的旁邊寫出錯誤原因分析,以達到真正的查缺補漏,進一步鞏固和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目的。
3、總結要到位。
幫助學生揭示解題規律,總結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對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遷移轉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
總之,在復習中要注重分層設計練習,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要。注重知識的縱向、橫向聯系,加強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注重單元試卷、綜合試卷、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有的放矢的進行針對性補缺、定向復習,發現問題,再進行定向突破。同時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復習積極性,提高復習課的效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