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領導小組討論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案例教學是一種很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無領導小組討論引進公共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能深化案例分析,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同時切實提高學生的面試技能,有效服務就業。本文在總結公共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基本做法和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分析無領導小組討論法引進案例教學的重要作用,最后詳細闡述無領導小組討論法案例教學的設計方案和重要環節。
關鍵詞:無領導小組討論;公共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
引言
公共管理類專業是以培養知識面寬、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熟練的管理實務技能,富有公共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公共管理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因此,學生要能與時俱進適應社會轉型、體制轉軌、思維轉變之時代要求,具備對現實復雜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課堂教學有其局限性,而“案例”能把我們帶到最真實的世界,面對現實的挑戰,綜合地運用知識和經驗去解決問題,案例是很好的調動知識整合的教學工具。案例教學有助于我們理論與實際相互聯系,特別是有助于對公共理論、政府決策和管理實踐的理解。案例教學也非常適合成年人的學習特點:目標明確、理解記憶、平等理性等。因此,案例教學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中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重要性。
一、公共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中都會引入一些具體案例,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可以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加深學生對公共管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二是提高學生對現實問題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三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在實際的授課中,案例教學有沒有實施成功,是不是真的達到了它該有的效果和目的,是一個未知數的,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案例選取不合理。并不是任何一個公共管理事件或者政策都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課堂
教學案例,好案例要真實切題,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同時又要具有熱點性、沖突性和創新性,能夠引發沖突,使學生發散思維,展示想法,給學生留有思考和討論的空間。案例的背后要隱藏有一個分析的工具,這個分析工具也可以是一種相關理論原理,也就是每個教學案例要能說明一個理論/觀點。如果隨隨便便找個案例,可能只能告訴學生一種公共管理現象,而沒有辦法進行深層次分析。
2.學生參與度不高。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用參與和體會引起共鳴,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目前的本科生案例教學往往采用第一種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參與方法進行授課。這種方式需要教師對整個案例的把握和引導要非常好,一旦引導不力或者學生興趣不大,就會討論不充分或者很難繼續討論下去,到最后容易變成老師一個人完成整個案例的講解,學生僅僅聽了而已,達不到案例教學應該達到的目標。
3.案例教學浮于表面。目前很多課程是為案例教學而案例教學,以為課件中加一些案例進去就是案例教學,其實不然,這只能算案例展示。案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要對案例教學有足夠的駕馭與引導能力,同時要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真實的事例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充分挖掘案例背后的理論和方法,真正實現案例教學。
二、無領導小組討論引入公共管理案例教學
無領導小組討論(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 ,LGD)起源于1920年至1931年間的德國軍事心理學的發展。近些年來,很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開始運用無領導小組討論方法來選拔公共管理專業人才。無領導小組討論作為一種經常被使用的人才測評方法,一般由6-8人不等組成一個討論小組,所有參與者得到相同的信息,每位成員的地位都平等,并且都未被分配任何具體的角色。討論中,要求他們分析有關具體問題,展開充分討論,最后形成小組一致的意見并提出最終的解決方案。通過無領導小組討論方式,可以檢測考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組織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考能力、情緒的穩定性、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團結合作能力、非言語溝通能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由于小組中成員沒有事先設定明確的領導角色,因此 這種方法成為“無領導小組討論 ”。
1.深化案例分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公共管理課程內容
正如前面所言,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用參與和體會引起共鳴,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而目前的本科生案例教學往往采用第一種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參與方法進行授課,學生參與度不高,案例分析往往浮于表面,不夠深入。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學過程中采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通過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對案例的充分討論,有助于學生深化案例分析,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同時提高學生對具體問題和具體政策的分析能力,同時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有效服務就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面試能力
目前,大企業的校園招聘、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等,都在使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技術。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行政管理人員等的面試都離不開無領導小組討論,因此,公共管理類學生,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更需要了解無領導小組討論技術,并能夠加以鍛煉,應對馬上要面對的公務員、事業單位面試。因此,在公共管理類課程中,尤其是畢業班的課程中引入無領導小組討論,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效果的。這是有效地將教學與人才測評相結合,為學生面試打下良好基礎,是服務就業的有效方式。
