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業價值鏈融資風險控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得到較快發展,農業產業鏈發展下的融資可以減少融資雙方存在的信息不對稱?;谵r業產業鏈融資的背景,通過研究分析以及探討潛在的風險因素,就合理控制融資風險前提對農業產業鏈融資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
  關鍵詞    農業產業鏈;產業鏈融資;風險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    F832.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251-01
  農業產業鏈融資有效地連接了產業鏈參與主體與金融機構[1],并依托產業鏈各環節間的業務關系針對性地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各參與主體風險也通過產業鏈傳遞到其他主體當中。農業產業鏈融資可以有效地解決抵押品缺失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2-3],但是由于農業生產經營中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以及與行業龍頭企業關聯度高的運作模式帶來的系統性風險等問題,使得農業產業鏈融資存在較大潛在風險。想要通過農業產業鏈融資提高農業金融服務效率,為農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資源,就必須控制和降低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
  因此,如何在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根據不同的融資需求提出新的融資解決方案并有效降低融資風險,加強農業產業鏈融資風控管理,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產業鏈融資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
  1   農業產業鏈融資風險因素分析
  1.1    農村金融環境不佳
  銀行等金融機構主體在信用缺失和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無法對融資對象做出準確判斷,嚴重影響農業產業鏈資金供給主體對農業發展的信息和支持力度。
  農業產業鏈參與主體生產經營觀念薄弱,未能跟上時代步伐,缺乏必要的學習能力。目前,我國農業產業鏈中供給和生產主體還集中在農村,其中又以個體種植和加工為主,存在著經營管理水平較低、資金實力較為薄弱等問題,主導我國農業產業鏈融資的廣大農戶的信用度不高,無論金融機構還是民間金融組織不敢也不愿意向上述群體提供融資,出現個體種植戶和加工生產企業缺少資金支持而加劇種植生產困境,導致無法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種植和加工計劃,有可能面臨破產等生存發展問題[4]。
  農業產業鏈參與主體的法律意識較為淡薄。這一點主要體現在農業貸款中經常有大量的農戶違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農戶的信貸環境,不僅會削弱金融機構為農業產業鏈參與主體提供融資支持的積極性,更可能容易造成農業產業鏈斷裂,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1.2    融資服務體系不完備
  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形成豐富多樣的農業金融機構及金融服務體系,對于農業產業鏈發展各環節中所需資金無法及時提供有效的幫助。
  目前成立的面向農村及農業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資金的供給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5]。該類金融機構集中于農業發達地區,尚未實現全國農業產區全覆蓋,在機構數量上滿足不了各地區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同時,農業生產具有強經濟周期性,不同地區不同農業作物的生產加工周期不同,現有提供農業產業鏈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無論在融資規模還是貸款期限上難以達到產業發展的周期要求。
  我國市場經濟在不斷地深化,相關改革步伐也在加快推進,落后的生產方式等均需要適應現代化生產方式的轉變,所以目前我國的農業企業以及面向農業生產的金融機構的改革仍處于大力推進階段[6]。
  國家建立的服務于農業經濟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有著特殊功能使命的,即著力為農業生產、農業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但在一些地區,較為普遍地存在擔負服務于農業金融的金融機構并未能很好地發揮其本能作用,長期存在這種情況對于農業經濟發展很不利。
  我國現階段專門面向農業發展的金融機構數量與種類仍較少,其增長速度也比較緩慢。這主要表現在數量不足以及種類缺乏2個方面,從而導致農業經濟、農業發展得不到強有力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農業產業鏈的運行,阻礙經濟的良性發展。
  1.3    偏低的商業保障水平
  由于農業企業或者農戶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帶有一定脆弱性,這種自身所帶的脆弱性具體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一方面,農業生產本身就具有一定風險性,因為農業生產非常依賴于當年的自然環境狀況,惡劣的氣候環境會導致農戶或者農業企業的經濟效益低下,從而可能對處于農業產業鏈條上的農業企業帶來毀滅性打擊;另一方面,農業企業或者農戶本身規模較小,生產的農產品若不能及時銷售,農戶收益降低,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于償還貸款,直接增加了違約風險,也不利于下一次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再授信。目前,我國的保險行業正在繁榮發展,但是對于農業市場的保障水平明顯較低,保險種類也很少,我國的保險行業在面對農業生產方面的保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    優化農業產業鏈風險控制的融資對策
  2.1    增加農業生產要素投入
  我國農業生產企業或個體種植戶普遍規模較小,在其信用記錄缺失以及無法提供有效擔保的前提下,圍繞農業生產企業或農戶自有的農業產品、農業生產要素優化融資風險控制,是較為有效的融資風險控制手段。利用農業生產要素來進行融資,農業企業不僅可以獲得生產繼續的資金,還在金融機構留下了良好的信用記錄,為下次的融資提供保障,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貸款額度。因此,農戶、農業生產企業與金融機構長期保持良好的關系,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2.2    推廣農業訂單生產模式
  大力推廣農業農產品訂單種植和收購方式,不僅可以拓寬農產品的銷路,還能為農戶或農業企業提供貸款保障[7-8]。在整個農業產業鏈體系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的主要提供方,對于農業訂單模式的有效良性運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一優化融資模式中,訂單農業生產原材料與生產資金提供方通常對農產品的生產數量、質量、交貨時間等都有嚴格要求。
  2.3    鼓勵龍頭企業提供擔保
  在整個農業產業鏈上,既有大型的龍頭企業,也有小型的生產企業。大型龍頭企業往往擁有優良的信貸資格,管理制度健全,資金實力較為雄厚,具有充足的資金流;而小型的農業企業或農戶亦是資金的需求方,但由于自身規模較小,往往很難籌措到資金。因此,小型的農業企業可以通過與大型農業企業合作的方式,依靠大型龍頭企業的信貸優勢來籌措資金。
  3    結語
  目前,我國正處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圍繞經濟建設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正在制定和實施,農業作為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勢必將會有更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而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將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助力我國農業經濟取得發展。
  4    參考文獻
  [1] 黃宗胤.我國農業產業鏈融資現狀及對策[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5.
  [2] 榮風華.我國家庭農場融資困境及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5.
  [3] 朱生財.家庭農場金融支持研究:基于典型地區的樣本分析[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15.
  [4] 林雪梅.家庭農場經營的組織困境與制度消解[J].管理世界,2014(2):176-177.
  [5] 李日,王選慶.國有農場融資困境與農地金融制度構建[J].金融改革,2008(5):5-13.
  [6] 中國農業銀行戰略管理部課題組.農村合作組織金融支持問題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08(6):79-81.
  [7] 向紅,曹躍群,何濤.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的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以重慶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1):19517-19519.
  [8] 姚愛錦.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8):348-349.
  作者簡介   郭娜(1991-),女,安徽合肥人,初級會計師,從事金融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