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教學的重點。筆者通過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參與教學研究活動,總結發現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62-01
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應該從注重課堂預設、抓“生成”;創新教學方式,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四個方面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已初見成效,教師在教學觀念改變的同時,教學行為,也在自覺與不自覺中有了明顯改變,如:課堂的預設、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算法多樣化、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等方面,使得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了激發,課堂教學面貌一新。但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重知識與結論,輕能力與過程,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經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發現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數學課堂教學存在下列問題
1.數學課堂中沒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
有的老師“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受傳統教育模式和以往的教學經驗的影響,在課堂中不敢把時間留給學生,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也只能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教師教得累,學生學的苦,效果低下。
2.課堂還是以教師教講授為主,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總覺得不講學生就不會,講的少怕學生不會。在教學中老師總想當“警察”、“裁判員”,學生只是觀眾,是教師的配角,教師只顧“灌輸”,學生只顧“接受”,教師不注重知識的生成,學生不掌握“怎樣學”,沒有成為學習的主體,不能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3.重視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教學重結果,輕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是不是獲取了知識,輕視學生知識得到生成過程、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養成的培養;重視對教學結果的強化訓練,忽視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不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習慣、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挫傷了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教師照本宣科,扮演著被動的課程執行者的角色,不能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忽視因材施教。
教師根據教材統一的內容,對學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同樣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嚴重忽視農村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水平等個體差異,導致課堂不能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理解起來困難,造成整體效果低下。
二、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1.抓“預設”促“生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教師要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再加工,既要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就學生而言,即需要預設性發展,也需要生成性發展,它是個性的張揚,心靈的共鳴,思維的共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想駕馭課堂,要設計“彈性預設”,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讓學生在現有的條件下進入學習,課堂才能真正顯現的活力,學生的學習才能主動、富有個性。
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的主要形式應當是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匯報交流、教師點撥、學習評價,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想驗證、計算、實踐等活動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在教學中教師盡力調整角色,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把他們的潛能激發出來。在學習方式上,讓學生盡情地說說議議,做做演演,還可以當小老師,指導和幫助同伴來學習;在學習空間選擇上,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操場上量籃球場的長和寬,在校園里計算花園的面積,把將做法改變為找知識、求學法,全面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這樣課堂才會豐富有趣,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形成能力。
3.因材施教,分層要求,關注個體,促進課堂效率的整體提高。
農村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高效課堂的構建,并不是教師在課堂上占用的時間少了,教學就高效了,而是在教學中要針對本班的學情,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從目標要求,學習方法、練習鞏固、評價上分層要求,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教師要尋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少訓斥、批評,讓每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4.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
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的技能獲取,還要通過開展各種數學活動和教師的評價激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每堂課給學生以知識、方法及新鮮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總之,課堂是小學數學知識傳授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中接受數學知識和方法,所以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精心預設課堂教學,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動中正確指導,適時點撥,及時評價。讓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真正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4]張奠宙,李士.《數學教育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6]嚴士健.《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數學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