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養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國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逐漸成為當代教學的重要核心。對于高職院校教學而言,高職院校提倡的是就業型、職業能力方面的教學,這也是我國實現實踐新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高校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學涉及較少,本文通過調查分析當代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學現狀,對其存在問題進行探析,并提出相關改善意義,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人才教學作出一定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以人為本;人文素養;問題
  “以人為本”是當代人才培養的核心,高職院校通過對學生個人技能能力、思想道德、人文素養的培養,能夠為我國創造更多的綜合型人才,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國正面臨著社會和經濟改革的重要轉型,在當代人才市場上,逐漸呈現出人才缺乏的現象。各個企業都通過人力資源的建設來穩固自身的綜合發展實力,都希望通過校企合作、社會招聘的方式尋求到技術能力高、思想道德好的綜合型人才,這也為高校培養針對性人才提供了思考。在當代教育建設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都將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作為首要培養,而對其人文素養培養存在欠缺,筆者通過調查分析,對xx高校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1.調查方法以及目的分析
  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實現當代人才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因為“就業率”等原因一直專注與學生的能力培養。而缺乏社會實踐的“人文素養”也是高校課程建設的難題。一方面,缺乏人素養精神建設,學生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認知心態,在社會壓力下不能處理好職業和個人的關系。另一方面,學生缺乏正確的職業道德,文化素養也不利于適應企業和公司文化。可見,通過調研高職人文素養現狀,對其分析建設問題,有利于改革高職院校傳統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的全面成長。
  本次調查采用的方法有:問卷調查法、文獻分析法、對比法。采用網絡平臺填寫等方式,共收到有效問卷867份。
  據統計,約有23%的學生對于人文素養觀念理解模糊。同時,65%的學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養知識;76%的學生主要是將網絡用在游戲娛樂上。57%學生對未來職業沒有明確規劃。據現場走訪,學生對于高職院校開展的人文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這也側面反映了校園內部沒有形成正確的人文建設風氣。
  2.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本次調查結果可知,當地高職院校學生對人文素養的建設目的、素質要求都存在都在欠缺,現將其主要原因分析于下:
  2.1學生對于人文素養的理解不清晰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可知,當代學生對公益活動、知識競賽、社會實踐參與度不高,也代表著學生對人文活動的認知缺乏。這一方面是由于學生思維單一,對人文知識理解缺乏,習慣學校環境和知識體系,對于社會活動存在一種抗拒心理。另一方面,學生對社會人文活動的興趣性不高,在信息化時代下不愿意去接受傳統文化。這些局限思維意識,讓學生不能借助人文知識對自身品德和思想進行重新塑造,將高職學生在未來發展上面臨著重大的挑戰。
  2.2學校對人文素養培育的不重視
  學生對于人文素養理解不清晰,一方面是缺乏專業的課程培養,讓學生對其了解、意識度不高。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入學限制要求不高,學生對人文知識的了解程度較低。高職課程教學環境主要是以技能教學為主,對于文化課程相關知識點要求不高。同時,學校也沒有幫助學生推薦相關有價值的課外書籍,因此,人文知識觀念沒有融合在學生的學習環境中。同時,學校開設人文素養課程不多,學生自我意識缺乏,因此其效果不夠理想。
  3.對于高校人文素養培育建議
  在以上調查結果上,我們能夠意識當代高職院校對學生人文素養培訓存在的局限。同時,希望高職院校,國家教育部門,企業之間形成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不斷深化當代高職院校的人文素養指導。
  3.1發揮教師、課堂能動性作用
  教師是教書育人,傳授知識的楷模,要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需要利用教師這一媒介。首先要從課堂建設入手,建議相關思想道德教學教師和校領導達成一致觀念,在國家人才建設背景要求下,制定一套適合高職學生心理行為和職業觀念發展的人文素養教學課程。讓學生能夠在提升專業技能知識前提下,加深個人思想、行為、道德、能力的全方位塑造,幫助學生理解、學會、運用相關人文知識。同時,建議教師和相關負責人結合教育部門一起開設學生“人文素養通識課程”,可以用選修課、網絡授課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外時間學習。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如“中國民間藝術”、“當代環境科學”、“影視鑒賞”等,這些課程不帶有強迫學習性質,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修,這種方式能夠實現高職院校對學生人文素養全面教學,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自主學習意識、批判性思維建設。完成學校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
  3.2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在社會實踐方面,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和政府扶持特征,借用社會實踐方式提升學生對人文素養的認知和實踐,以彌補其在技能課程教學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缺陷。建議校園開拓思維,讓學生能夠接近社會發展,了解企業個人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需求。發揮校企合作中企業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參與企業文化建設,讓企業成為學生提升人文素質的課堂,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道德意識,通過參加有益的公益性活動和職業人實踐培訓,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3.3加強校園人文素養風氣建設
  樹立積極人文的校園風貌,利用校規校紀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人文素養的建設,高職建校的宗旨,一方面能夠提升校園知名度和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意義,明確自身未來發展方向。對此,高校要發揮綜合實力,通過優化校園環境,改善圖書館,建立人文素養社團,開展文創活動如“核心價值觀宣傳活動”、“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等讓學生了解到人文素養的魅力,將人文素養建設根植于自身未來發展之中。
  4.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教學作為我國當代人才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對學生性能力和人文思想道德培養的重任,在時代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建設一定要抓住時機,利用校企合作和政府政策扶持優勢,加強對學生行為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培養,為我國綜合型人才建設作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瑜.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及實施途徑——以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7(06): 174-175+183.
  [2]王慧芬,王瑋,張蕊.高職院校人文素質選修課程開設現狀及建設研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2): 54-56+63.
  [3]顧永惠.信息化環境下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5):17-21.
  [4]劉海濤,鄭雪,聶衍剛.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3)
  [5]雷冬海,陳艷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青年與社會,2013(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5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