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的融資風險及應對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社會需求也日益提高,而一項基礎設施從規劃到建成需要的資金量往往非常龐大,這會給政府相關部門帶來很大的壓力。PPP融資模式在我國的逐步開展與運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F主要分析了PPP模式中的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并針對外部風險與內部風險中的各類風險提出了相應的應對建議。
關鍵詞:PPP模式;融資風險;外部風險;內部風險
中圖分類號:F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1-0113-02
一、PPP模式融資概述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一種公私合作的融資模式,其主要參與方為政府和私人企業,目的是為了共同建成主要服務對象為社會大眾的某種公共物品或提供某種服務,雙方都需要簽訂特許權協議,互相之間形成的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各方的權利及義務。這種模式較為廣泛的應用于交通運輸業、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在PPP融資模式中,政府在項目建設初期并不投入資金,而是依靠私人企業自有或通過其他渠道籌集到的資金來進行項目建設,此時,私人企業作為工程的建設方即項目的實際管理人,對項目擁有充分的經營管理權利。PPP模式的優勢就在于是政府與私人企業之間的互惠互利,能夠加快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提升我國基礎設施項目的整體質量。
二、PPP模式的融資風險
PPP模式融資的風險種類較多,按風險的產生是否與項目本身有關可分為外部風險與內部風險。PPP模式的融資風險如果不能合理的予以控制,將會給政府及私人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
(一)外部風險
外部風險通常與項目本身無關,而是在項目開工前就已存在的風險,并且這種風險往往會給政府造成一些較大的損失。降低此種風險的有效措施是在簽訂協議前進行風險分析,并通過對協議的修訂來進行彌補,同時結合國內與國際上的宏觀經濟形勢,為已簽訂的協議準備補充協議,從而將未來發生的融資風險降至最低。
1.商業風險。商業風險主要包括貨幣兌換風險、匯率變動和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這些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對項目的正常運行以及股東的權益造成損害。尤其是利率風險,0.1%的變動就會使得項目的融資數額發生巨大變化。
2.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在項目設施建成并投入運營時,國家某些政策上的變化影響到了項目的運行以及責任方的權益,無形中調高了設施運行的難度。政策風險主要從項目的授權、審批等宏觀上影響其實際進行。
3.法律風險。法律風險主要指國家在頒布、修改、實施法律的過程中,造成了某些項目在合法性、未來的到期收益、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受到影響。法律方面的漏洞會使得私人企業在某個特定的項目中獲取一些不正當利潤,使政府遭受損失。
4.項目審批風險。項目審批風險一方面是由項目在申請遞交時過于草率而導致無法修改引起的,另一方面是項目建成后會對環境產生污染或造成不良影響而無法得到審批通過。如果政府認定某個項目存在風險,不予審批,這就會延誤整個工期,會給私人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
?。ǘ﹥炔匡L險
PPP模式在融資過程中除了存在外部風險,還存在內部風險。這類風險通常與項目本身有關,是在項目開工建設后出現的各種風險。內部風險的受害方多為私人企業,會給私人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
1.完工風險。當承包商無法按期交付基礎設施或者建成后的項目無法達到預期標準時,政府部門不再履行項目初期簽訂協議中給予私人企業資金的義務,這就會導致承包商無法獲取勞務報酬來償還債務,也就產生了完工風險。
2.市場風險。市場風險主要指項目建成后無法達到市場平均水平,與其他市場中已存在的類似項目相比,缺乏市場競爭力,可能會使私人企業無法獲得預期的資金收益,從而無法償還之前的債務進而導致債務虧欠。
3.開發風險。開發風險主要指私人企業在競標成功、取得項目的建設權之前,對項目初期的開銷由于最終未成功競標而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導致企業的利益受到損害。私人企業在競標時往往投入較多的資本,一旦未成功獲得項目的經營權,那么企業之前投入的資本無法收回,相當于企業的額外支出,而這部分支出金額往往較大。
4.運營風險。運營風險還可以進一步分為外部的技術風險與內部的管理風險。技術風險主要指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技術方面存在缺陷而造成項目整體質量不高,或者設備不夠先進導致項目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管理風險主要存在于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管理環節,包括技術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三、PPP模式融資現狀
