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對于一些思維能力不怎么強的學生而言,數學卻是一個大難題。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后,還是不能理解教師所講的意思。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怎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呢?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行簡單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效率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109
數學是學生們從小到大都要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而數學的思維性又非常的重要。學生們學習到的不僅僅是關于數字、方程式、幾何圖形等基礎概念,而應該學習到一種理性的學習思維、良好的學習習慣、睿智的思考方式、學習的積極態度……而要讓學生們真正的做到這些是十分困難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學生教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那么我們要怎樣才能讓每一堂課都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呢?
一、提前制定課堂目標
在一堂課開始之前,教師一定要制定課堂計劃、設定課堂目標,讓學生清楚一節課所學的內容是什么,學完之后要解決一些怎樣的問題。
1.顧全大局。數學課本來就是一個節奏很緊的課程,可能有部分學生會因為沒有聽懂新概念或者題型講解而提出問題,這是學生們認真聽講、認真思考的體現,但是如果教師一直給學生講解這個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的問題,可能會打破整個教學計劃的節奏計劃。所以我建議教師們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暫時先將這種問題擱置一邊,課堂之后再找機會給沒有聽懂的學生進行講解,或者讓學生們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幫助。這樣一來,課堂時間就不會被浪費,而課堂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2.目標階段化。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認為,每一個大目標都是由一個個小目標構成的。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將目標階段化。一節課設立一個目標,一節課完成設定的目標。每天的目標不能拖拖拉拉,正所謂今天的事情決不能留到明天,我們教學也是如此,學生的疑惑不能一拖再拖。教學進程每天都在推進,學生的問題也會逐漸增加,若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很可能造成學生因問題過多而產生厭學心理。
二、概念具體化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給學生介紹新的數學概念時,一定不能完全按照書本的定義解釋,可以在書本概念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讓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在介紹幾何圖形時,書本上定義的正方形就是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封閉幾何圖形。但是就算學生們記住了這個概念,沒有看到實物那么還是一樣的。那我們教師就要讓這個概念在學生眼里具象化,可以使用教學工具,實物幾何圖形,就算沒有教學工具,也可以利用身邊的其他資源,例如粉筆盒。一旦這些抽象的概念在學生們心里有了具體的實物印象之后,更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
三、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習是需要主動性的,小學生對于學習的概念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們對于新興事物的興趣也還是很大的。我們作為教師應該致力于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不是生搬硬套,逼著學生接受那些數學概念。例如,有一次課堂,我使用了十個硬幣來講解分數的概念與運用,順便還帶了兩個蘋果、三個梨。我告訴學生們,我用四個硬幣買了兩個蘋果,六個硬幣買了三個梨,那么請問,買蘋果的硬幣占買水果錢總數的多少?可能有學生提前預習分數的內容,便說出了正確答案,接著我又請其他幾位學生回答了關于分數概念的相關問題。后來我便將蘋果和梨獎勵給了回答問題的學生們,看得出來,學生們那整節數學課都上得非常的認真。我認為,這種獎勵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或者可以選擇在數學課堂上建立累計積分制度——每位學生回答了問題就累積一分,到期中或者期末進行全班嘉獎,或者在家長會上對這些學生提出表揚。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看來,學生自己主動擁有學習興趣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所以我們教師要從外界因素助力學生形成自我推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在當代教育中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互助意識、創新意識都十分重要。每個人對于接受教師的教學程度都不同,但是教師也不能時時刻刻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這個時候,合作學習的作用便十分顯著。在小組學習中,組員之間可以互相幫助,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也可以提高班級的整體水平。
1.課堂上相互監督。學生們上課開小差、交頭接耳都是最常見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個同齡人在旁邊監督的話,情況可能會變得不同。教師對于學生的督促大多是建立在教師的威嚴之上的,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但是若是以同齡人的角度給出建議,會讓學生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不是被強迫的。
2.互相討論難題。很多時候,在我們教師看來很簡單的題目,學生卻一直不懂,即使是再有耐心的人可能也會感到厭煩。這個時候,學生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學生和教師理解同一個道理的思維方式大多都是不同的,站在我們教師的角度,會以更加專業的角度來解釋,但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他們會選擇自己更加能夠接受的角度。有一次,一位學生拿著一道題來問我,我非常詳細并且以自己覺得學生最容易理解的角度給他講解,我在講解這道題的時候,他也會以點頭來回應我的問題,我便自信的覺得這位學生已經理解了這道題,可是當我離開教室的時候,我發現,那位學生依舊在向學生詢問這道題。于是我便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沒有給學生理解清楚,這里面的原因又在哪里呢?最后我還是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與角度,讓學生們相互討論更適合他們的解決方式,既能夠鍛煉他們的反思意識,還能讓他們培養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集體意識,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情呢?
五、注意事項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當代教育越來越呼吁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自主創新意識。數學本來就是一門最適合開發學生思維探究能力的學科,我們作為數學教師,不能夠喧賓奪主,不能讓學生簡簡單單當一個“抄手”,而要讓他們的大腦真正運轉起來。
2.注重“教”、“學”相結合。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能是單純的單方面付出,教師“教”也要學生“學”才有效。教學一旦脫節,那就是教師白白付出,學生毫無收獲,這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這樣的結果想必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課堂學習是學生們學習知識的最好時機,即使學生在課下花再多的時間,也沒有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有效。課堂上幾十分鐘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我們教師要好好地利用這幾十分鐘,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5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