3.實現教學相長,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傳統教學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學生通常較為被動,而在無領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充分參與進來,真正成為課堂案例教學的主體,他們可以圍繞一個議題,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和看法,變被動為主動。而與此同時,“無領導”不等于“無組織”、“隨性”,它對授課教師的要求更高。它不僅要求授課教師在課前做足授課準備,除了講解好公共管理理論知識之外,還要系統掌握無領導小組討論的相關知識和討論流程、選取好具有針對性的公共管理案例、設計好討論的題目、準備公共管理案例材料、布置討論場地等,而且在學生整個討論過程中還需要授課教師仔細聆聽,細心觀察,詳細記錄,結束后還要立馬進行詳細點評,并結合理論知識詳細講解案例。這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除了講好課,還要善于組織,反應迅速,做好點評。 三、無領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設計方案
在公共管理案例式教學中運用無領導小組討論,主要流程是:無領導小組討論技術培訓——公共管理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公共管理案例議題準備——無領導小組討論——案例解析和總結評價。具體而言:
1.無領導小組討論技術培訓是前提
在開始案例教學之前,最為重要的一環是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技術培訓。大部分學生對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和環節都不是很熟悉,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中應該加以體現。在課程教學安排的初期,就安排一次無領導小組討論培訓課,可以授課教師自己講授,也可以通過邀請熟悉這一討論方式的專業老師進行培訓,同時結合一些簡單的案例進行演示,甚至讓一組同學先進行模擬練習,讓學生初步了解這項技能,然后在之后的案例教學中加以運用。
2.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基礎環節
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升華,理論教學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在課程教學設計中,首先對公共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做詳細的講授,讓每位同學基本掌握對課本中的公共管理理論內容和思想,只有熟悉了理論知識之后才能使用這些理論。一般首先安排一次課程講授理論專業知識,再安排一次課程進行相關案例的無領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穿插著進行。在這個過程中,理論課堂和案例教學課堂的有效銜接很重要,要做到內容上和主體上的傳承性和連貫性。
3.案例議題的準備是關鍵環節
案例要具有很好的真實性、目的性、時效性和代表性,要緊密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又具有熱點性、沖突性和創新性,能夠引發沖突,使學生發散思維,展示想法,給學生留有思考和討論的空間,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能順利開展無領導小組討論。所以案例要基于所學的公共管理理論知識,緊緊圍繞該理論,旨在培養學生特定的能力,選取有代表性的或編制特定的公共管理教學案例,給學生創造一個現實的公共管理和政策分析情境,設定特定議題,提出特定現實問題,以考查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具體案例議題設定有很多種方式,主要有:開放式、兩難式、資源爭奪類、實際操作類等等。在案例的選取和問題設定上除了要緊緊圍繞公共管理理論知識外,還應盡量貼近學生,選擇學生關注的公共管理熱點問題和案例,有效激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的興趣。
4.無領導小組討論開展是重點環節
在選取完公共管理案例并設定好特定的問題之后,進入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正式實施階段。完整的無領導小組討論大約需要 45 分鐘,具體流程如下:(1)開始階段。簡單布置好討論作為,然后教師介紹公共管理案例背景資料或者播放案例視頻,并宣讀設定好的討論題目,簡要說明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注意事項、基本環節和時間安排。簡單分組(一般以6-8人為一組)后,學生就位,教師宣布討論開始,開始計時。(2)個人自由表述階段。每個學生的組內地位平等,不指定任何角色定位,不規定發言順序,組內自行決定誰最先開始發言,但每人只發言一次,初步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計時者(自行產生)控制好每人發言的時間2-3分鐘。(3)自由討論階段。每個人闡述完自己觀點之后,進入自由討論階段,學生開始自由討論,可以補充闡釋自己的觀點,或對別人的觀點作出應對,也可以適當總結前面討論的核心觀點,在相互討論和辯論中慢慢得出小組的一致討論結果和意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不作任何引導和插話,學生自己“表達自己意見、達成小組意見”,在討論過程中形成較為一致的見解、比較清晰的“領導者”以及總結發言人,領導者有時候不只有一人,還會出現領導者的協助者,這個階段一般時間控制在15-20 分鐘。(4)總結發言階段。每個小組最終都要在課堂上陳述本組的討論結果或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偨Y者的產生也是完全在組內討論過程中自發形成,總結發言時間一般控制在3-4分鐘。
5.評價反饋是保障環節
教師在案例背景材料和無領導小組討論主義事項闡述完之后的整個討論環節是不講話的,做到不引導、不組織、不插話、不評價,只是認真做好觀察和記錄,等討論全部結束后再根據無領導小組討論的議題內容、學生的討論能力、學生的主要觀點等方面作出一一點評,并最后詳細講解所討論的案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內容,學會用公共管理課程所學知識提升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通過逐一對參加討論學生有效發言次數、在團隊中的作用、談吐方式、動作表情和發言語速等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相關技能,實現案例教學和無領導小組討論式教學設計的初衷。
參考文獻:
[1]李泓波,劉龍龍.無領導小組討論在經管類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2016(03):24.
[2]王玉倩.無領導小組討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15(02):127-129.
[3]金鑫,李維剛,邵華清.無領導小組討論在經管類課程案例式教學中的探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 (05):59-60.
[4]黃軍.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實踐實驗性課程無領導小組討論教學法探究[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06): 61-65.
[5]甘毅,朱月珍.“無領導小組”討論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3):188-189.
[6]李維剛,金鑫,張宇.基于探究性教學的無領導小組討論式教學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 (02):12-13.
[7]王東強,田書芹.“無領導小組討論”在行管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29(04):165-16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