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城市交通建設項目的融資風險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公共基礎設施需求的不斷增加,PPP模式引起廣泛關注。首先對PPP融資模式的內涵及分類進行闡述,其次對當前企業在PPP項目中可能面臨的融資風險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最后提出融資風險管理的優化融資籌劃、合理規避風險、完善與參與方的對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等建議。
關鍵詞:PPP模式融資風險城市交通
一、PPP模式的內涵及特點
?。ㄒ唬㏄PP模式的內涵
廣義上的PPP指的是政府為滿足社會公眾需要而與私營資本建立合作關系,政府部門首先提出某個具有社會意義的項目(如水利、交通、環境、城市改造等工程項目),通過招標或競標的方式來與資本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而私營資本主要負責工程項目的融資、計劃、建設、生產、營運、維修等環節工作,再從公共部門獲得相應的收益。
PPP模式的優勢,從政府部門的角度看,一方面能夠滿足公眾需求,完善公共設施,另一方面也能夠緩解財政壓力,而從企業的角度看,一方面能夠通過與政府部門的合作獲得經濟效益,實現穩定的收益(或政府的財政補貼),另一方面也能夠實現企業的社會效益。狹義上的PPP一般是指項目融資的一系列的方式的總稱,如BOT、TOT、BTO等多種方式。目前國內PPP項目融資主要是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簽訂特許經營權協議(PPP),私營企業可據此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融資投入到工程建設當中。
?。ǘ㏄PP模式的分類
PPP模式主要有外包類、特許經營類、私有化類三大類,每一種類別的融資模式都具有它的特點。從風險的角度看,對于企業來說,采取外包類這一類別所面臨的風險較小,因為私營企業只需承包一部分的項目或者一些分包項目,企業的收益來自政府,收益具有穩定性,風險較小;采取特許經營類這一類別所面臨的風險一般,私營企業有可能負責整個項目的投資工作,而一般整個項目的周期長,涉及面廣,參與方多,企業面臨的風險點也更多,并且其收益也受政府協調分配,最終項目所屬權歸屬于政府,所以整體來看也是具有一定風險的;相比較之下,風險最高的是私有化類,這一類別模式下,政府只需負責監管,企業需負責整個項目的全部投資,其收益來源于用戶,因此面臨的風險較高。但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有別于傳統融資方式,工程建設主體也具有創新性,能夠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私人企業也能夠參與其中,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
二、PPP模式下融資風險
?。ㄒ唬┯绊懭谫Y風險的因素
由于PPP模式下的城市交通建設項目投資量大,涉及多個領域及參與方,因此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不穩定性因素較多,企業融資活動也將變得更為復雜,且工程項目周期長,融資活動也將貫穿于項目的始終,因此也加大了融資活動及管理的難度。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家關于PPP項目的政策要求、市場利率變動、匯率變動、通貨膨脹率、外部市場環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企業融資成本增加,成為企業融資風險的來源。從微觀上看,企業的管理能力、對資金的整體調度、項目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及安排、與各參與方的關系、融資結構的安排等因素也都影響著企業的融資活動,在實際工作當中也都可能產生風險。
?。ǘ┲饕嬖诘娘L險
1信用風險。指的是融資方無法按時履行協議所約定的責任和義務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例如融資企業無法按時償還債務,使得投資方或銀行遭受損失,這將造成融資企業的信用度降低,而信用度的降低將會對企業融資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影響企業形象及整體發展。造成信用風險的原因不是唯一的,其中企業現金流通不足是重要原因,例如工期無法按時完成,項目不能如期投入營運,資金的流通效率降低,導致無法按時償還債務,再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素養,對PPP項目有關政策的解讀不足,造成資金使用不合理,資金鏈斷裂,無法按時履約而產生信用風險。
2融資成本風險。主要表現為融資成本過高而降低項目的可行性和投資收益性,造成項目后續營運的壓力過大,增加債務風險。從融資渠道來看主要有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目前我國PPP項目中較為常見的是債權融資這一渠道,如銀行貸款,國際投資。從企業內部微觀環境來看,融資結構安排不合理將有可能造成融資成本過高,造成財務風險,基于項目周期較長的情況,一般來說融資結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隨項目的進展而不斷優化,尤其是項目的建設期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企業的融資活動若缺乏動態性和一定的財務柔性,將導致融資決策的失誤,造成嚴重的后果;其次,從宏觀環境來看,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利率的上升將增加企業的利息,外匯上升將導致企業可能面臨匯率風險,通貨膨脹上升將導致購買力的下降,以上三種風險的產生都將增加融資企業的融資成本,帶來融資成本風險。
3建造風險。主要是在項目開展的過程當中由技術層面和成本控制層面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損失,城市交通建設項目工程的實施涉及到社會環境、地理環境、經濟環境等客觀因素,項目的設計及施工需要專業的技術和強大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力量,若項目的開展缺乏技術支持或有效的管理手段,造成工期暫停而延長項目運營時間,或更改工程設計而引起的工期變化和成本變化,將可能導致企業無法按期償債,形成債務風險。此外,由于工程建設期過長,期間各項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有可能上漲,若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團隊,資金管理制度不嚴謹,缺乏風險預警機制,將造成項目成本超出預算,影響資金的流通效率,甚至造成資金鏈的斷裂,將產生嚴重的財務風險。
