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職銜接背景下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伴隨著我國職業教育計劃的持續發展,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愈加成為重點,而作為基礎文化課的數學課程也推向臺前,其改革形式已成定局。在中高職銜接背景下,本文將概述目前高職數學課程的存在問題,結合中高職課程銜接的重要意義,從而探索新型科學、合理高效的改革舉措,以確保中高職課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高職數學;課程改革
引言:依據教育部為主體所策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指導方針,大力推進中高職銜接教育建設。而基于高等數學的知識實用性、專業技能性等等專屬特點,針對中高職教學知識、專業素養以及教學目標的銜接,決定了高職數學課程在中高職銜接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來說,為完善中高職數學知識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果,中高職院校的數學課程改革刻不容緩。
1.中高職銜接背景下的高職數學課程缺陷
1.1教學目標不統一
中高職數學課程教育主要目標為加深學生知識理解層次以及提高數學基本素養,及其具有連貫性。但是基于院校,各類別中高職院校教育方式、人才培養理念的不同,專業技能培養和理論知識內容占比不盡相同,以致無法形成有效的知識串聯,無疑提升了中高職教學銜接的難度。在另一方面上,基于教材學習內容,中職與高職數學學習未形成有效鏈接,導致高職數學學習進度緩慢,效果不佳。例如:中職院校注重數與式,方程與方程組,指數與對數等內容的學習,函數學習章節設立較少,但高中數學導數、函數的學習卻為重點、難點,未依據實際教學加以調整,知識鋪墊淺微,以致學生高中數學學習缺乏興趣。簡析而言,兩者的不統一性構成了中高職銜接工作的教學目標不統一,實為“數改之路”的攔路虎。
1.2教學方法差別大
中職院校學生有別于普通學習系統的學生,在知識儲備、專業能力抑或個人性格、行為舉止上均與普通學習系統的學生有所差別。當前的中高職教學模式中,中職數學教學依舊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一言堂”模式為基礎,采用“填鴨式”教學,忽略學生應用、實操能力的培養,而與此恰巧相反的是,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均衡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教學比重,在教授相應數學知識的同時,也不忘學生數學意識、應用技巧的培養與發展。結合中職與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法差別,加以探究可知,中職院校由于過分強調老師的教學地位,小范圍的講課方式,導致學生存在學習依賴性,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相比較高職院校數學學習的講課進度快、知識內容雜、課內學習時間少的特點,導致學生難以跟上課程進度,挫傷學習熱情,極大影響學生學習成效。
2.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意義
中高職銜接是指在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形成有效的教學聯系、協調發展,系統性、高效性培養契合社會發展之路的技能型高端人才。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有利于加強課程內容學習與專業技能培養兩者的建設,通過中高職課程內容知識鏈的形成,促進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進一步調整職業發展方向,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個性化的發展,踐行終身教育理念。
3.課程改革相應舉措
基于中高職銜接存在的教學目標不統一、教學方法差別大等問題,結合中高職銜接的重要意義,特提出以下舉措:
3.1改革教學內容、方法
當前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墨守成規,趨于講解前人總結的數學概念,缺乏數學知識的探究,模仿進行定理的證明和引申,浮于表面,導致學生深入體會到數學的抽象與復雜性,無從下手。為讓中職學生建立一定數學基礎,必須針對高職數學教學內容,設立定量的高職數學基礎知識,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而基于教學方法,因為中職院校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教師應適當“一對一”針對式教導基礎薄弱的學生,采用“寓樂于學”教學模式,開放課堂自由性,例如:開展數學定理探究交流會,以小組形式展開,教師暫離,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特性,為高職數學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3.2探索信息、科技教學思路
伴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應順應時代潮流,著重加強教育的現代化建設。當下高職院校教育,數學課程考核大多講究一紙試卷,這種只要結果的考核方式,導致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學期末尾盲目背讀公式、例題,而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正可遏制這一局面惡化。例如:APP數學課程的學習,采用闖關式學習,穿插知識體問,加強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參與性,又或者建立專項數學探討平臺,納入不同中高職院校學生,促進數學知識交流溝通,并且可為中職學生的數學學習指引一定方向。通過此類網上知識平臺,以完善、有趣的教學資源講解,不僅促進老師、學生抑或學生之間的互動,而且激發學生學習態度,從根本上為高職數學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3.3數學思維、自主意識培養
高職數學學習難度高于中職數學,且專業能力的訓練需要一定的自主探究思維,所以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數學應用思維的培養十分有必要性。針對學生此類能力的培養,可開展個性小課堂,例如:學習中職數學的平面知識時,引導學生制作紙質平板,學習基本知識后,可聯系高中立體,曲面內容,開設“6個人,6平面”小組,探究基礎立體幾何知識結構,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應變思維的同時,為高職數學課程學習提供先行條件。
結束語
我國現今中高職銜接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但是依舊存在些許問題,針對高職數學所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中高職院校應依據數學特性,因材施教,完善現今教學模式,從而為中高職數學教學的銜接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彭杰.基于中高職銜接的高職數學教學研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10):100-101.
[2]繆燁紅.中高職銜接背景下的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2017,16(11):76-77.
[3]韋銀幕.我國中職與高職數學課程體系銜接的問題及建議[J].高教論壇,2015(10):119-121.
[4]符策紅,陳奕名,陳修煥.高職“中高職”銜接專業高等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8(02):233-2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