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未雨綢繆,控制“家庭農場”風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農業與工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就是大自然的因素,老話說得好,“看天吃飯”。其次,不可簡單地進行復制。所以,農業存在風險高的特征。對于“家庭農場”來說,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風險也跟著相對應地擴大,因此必須有一個良好的風險控制體系,重點防控好以下五大風險:自然風險、疫病風險、市場風險、制度風險、社會風險。
  自然風險
  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農業是從自然界獲取勞動成果,基本無法避免自然風險?,F在天氣預報已經非常準確,預知時間也提前了很多,我們要做到第一時間避災、救災,降低損失。最主要的還是要購買國家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對自然風險的防范有個基本保障。
  疫病風險
  動物突發疫病,往往會造成動物死亡或者商品性喪失。比如口蹄疫、禽流感的爆發可能導致養殖場動物整體死亡,甚至被國家防疫部門強制宰殺。小麥、玉米容易爆發的蟲害和病害,也會直接導致產量減產。
  所以在疫病風險防控上,主要是嚴格技術管理和持之以恒地嚴密防控,一旦出現麻痹大意,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損失少,也是代表著產量高,繼而效益高。
  市場風險
  農業的市場風險最為殘酷,這是由農產品的一些特殊屬性決定的。農產品大多為鮮活產品,保質期十分短暫,必須在收獲時節及時出售,否則就會腐爛變質,一文不值。所以才有了這句“會種的不會賣,會賣的不會種”。而且農產品一到收獲季節,就會形成集中上市,量大價跌,供大于求的現象,不賺錢不說,好多產品都大量浪費。
  應對市場風險,首先就是要避開“豐收陷阱”,打仗講的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農業也要講“產品未動,銷售先行”。因此,不妨積極通過行業協會、互聯網等方式,盡量提前獲取訂單,穩定市場,暢通產后渠道,保障收益。
  制度風險
  國家政策的變動,會帶來一些系統性的調整,家庭農場的風險個人一般無法簡單應對。比如,在前些年畜牧養殖場可以建在基本農田上,當時當地政府是允許的,但隨著國家土地政策的日趨嚴厲,現在已經不可以建在農田上了,已經建立的只有拆除,這個損失對養殖場來說顯然是巨大的。或者,有些產業項目是當時當地政府承諾有優惠政策,有訂單保障的,但說不定之后隨著地方領導班子的變遷,承諾的政策會難以落實,訂單更是無從談起,造成參與項目的投資人損失慘重。
  應對制度風險,就需要家庭農場主們重視國家和地方的產業政策,擺正經營思想,不要投機取巧。正常的國家優惠政策要積極地去爭取,不要不學習、不了解情況,一問三不知。
  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常見的社會矛盾。比如對于大多數農場主來說,自有土地是少數,更多的土地是靠流轉得來。土地流轉帶來的糾紛時有發生,而經營家庭農場的朋友都知道,土地長期穩定的經營是投資農業的首要前提。出現矛盾和社會問題后,當地政府為了維穩大局,一般會對農民息事寧人,有時規模經營者會承擔一些風險。
  如何應對好社會風險,就要求農場主們多和農民打交道,多從農民的角度考慮問題,主動調整流轉租金,避免陷入被動。還要特別注意與鄉村黨政人員溝通,更好地理解國家政策,力求矛盾發生時得到公正評判。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3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