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實驗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初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化學實驗教學開展的質量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如何借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成為目前最為重要的化學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重要性;策略分析
前言:化學課程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課程,輕松愉快的實驗教學能夠為學生創建更加高效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教學環境中。新課程標準也指出,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化學實驗教學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實驗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教學重要性分析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化學教學開展實驗教學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創設的,實驗教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要方式,是學生學習、探究化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實現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通過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辯論等方式方法,進行積極有效的化學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而且對于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因此我們在未來的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借助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創設新型的實驗教學情境,為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分析
?。ㄒ唬└陆虒W理念,重視實驗教學
傳統教育教學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始終比較偏向于傳統的講說式教學,一些教師認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將原本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變為教師演示實驗;與動手操作相比,觀看教師演示實驗或者直接記錄實驗結果,是完全達不到效果的,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也起不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未來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更新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重視實驗教學,將活動與探究作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
以人教版初中化學《我們周圍的空氣》一章節的教學為例,其中包含演示實驗與探究實驗兩種類型,那么作為教師要充分借助兩種實驗類型,構建多樣化的化學課堂。首先,我們要明確此章節的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讓學生明確化學實驗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實驗活動的積極性,為構建高效化學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ǘ┩卣菇虒W方式,多樣實驗教學
拓展教學方式,多樣實驗教學是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關鍵步驟?;瘜W實驗的種類很多,人教版將化學實驗分為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實踐活動以及課外實驗等幾種類型。其中演示實驗是教師為主的一種實驗,這一類實驗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明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實驗現象和結論之間的關系;而探究實驗、實踐活動等都需要學生參與到其中,才能夠發揮出其真正的意義和作用。
以人教版探究實驗《電解水實驗》為例,首先,我們要有明確的實驗目標,通過探究實驗借助現有的化學知識讓學生掌握水的化學性質、電解水的實驗原理和基本的實驗操作;同時讓學生了解電解水實驗操作的過程和現象,讓學生學會自主分析實驗結果;最后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水的組成以及其他相關的內容。
基于此,我們可以從生活常識入手,以簡單的師生互動,進行探究實驗的導入和分析。
教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粘有水的手是不能觸碰電源的,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因為手上有水,容易導電。
教師:大家都知道水是無色無味的,這是它的什么性質呢?那么水還有其他的物理性質?水的組成是什么呢?接下來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吧。
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自主準備實驗儀器,如電池、導線、火柴、木條、水槽、試管等等,然后分別進行分組實驗,觀察實驗過程并記錄實驗結果。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小組失敗了,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此探究實驗成功的必要條件,從而加深學生對當堂課學習內容的記憶深度;同時通過知識的應用與實踐,也提高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用課堂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生活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結論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作為初中化學教師,要明確化學實驗開展的基本目標,合理安排和設計實驗類型,采用多樣化的化學實驗方式,為學生創設靈活多變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同時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臣,姚夢娟.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和平臺——開設初中化學實驗選修課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
[2] 朱清勇,高志鵬.基于證據推理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以“利用注射器改進二氧化硫的實驗”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