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群體合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合作學習是教學條件下的一種組織和活動形式,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方式。這意味著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團隊或團隊要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的相互學習分工。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積極相互支持與配合。尤其是面對面的催化互動,積極承擔完成共同任務的個人責任,使所有學生能夠有效溝通,建立和維護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解決團隊內部的沖突。讓學生在輕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氣氛中積極學習,互相溝通,合作競爭,創造想象力。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學習的能力。本文從學習群的合理形成、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合作溝通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來提高其有效性。
  關鍵詞:合作學習;運用策略;小學數學
  引言:自新課標頒布實施以來,“合作學習”已走進當今課堂。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活動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每個人的責任,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
  1 合作現狀調查
  合作的能力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加強我們的訓練,并努力從幼年就形成它,以適應時代的需要。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我們忽視。父母、學校和社會對合作能力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在學生方面,今天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具有很強的排他性。他們從小就不愿意也不善于合作。許多人明顯表現出缺乏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從開學第一天開始,學生們就開始學習分數。一切都圍繞著分數。學生之間的交流大多是敵對的,他們只關心自己,害怕別人會超越自己的嫉妒心。他們在學習和生活。過分認識自己,忽視對他人的認識,過分強調競爭,過分夸大個人成功,脫離群體和社會責任,過分強調自己和所屬群體的個性,忽視共同合作精神,缺乏廣泛的人際互動與合作。忽視競爭中的合作現象必將影響素質教育的發展。在教師方面,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我們只能在三英尺的平臺上看到自己,很難看到每個人在黑板前都是平等的。雖然教育改革的深化使舊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然而,不民主教學的現象仍然很普遍。教學活動多以教師為主,教學方法多以灌輸為主,學生自主、合作、創造性不受培養。以教師為中心顯然違背了學習做人、學習做事、學習合作、學習學習的教育理念。
  2 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為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合作學習小組以4到6人為宜,并且在一個小組中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優化組合,以利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要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3 提出合作學習的依據
  心理學家多伊奇從動機的角度指出,在團體合作中合作型目標構建使團體成員之間的交往更為頻繁,他們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每一名成員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員所接納,因此,使得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更為積極,成就水平也提高的更快。皮亞杰則從認知的角度提倡在學校中展開合作活動,認為通過孩子的相互作用,可以更迅速的掌握知識,與同伴共同完成任務、討論問題,可以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教育學家認為,一個人在校的學習方式,應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內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學習正是這種一致性的切入點之一。必須看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組織教學應是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與學生合作,讓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相互影響、相互啟發,在學生主動參與中使之完成合作意識的內化能力的提高,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扎實基礎。由是觀之,走合作學習之路,構建合作學習模式,已成了21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
  4 明確學習任務
  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從學生的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適時地為學生提供具有探究和討論價值的學習內容,通過設計啟發性、開放性和可合作性的問題,為學生創造交流合作學習的機會。
  5 學會合作交流
  經歷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只有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在合作學習時,首先應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先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決問題,這樣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學生動口、動手,學困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而是直接從好學生那獲得信息。合作學習要給所有的學生,特別是給學困生提供動腦思考、進步的機會,以使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交流有兩種情形,一是小組成員間的交流,一是小組間的交流。前者是小組成員在獨立思考獲取個人想法后在小組內闡述各自觀點,與人傾聽,對疑問的地方進行集體研究。后者是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請其它小組幫助解決。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群體關系的培養。針對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強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點,教師應經常教給訓練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如何傾聽、歸納別人的意見,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爭論和辯論。
  結束語:集體合作的學習給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同,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情感、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協調師生關系,增進同學友誼。提高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合作學習的輻射效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現實出發,結合學生的特點。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學習,使我們的團隊合作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孔企平.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教育》2002.12
  [3]李淑媛.《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4]王坦.《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8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