4營運風險。主要是因為現金流不足造成的,這又與項目投入運營后的使用與維護有關,與市場需求及收益有關,若項目投入使用之后的實際情況與預期的市場需求差異過大,收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或無法滿足收回投資的條件,則會引起風險。如貴州省復原公路利用BOT融資方式興建,但是在實際的收費經營期間車流量與立項時預測不符,不足5000輛的車流量遠遠低于預測的12000的車流量,而每月收入只有55萬左右,項目公司每月支付給銀行的利息為40多萬元。 5法律風險主。要是由于我國PPP模式興起較晚,目前尚未達到成熟階段,關于PPP融資模式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相關的法律存在變更的可能性(如稅收、補貼方面),這將有可能導致有的項目參與方鉆法律的空子,造成合同失效的后果,或融資企業未能及時了解并掌握相關法律的變更,從而間接地影響項目的開展,甚至做出不當的決策而產生法律風險。
三、融資風險管理建議
PPP融資模式在本質上是政府為了更好地實現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有效運營,而給予私營公司長期的特許經營權和收益權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公私合營的形式,因此就具有風險分擔的特點,這也是PPP模式的一大特色,并且對很多私營企業來說,參與到PPP項目當中,項目中的風險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擔,成功的PPP項目能夠提升企業的信用度,更好地實現社會效益,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這是吸引私營企業參與其中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關于應該如何分擔風險的問題,國內專家學者及業內同行還未有統一的說法,這也是我們研究PPP模式下城市交通建設項目融資風險的一個重要內容。結合上述重要風險及其影響因素,筆者將提出以下融資風險管理建議。
?。ㄒ唬﹥灮谫Y籌劃
PPP項目的融資籌劃工作是項目開展的一個重要環節,關系著項目的成功與否,即使面臨著大量的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也應該在事前做好信息的收集,數據的分析,統籌規劃融資活動,盡可能地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私營企業在進行融資籌劃時需密切關注相關法律及政策的更新,如一些政策性鼓勵措施,需保證信息的對稱性和及時性,應根據市場環境、金融環境以及項目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融資比例,合理組合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避免單一的融資渠道,以降低融資風險。
?。ǘ┖侠硪幈茱L險
風險規避指的是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所做的預防措施,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PPP模式下城市交通建設項目周期長,投入大,因此在開展融資活動的時候需要注意根據項目的整體情況和階段性特征來確定融資的方式及融資結構,不同階段可采用不同的融資工具,合理降低融資成本,滿足資金的流動需求,保證工期按時開展。
?。ㄈ┩晟婆c參與方的對接
PPP模式下參與方眾多,融資企業不僅需要做好與政府之間的溝通,還需要與其他各參與方如投資者、建筑商、供應商、保險公司等做好融資項目合同的對接(注意要明確合同內容,避免產生法律風險)。
?。ㄋ模┩晟骑L險管理體系
風險控制的前提是要能夠識別風險,進而對風險做出合理的評價,才能采取措施加以控制。PPP模式下城市交通建設項目具有長期性和動態性的特點,因此完善風險識別及評價體系,實現對風險的動態監測及管理是必要之舉。關于風險識別,則需要注意抓住風險的來源、特點及影響,風險識別的方法多種多樣,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為實現風險識別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可綜合運用多種風險識別方法,如敏感分析法、頭腦風暴法、檢查表法、事故樹法和德爾菲法等方法。根據風險的來源、特點、影響程度、發生概率等制定出一套科學的風險應對方案。
風險評價則是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對項目可能產生的影響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如分析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現代數理學方法對風險產生的概率進行量化排序,建立風險評估指標:政治風險、市場風險、金融風險、技術風險、建設風險等指標,從而對風險做出科學的評估,為風險的控制及分擔提供科學的依據。
風險的分擔問題,眾所周知PPP模式下政府和企業之間形成了一種合作關系,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那么在風險共擔問題上,就應該對各風險承擔對象的承擔意愿及能力進行分析評估,風險承擔能力主要體現在對風險的認知度、風險管理水平、風險管理技術等方面,盡管在PPP模式下具有風險共擔的特點,但私營企業仍然需要提高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因此企業在融資活動當中需要注意匹配專業的人才隊伍,不斷加強對政策的解讀,對PPP模式的認識以及對風險管理的理解和運用,在工作當中不斷地總結反思,積累經驗,增強風險應對的能力。
PPP模式能夠減輕政府的壓力,也能夠加快完善我國的公共基礎設施,還能夠進一步激發社會資本,提高經濟效益,但在此模式下也存在著較大的融資風險,在以往的PPP項目當中有不少的企業由于融資不當而導致項目失敗的情況,因此需要融資企業加強重視,在以往的案例當中總結反思積累經驗,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及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融資風險管理,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向鵬成,宋賢萍PPP模式下城市基礎設施融資風險評價[J].工程管理學報,2016(01).
[2]呂燁宇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項目PPP多元融資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8
[3]鄭傳軍,徐芬,成虎PPP的定義、內涵與特征再認識[J].建筑經濟,2016(09).
[4]胡寰PPP融資模式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的應用與探討[J].價值工程,2016(16).
[5]王建波,劉憲寧,趙輝,盛雪艷城市軌道交通PPP融資模式風險分擔機制研究[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1(02).
[6]欒淼PPP模式下城市基礎設施融資風險評價[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13).
?。▍歉粯耍鹕绞心虾^鐵路投資有限公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46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