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核心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青年教師隊伍得到了極大充實。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是高職院校整體教學能力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具有學歷層次高,知識結構新,專業技能強的特點。但是也有著教育教學經驗缺乏,教學能力有所欠缺的不足。本文通過“核心教學能力”的概念,提出只有提升核心教學能力,才是新時期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青年教師;核心教學能力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入新時期,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也邁入了高速發展的新階段。高等職業教育覆蓋的學生數量屢創新高,專業開設數量也迅速提升。從被稱為“高職211工程”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到“優質高職”、高職院?!半p高”項目的實施,高職教育也逐漸由外延型發展轉變為內涵型發展。
青年教師,尤其是25歲至35歲之間的青年教師,作為高職教育發展的新鮮血液,從數量上到質量上對高職教育的教師隊伍都是優質的后備力量,而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這些新生力量、后備力量最終都將成為高職教育的骨干力量和核心力量。因此,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就直接影響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國高等職業的發展前景,直接影響著我國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與供應。因此,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石之一,也是青年教師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核心教學能力現狀
筆者根據觀察,認為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具有以下幾種共性:
從優勢上來說,因為目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招聘對于學歷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學歷條件上,要求應聘人員必須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在招聘方式上,要求必須通過統一考試和試講。因此,現階段的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學術素養平均較高,從學歷上和能力上來講都有著良好的基礎,教學能力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但是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依然存在著較多不足,主要幾種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課堂把控力不足。青年教師在課堂經驗方面普遍較為缺乏,課堂設計能力不足,經常借助多媒體設備“照本宣科”,課堂氣氛沉悶;教學內容主次不分明,考試主要依靠“劃重點”;教學語言方式不夠嚴謹,為了提升教學氛圍使得授課形式花樣百出,喧賓奪主。這些現象暴露出來的是一些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對于教學過程把控能力的不足,也是核心教學能力的不足。在授課過程中無法突出主次輕重,更遑論在整個教學周期內的邏輯性和規范性。
其次是實踐實訓能力不足。目前,高職院校中的青年教師都是經過本科--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雖然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也高度集中在自身研究方向內。而且畢業之后,并沒有從事過所教學專業相關的業務工作。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實踐實訓能力有所欠缺。但是高職院校的任務就是培養高技能型應用技術人才,因此實踐實訓能力在高等職業院校教學中尤為重要。而絕大多數青年教師是非師范專業的畢業生,僅僅在上崗前剛剛考取教師資格證,教授的又以專業課為主。因此對于較為基礎和廣泛的基本技能實踐實訓認識不足,學習不透,缺乏相應的核心教學能力,難以讓學生把職業技能的實踐實訓學透練透。
其三是針對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評價體系仍需改進。
二、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路徑
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缺陷,主要原因就是其核心教學能力的不足。簡要說來,高等職業院校的核心教學能力就是對于課堂的把控以及對于實踐實訓技能的培養,其外延就是對于教學的評價過程以及對于教學的研究能力。因此,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對于課堂的把控能力以及提升教師實踐實訓技能。
核心教學能力的基礎在于課堂把控。高等職業院校對于青年教師應當著重進行教學能力的培訓,在招錄教師時亦應適當提升試講評價所占權重。督導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對于青年教師的整體課堂設計進行考察,對課堂結構、課堂氛圍、課堂效果的考察與督導。圍繞學生能聽懂、樂參與、能接受、能把握的目的進行考核。使得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從單一的職業技能型人員向職業教師型人員過渡。促進青年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在組織集體備課時,應當充分重視課堂把控能力的學習。建立導師制,組織富有經驗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定期指導,進行教學能力培訓。青年教師建立研究群組,針對在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時行討論。建立閱讀小組,指定青年教師閱讀某本教學類書籍后進行討論,同行間切磋,而青年教師在進行階段回顧時也必須對于自己的課堂設計以及課堂把控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并且納入教師評價標準。以此形成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準入—培訓—評價—提升的路徑閉環。
充分利用國家、省等培訓平臺和培訓機會,并將培訓效果在校內深化,不要止步于培訓而無實際應用的成效。
核心教學能力所承載的是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實踐實訓教學技能。高高等職業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其偏重實踐實訓的教學方式事實上比更為偏重理論教學的普通高等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職業培訓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實踐實訓教學能力的培訓與提高。在新入職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階段,應當加入企業技能培訓環節。由高職院校中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進行帶隊培訓,針對自己所教授的專業的基本情況、市場情況、就業情況等進行深入的了解。對于行業的知識、技術、工藝、材料、設備、標準等融入日后對學生進行實踐實訓教學的內容。同時,引進相關實踐實訓企業對青年教師的評價系統。讓青年教師在帶領學生實習實訓之前就能夠對相關情況以及環境有深刻的了解。同時,高職院校應當多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行業培訓,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帶隊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創業創新大賽。促進青年教師從職業教師型向“雙師型”轉變,完成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專業職業技能與教學技能之間的否定之否定,促進青年教師的平衡發展。
三、結語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的準入門檻越來越高,這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人力資源基礎,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以及勢頭。但是作為非師范專業的畢業生,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又有著對于課堂把握能力不足以及實踐實訓能力欠缺的問題。因此,可以按照職業技能型人員,職業教師型人員,再到“雙師型”人員的路徑進行教學能力的提升。以此消解青年教師專業技能能力與課堂教學能力的矛盾。高職院校也應該著力建立健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和評價體系。以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來促進高等職業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陶宇,任聰敏.高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路徑和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
[2]王少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多維結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3]張洪春,林文學.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形成階段與發展模型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4(5)
課題: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的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