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漲落式協同”教育模式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構建中高職教育一體化培養體系,實施中高職有效銜接,構建科學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職業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全面建設現代化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分析了目前中高職教育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現狀的辦法。
關鍵詞:中高職;一體化;漲落式協同
0.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到2020年要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凋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已至歷史新高,改革發展思路愈加清晰,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問題成為職業教育的一大關鍵點。關劍, 王玲啟(2017)探索了目前中高職銜接存在的關鍵問題并對這些關鍵問題提出了具體對策;堵有進(2017) 從社會認可度有待提高、銜接課程體系完善性、轉段升學考核、相關銜接機制來分析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鄭小飛,祝麗霞,崔暢丹(2017)認為在中高職銜接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和運行制度不完善,提倡建立交流溝通機制、教師對接幫扶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和質量監控機制,完善升學選拔制度,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王榮,李曙生,張斌(2017)從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評價體系四個方面探討如何做好中高職銜接的專業群建設; 蔡麗?。?017)對中高職課程體系的目標定位、課程體系的內容選取、課程體系的組織、課程體系的評價提出了研究意見;楊玉霞(2017)年提出了美國CTE中高職銜接的最新進展及啟示,并提倡我國對此進行參考,提升中職生的升學意愿,促進中高職全方位的融合貫通;孫建(2017)提出了中高職協同、分段監控、信息暢通等運行機制下,實施監督而不監視、管理而不管束、寬松而不放松的質量監控;郭高萍, 黃玲青(2016) 提出了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應該從組織領導、內涵建設、課程設計、現代學徒制培養和協同創新等方面進行改進。因此,研究具有以下的意義:(1) 目前針對中高職銜接主要集中在課程體系,教學質量,專業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的辦法。而對其這種“教育模式”和“體系”的研究相對較少;(2)中高職銜接問題是一個涉及我國職業教育全局的重大理論問題,有必要對其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以豐富完善我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3)關于“體系”和“教育模式”的銜接問題已經處在了巫待解決的境況。因此,對該問題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紹興市,乃至浙江省及全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1. 中高職教育銜接失調的主要問題
?。?)銜接基石錯位——中職與高職教育發展的比例失調
我國整個職業教育體系呈現出中職規模過大而高職規模偏小的特點。國家依據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中職覆蓋率達到70%-80%的標準,在《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指出我國的中職的比例將提高到60%-70%。但問題是我們只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情況有著巨大的差別。中職教育過度膨脹不僅造成中職教育自身質量的下降,還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更為惡性的后果:一方面導致了職業教育體系內部比例的失調,另一方面則延誤了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規?;臄U張直接導致了中高職教育一體化發展面臨經費投入不足、教師數量不足等問題。
?。?)接管理失位——中職與髙職辦學各自為政
管理體制也是銜接的重要方面。就目前浙江省來說,前各個區縣都有自己的職教中心,同時還并存著很多中小型的職業學校,然而,我們在訪談中了解到,由于各職業中學所屬的行政區劃分不同,地區之間長期存在條塊分割,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也比較的突出。很多職業院校師資薄弱、生源緊張,因此,這些學校之間競爭的不是教學質的競爭轉而成為了招生大戰的競爭。由于政出多門、條塊分割、相互孤立、相互脫節,市區內高職面臨著“龍頭”帶不動“龍身”的問題。高等職業院校之間、中職與高職教育之間,互不了解、互不交往。有時甚至在在同一城市、同一行業的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平時極少往來,更談不上進行協作、交流,職教基層對于中職與高職的銜接呼聲追切,然而,盡管在銜接上做了很多的試點、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很多實踐工作沒有得到很好的總結推廣。由于上級主管部門也沒有很好的給予政策性扶持和相關的規劃。各職教基層單位間的洽談、報批手續十分繁瑣,各自為政的管理為中高職銜接添加了阻礙。
?。?)銜接目標不統——培養方案的脫節性
近年來,我國的中、高職銜接形成了多樣化的學制,這些名目各異、種類繁多的學制給中、高職銜接帶很多的問題。目前,我國中、高職在學制結構銜接模式的一體化的招生模式包括四年一貫制、五年一貫制、3+3 ,4+2模式、六年一貫制等,操作與運行都極為復雜。從理論上來說,通過升學考試,高職院??梢藻噙x到一大批高素質的中職或其他學生。然而,很多學校的學生為了應對比較復雜的技能考試,走向了側重于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教學和考核。同時,選拔過程中還存在著嚴重的發展路徑限制,兩條常見的路徑“初中→中職→高職→極少部分能升本”和“初中→普高→高職→極少部分能升本”限定了學生的成長路子,而基礎太差、家庭困難、專業限制、戶籍限制和其他限制,尤其是專業對口錄取比例設定在5%,多種限制因素堆積,使得中高職銜接的渠道上阻塞遍布,銜接渠道的不通暢使得中高職一體化發展的起點成了缺乏強勁的動力,外延、粗放性銜接成為主導,而內涵性銜接卻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銜接范疇不確定——專業重復又斷裂
