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數學課堂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在教學時我們要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著手,這樣學生才能高興地學習、主動地思考、活潑地發展。數學教學是小學教學階段的重要教育內容之一,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難度,其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那么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僅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還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所以教師要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創建和諧活躍的數學教學氛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致,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為此,文章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人物,而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對于構建高效的課堂都至關重要,失去了任何一方教學活動就失去了其意義和價值。由于小學生還處于成長和發育的初級階段,所以對于一位教師、一門科目的喜歡與否直接影響他們對于這門學科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傳統數學教學方式中,教師單單對教材中的數學內容向學生進行講述,忽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導致學生數學成績無法獲得本質上的提升。所以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豐富數學教學方法,在深入了解學生性格喜好的基礎上,合理制定數學教學方案,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課下的娛樂休閑活動,關注學生都喜愛什么樣的卡通人物和童話故事,從而可以在情境創設中引入這些故事和人物吸引學生關注。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模具,邀請學生上臺和教師一起利用手中已有的模具去搭建圖形,并讓班級同學去猜測教師和學生搭建的是什么物體。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極大地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和學生在這種活動中能夠充分的交流,幫助數學教師更好地了解、認識一位學生,從而使這位學生在今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能夠更好地得到數學教師的幫助和教導。
2轉變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首先把教學目標進行生活化的轉變,對教學內容生活課堂讓我再看一集實際生活和小學品德進行整合,進而讓學生在進行學習中有良好的社會認知能力。針對小學生心靈較為脆弱的特點,開展相關的教學。在開展“ 堅持不懈”相關課題中,教師可以引進相關的歷史典故,通過勵志故事來幫助學生了解,不管遇到什么情況,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不斷堅持的去努力就可以成功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將教學目標生活化,能夠充分地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學生從容的面對生活端正自我的學習態度。
3構建合作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合作探究”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中心環節,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是“合作探究”的主要形式。小組合作探究作為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一種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對于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有許多優點,但絕對不是只要使用它,就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對學生學習小組活動組織得不好,小組活動就會流于形式收不到實際效果,反而影響課堂教學。因此,打造高效課堂必須科學操控學習小組的探究活動。首先,要科學合理分組。根據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性格以及學習習慣不同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均衡各學習小組的實力。每個小組可以讓優等生帶動差等生,在學習上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其次,小組合作探究的內容要具有挑戰性,不能過于簡單,適合共同學習探討交流,所以,教師必須精心策劃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要把學習的重點、難點作為重心,并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為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并以挑戰性的設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但是,切忌把問題設計得過難,否則,學生也會失去探討的興趣,要以跳一跳夠得著為標準。
4拓展教學的理論知識
在當前新課程的改革背景下,教師還應當注重學生的獨立性,通過各種實踐性的活動開展,不斷內化理論知識,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將課本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結合,號召學生積極的參與社會活動,在社會活動中學習到課本中無法學到的東西,促進自我品德的養成。教師要講課本知識拓展到生活,幫助學生辨別實踐生活中的各種交通標志以及生活常識,指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擺正學習態度。通過結合課本內容,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效率。
5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及評價
小學生的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同時是非判斷能力有待提升,為了保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積極主動地接受老師的引導,小學數學老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以及評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教師評價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教育。教師評價是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環節,教師必須要站在宏觀的角度保障教師評價的合理性及客觀性,同時還需要公開最終的評價結果,讓學生能夠對個人的實際學習情況有一個全方位的感知,從而在后期的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之中進行提升。另外老師還需要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鼓勵學生對他人進行客觀的分析,通過互相評價以及互相監督來讓學生了解個人的不足,主動地學習他人的優秀做法以及學習方式。
結語:對于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要想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老師必須要樹立良好的教學理念,深入地意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其次,數學老師需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融合,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文萍.關于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討[J].山西青年,2016(11).
[2]黃龍國.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實踐和策略 [J]. 新課程,2015(8)
[3]黃曉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 以上海市S學校為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