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有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
關鍵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104-01
在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今天,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是,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受傳統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束縛,基本上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學生的自主發展。那么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教育家杜威曾說:“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喚起學生理智的興趣,激發對探究的熱情?!比绾卧谛抡n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思維吸引住、對這節新課產生濃厚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正是我們教師努力的方向。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參與學習意識能力和自控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不高,其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激發和調動,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熟悉與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擁有學習的主動權。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直觀情境,激起學習興趣。心理學實驗明確告訴我們,在教學新知的過程中,如果能用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這一新知的具體形象(畫面,聲音等),可以誘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學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農村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具有文本、圖形動畫等多種媒體集成的特點,創設直觀情境,把教學內容變為更為具體的、可感知的東西。
?。ǘ﹦撛O教學情境要有趣味性。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以趣誘情,使每一個知識點都成為學生急于捕捉的獵物,把學生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輕松的發展。
?。ㄈ﹦撛O生活情境,激發求知欲。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新課程理念讓學生能夠走進生活去體驗數學的魅力。單純的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學生沒有興趣和激情。因此在農村教學中要善于從生產和生活中選取一些與數學相關、生動形象的實例,能使課本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深奧的道理通俗化,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并很快地把學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學內容上,起到觸類旁通引人入勝的效果,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
?。ㄒ唬﹩栴}要有現實性。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兒童發現那些對他們個人來說是真實的挑戰,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尤其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問題必須是真實的或者能夠想象的,這樣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罢鎸嵉膯栴}”是指必須與兒童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
?。ǘ﹩栴}要有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選問題的“新”、“奇”、“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處于主動地位,形成直接的學習動機。不同年齡的學生就有不同的興趣特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孩子都喜歡新鮮事物,喜歡趣味性強的事物。從直觀演示或實際操作引出問題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合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
?。ㄒ唬﹦撛O合作情境,培養合作意識?,F在的農村學生比較害羞膽小,不喜歡在很多人面前說話,很少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交流,因此缺乏合作經驗,課堂上往往表現出被動狀態。這些因素極不利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造合作的情境、提供合作條件。
(二)要多給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農村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過于短暫、走過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所提出的問題,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討論,讓學生在組內展示個性思維的方法,并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最后形成“統一”的意見在全班交流,體現合作學習的全員參與性。使學生把學習當作樂趣,由學會、會學而漸入佳境,真正達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四、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提高學習效果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因此,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教師既要考慮全體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要兼顧優等生的學習潛能的挖掘情況,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提高學習實效。
總之,教師只有用心去研究,提高對教學有效性的意識,采取適當的方法,深入到學習小組的探討中去,了解學生思維過程,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使教學更有針對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清富.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N].發展導報,2018-10-23(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