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新課程標準改革實行后給教學工作帶來的益處越發明顯,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大不同于以前,教育行業的進步不容小覷。不過,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問題也確實是不可反駁的事實。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經就提出,要尋找一種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教育方法??涿兰~斯提出的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是所以教學行業從事者的不懈追求,當然各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依然在探尋的道路之上,為的是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實現高質量教學,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B01,B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084-01
我國的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以選拔“英才”為主要手段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因此小學課堂教學中廣泛存在著“學生學得辛苦,教師教得費力,但大多數情況下存在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效益差”的現象。因此,我們應當不斷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教師創設的情境有效與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數學。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創設情境中應目的明確。一節課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需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包括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那么的教學情境也應著力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同時,生活到處都有數學,把教學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于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應當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著臉”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松和諧的環境并不意味著只有通過游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
比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F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嗎?”這時,老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外兩個也許是銳角?!庇械膶W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銳角,一個是鈍角,”……學生們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參與性相當高。
三、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究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為間接經驗,小學生對間接經驗的理解能力低,容易忘記,而學生自己通過思考和探究得來的知識為直接經驗,能夠更好的被學生掌握和理解,同時記憶比較牢固。例如,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人教版)第7節《折線統計圖》,本節課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畫法,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掌握折線統計圖的情況較差,容易和之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混淆,在繪制折線統計圖時,會出現X、Y軸的數據沒有呈現等差特點,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可以選擇用自主探究模式來開展教學。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學過了條形統計圖,因此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教師先講解折線圖與條形圖的差別,隨即教師在黑板上寫下當地過去一星期每天的最高氣溫,然后讓學生自己繪制條形和折現統計圖,學生繪制完畢之后,教師再給出當地過去一星期每天的最低氣溫,要求學生在最高氣溫折線圖的基礎之上,添加最低氣溫的折線,形成復合折線統計圖,然后讓學生與條形圖進行對比,發現折線圖的特點。學生在經過自我探究性學習之后,能夠更加準確的了解直線圖的特點,同時扎實掌握折線圖與條形圖的區別,從而提高學生統計圖表的學習水平。
四、提供開放題以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在傳統重“雙基”的教學中,教師設計提供給學生進行練習的大多是具有完備條件和固定答案的“封閉性”習題。問題空間的封閉,不利于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問題提供的信息不多也不少,無法給予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重組信息的機會。因此,要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開放性”問題。只有把“雙基”與其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智者。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實現人的整體發展和數學素質的全面培養,就應該把重雙基的封閉題與重能力的開放題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兩者只有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才能構成完整的數學訓練系統,才能達到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五、結束語
總之,有效率的課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能提出有深度的問題,而不是去“迎合”老師的問題。所以,一堂有效的課也是解決了學生問題的課,應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題目,使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