為了緩解中央政府的財政壓力,各級地方政府在上世紀末開始嘗試在地方供水、供電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采用PPP模式進行融資,并在2003年時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政府與私人企業的合作。但從總體上看,由于我國目前并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整體發展水平,私人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從企業規模、綜合實力方面遠遠不及國際上的先進企業,再加上采用PPP模式進行項目建設的時間較為短暫,導致其應用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并產生了較大風險,因此這種融資模式還需要不斷完善與改進。
四、應對建議
PPP模式區別于傳統的融資模式,協議雙方分別為政府與私人企業,在這個融資的過程中涉及到的環節較多,必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只要雙方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擁有一定的控制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減少企業資金的損失。
?。ㄒ唬┽槍ν獠匡L險中的各類風險
對于PPP模式融資中面臨的商業風險,政府可以為與其合作的私人企業制定一個固定的外匯匯率標準作為參考匯率,也可以為其承擔匯率和利率波動的風險,從而為私人企業提供特定的保障,營造一個較為穩定的外部融資環境,吸引其參與項目的競標,促進政府與私人企業之間的合作。政府也應充分發揮調節作用,根據市場機制及宏觀經濟的整體運行情況,及時對相關的匯率、利率做出調整。 在政策與法律制定方面,政府應出臺相關法律保證私人企業對項目的特許經營權,并不斷完善關于應對PPP模式下私人企業由于法律政策變化導致損失的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實現法律公平與政策透明,防止出現企業利用法律漏洞進行不當盈利的情況。在政策與法律方面增加對私人企業的支持,提高私人企業參與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
項目審批環節是PPP模式融資過程的起點,對于項目審批風險,私人企業應采取的措施是在項目的企劃書遞交到政府有關部門之前,仔細檢查審批標準是否出現變化或審批標準是否低于有關規定的標準,并在上交批準申請之前,私人企業應反復檢查有無遺漏的細節,了解審批的相關程序,提前準備好審批所需的各項資料,確保在審批過程中不出現任何紕漏。
?。ǘ┽槍炔匡L險中的各類風險
針對完工風險,政府在項目招標時應提前了解競標企業的整體經濟實力,包括資金運作過程是否順暢、資金量是否雄厚等,在諸多競爭者中選擇最為穩妥的承包商,確保在項目初期就能獲得融資,使項目能夠按期并且保質保量地完成。此外,應保證項目的完工成本,將項目存在的風險降至最低。
對于市場風險,私人企業在參加競標前應進行細致的市場評估,對當前市場需求、項目的運營成本及發展前景和我國當前在該領域的相關政策等方面進行了解,并在項目開始建設前對成本進行估算,保證項目完工時能達到預期收益。
為有效降低項目的開發風險,政府在給予私人企業對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時,應加快該項權利的審批速度,防止私人企業利益損失情況的發生。同時,私人企業也應謹慎地參與競標,提前對未開發的項目進行考察,了解待開發項目的詳細情況對該項目進行系統評估,降低企業的開發風險。
PPP模式融資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為項目運營,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存在運營風險。運營風險主要包括外部的技術風險與內部的管理風險。私人企業可在項目建設初期做好工期規劃,仔細檢查項目施工的每個環節和施工設備,不斷完善施工流程,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等,從而降低項目技術風險。而對于項目管理風險,私人企業應加強內部管理,提升人員素質,盡量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
綜上所述,我國的PPP模式融資存在的風險種類較多。因此,PPP模式融資應當順應經濟的發展潮流,通過不斷的探索來進一步完善這種融資機制。現只是在PPP這一領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及學術界對PPP模式的不斷探究,相信通過理論界與實務界的不斷努力,PPP模式勢必會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 灝.城市軌道交通項目PPP模式的結構分析[J].中國投資,2004(7):110-113.
[2] 夏愛平,李建中.西部基礎設施融資創新:一個PPP模式視角[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4(1):75-78.
[3] 鄧小鵬,李啟明,汪文雄.PPP模式風險分擔原則綜述及運用[J].建筑經濟,2008(9):32-35.
[4] 李永強,蘇振民.PPP項目的風險分擔分析[J].經濟師,2005(9):248-249.
[5] 陳 波,徐成桂.PPP融資模式的風險分配方法[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1(1):126-128.
[6] 賈 康,孫 潔.公私伙伴關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與功能[J].財政研究,2009(10):2-10.
[責任編輯:王功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3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