一般來說,中等職業教育屬中等專業技術教育范疇,需要對學生進行高中階段文化知識補充再教育,也就是說,中等職業教育強調以能力為本位。高等職業教育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延伸和提升,較中職畢業生而言,高職學生在知識面上應當更寬;在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的要求上也更為嚴格。但從實際情況看,中職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適應就業需要的技能和能力,把人才培養目標定格在“瞄準行業需求”一項上,大多數人把中職的培養目標默認為培養熟練的操作工人的教育,忽視了其全面競爭能力的鍛煉與提高。多年以來,高職并沒有把中職看作自己發展的基礎。在培養方案制定的制定上,中高職學校并沒有“區分生源”;中職和高職的培養方式上,高職學生認為沒有區別??梢?,當前中高職培養模式并未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職能和運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從而導致中職的整個教學圍繞學生就業而進行 2. 基于一體化的漲落式協同的中高職銜接
協同式銜接趨于目標精確化和協同操作步驟有序化。這就使得協同具有精確度較高的可操作性,成為將無序轉化為有序的橋梁和樞紐。這也要求構建中高職一體化教育體系,在進行課程重組、整體設計以及統籌安排與分階段實施教學計劃等范疇都必須嚴格按照職業能力要求,并充分運用各自的教育資源,通過優化配置以發揮中高職各自的辦學優勢、擔負各自的教育教學職責,進而實現中高職教育的合理有效銜接,即藕成性銜接,其中包括引領性銜接、轉段性銜接、發展性銜。
?。?)引領性銜接——課程設置是核心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缺乏有效地溝通與銜接,兩者獨立發展,各自為政,突出的體現如:文化課效仿普通教育課程,與職業教育相脫節,此外很多學校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甚至有些文化課被刪除現象嚴重;專業課程存在重復現象較嚴重,浪費教育資源現象較為普遍等。而國外中、高職銜接都將課程作為銜接的核心內容和最終落腳點。我國中高職銜接在課程銜接方面是其最為薄弱的環一竹,也是需要加大銜接力度的環節。中高職課程銜接的關鍵在于認真分析產業行業的市場需求,按照企業分類和職業標準設定具有層級劃分的由初級到高級的職業能力標準,在此基礎上構建中高職課程內容,同時要加強中高職學校的聯系與溝通,最大程度上減少課程的重復與教育資源的浪費。在課程銜接方面,教學目標的銜接是前提,專業建設的銜接是基礎,課程內容銜接是核心。中高職課程銜接要充分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階段,制定中高職的專業教學標準,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整體課程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培養高技能人才。中高職銜接課程設置應堅持整體性、應用性、協同性和邊研究、邊實踐的等原則:要處理好針對性與適應性、規范性與創新性、穩定性與靈活性的關系。
(2)轉段性銜接——體制安排是關鍵
體制銜接是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制度保障,各級政府及教育部門要將中高職教育銜接擺在關鍵地位,加強統籌安排,合理處理政府、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形成行業企業與學校緊密合作的辦學體制,根據社會所需人才規格探索適合中高職教育銜接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有關考試入學制度的改革也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在入學制度上將中高職進行銜接,中職升高職的入學考試不能簡單等同于普通高考的規格,而是要按照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進行考試,突出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考核,完善中職生直接升學進行學習的制度,為中職生順利到高職院校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加快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建構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做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溝通、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銜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協調,以特色專業為中高職銜接的突破口,在課程設置、教師安排、實訓基地等方面實現一體化,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學校、教材內容與職業標準、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緊密銜接,完善中專、中職等學生的升學體制,形成職業院校一體化發展的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與運行機制。
?。?)發展性銜接——學生成長是動力
中高職的一體化發展最終目的依然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成長,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中職與高職可利用恰當的教學評估手段對希望進行高職教育的人員進行審核或評估,使得符合高職教育標準的學生能夠接受高職教育。這種銜接的基礎不是學生學習的時間,而是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能力,銜接的手段是對學生進行申請專業的知識與技能的考核,如果學生學完這些課程并獲得一定的學分,或通過高職入學的資格,便能夠進入高職院校繼續接受教育,完成中高職的對接。我國有些地方己經采用諸如學分制等靈活的教學制度使得中職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的課程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達到高職學校的時間可能不同。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受時間限制通過考試或者評估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個人的實際需求,同時節省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效率。這種學分制教學模式的實施對于中高職教育的內涵式銜接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3.結束語
中高職銜接的效果好壞關系到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是否能夠有效的發展的問題,本文從四個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來試圖解決,希望能夠中高職的銜接提供良好的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湯光偉.中高職銜接研究[J]. 職教論壇, 2010 (22):31-36.
[2]郭琳,鐘名春. 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 教育評論, 2018(3).136-139
課題來源:2018年度紹興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135J081,課題名稱:“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漲落式協同”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李莎(1981.09-),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