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科學的教育教學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此,本文將對我國現今的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深刻意義進行闡述,從中發現缺點和劣勢,并進行探索和研究適應的策略,使之可以達到對我國小學科學課程的改善和促進發展,能夠培養學生樹立科學意識和培養科學興趣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改革;意義;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科學的教育教學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與科學課程改革隨之而來的新興理論和更實際的課本教材,讓教師重新認識科教的變化,從而為學生設計出更多的適合課改的備課系統,選用更多有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可以欣然接受知識,并且從中獲利。不過,有利必有弊,在小學科學教程改革的實行中,也讓相應的問題隨之產生,但是如何解決,則是我們現今重要任務之一。
一、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刻意義
1.當今社會和學校的緊急需求
在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總是對周邊的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劇烈的好奇心。據此,我國的小學科學課程改革正是圍繞這個顯著特點,對小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讓他們主動的去觸碰與感知周遭出現的事物和發生的事件,使他們可以在發生的過程中,見到的結果中,從中可以感受到對事物的不同,對事物和事件能夠產生不一樣的認識。不過,在我國現今的小學教學中,科學課程似乎從來都處于一個弱勢地位,從未受到不一樣的重視,這樣也讓老師忽略科學教程的重要性,隨之,學生也不會重視這門課程。漸漸的科學課程也會被其他的主科課程所占領,少量的授課時間,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和無聊的授課內容,都讓學生無法對科學有確定的認識和了解,甚至是提不起興趣,從而讓學生逐漸的對科學課程失去了本該有的興趣。
2.增強教師授課意識
教師在課堂上對該課程的授課態度,可以直接的影響到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隨著科學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應當重新對科學教程恢復重視,運用更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努力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科學課程。推翻傳統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寓學于樂,可以將自身的親身經驗和經歷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科學帶來的快樂和樂趣。
二、小學科學課程現存的缺點
1.小學科學課程不受重視
相對于語數英這些會參與小升初的考試中的課程,科學課程明顯處于不受重視的情況。久而久之,連授課的老師都會產生自己的課程并不重要,不需要多么費心教授。并且,很多小學甚至連科學課上必需的科學實驗室和配套的科學儀器都沒有準備,讓科學課根本得不到完全的開展。長此以往,學生從小該培養的動手能力就這樣的被束縛了。
2.缺乏專業師資
我國現今的大多數的科學老師都是只會傳授教材現有的知識的兼職老師,而不是擁有專業知識的科學老師,缺乏對如何專業的傳授科學知識的概念,并不能啟發學生和引導學生對科學問題的探討和深究,如此,便讓科學課程停滯不前。
3.缺少投入經費
當今,我國小學科學課程不僅在師資上嚴重缺乏,對實驗器材的資金投入也是十分缺少的。尤其是市級以下的小學,甚至連實驗室都沒有開設,但是,也有擁有實驗室的小學,可是實驗器材確實良莠不齊,長年累月的積存,也沒有人管理,其實器材已經完全不能用了,這樣的設置不就是形同虛設。實驗可以直接的讓學生得到知識,發散思維的方式,學校應當對實驗室加大經費的投入,而不是形式上的敷衍塞責。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全面改革,應當摒棄傳統的教育教法,讓改革可以深刻落實,從小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拓展科學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因為資費的缺乏,從而束縛了小學生種種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三、面對當今局勢提出的相應對策
1.增強對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視
伴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應當對小學科學課程予以相當的重視。我們應當在思想上首先樹立對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視思想,以響應我國科教興國和建設人才強國的基本戰略,從國有政策,讓學校、學生、家長等群體對小學科學課程恢復重新的重視。而不是在傳統的教學中把小學科學課程當成副科,對其漸漸忽略了其能關系我國科技發展的未來。在這之前,小學科學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加之我國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起步較晚,影響了其后續發展,這樣一系列的客觀因素導致我國小學科學教育受到了很多的阻礙和限制。因此,為了能夠積極的提高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程度,必須從思想和觀念上進行轉變,重新審視小學科學教育,充分落實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嚴格提高科學教學的實踐性和重視程度。與此同時,要對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模式創新和轉變,采取有效對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發散思維,主動思考,培養他們動手、動腦能力,確保教學質量;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鼓勵學生主動實踐,積極創新,確保小學科學教育真正發揮其作用。
2.重視培養小學科學老師
科學教師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授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擁有專業的科學知識,高度的科學素養,對科學堅持不懈的科學態度,并且要有認真負責的授課的任務。畢竟“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被統稱為科學專業的三大科學領域。專業的知識對于要授課的科學老師來說,就如同畫龍點睛,如虎添翼,而不是像兼職教師照本宣科,死板且乏味。適當的為科學老師增加相對的培訓,讓教學和專業知識相融合,增強授課能力和實驗授課,讓科學教師能夠逐漸成為一個專業的教師。
3.加大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投資
小學科學課程的改革,隨之應當讓學校增強對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視,發揮學校自主能動性,讓學校主動加大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投資,大力開發和利用小學科學課程所需的資源,繼而讓科學課程能夠擁有更配套的基礎設施。并且,可以大力支持教師和學生聯合自制科學器材,充分發揮雙方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擁有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總之,無論何時,小學教育,都是我國教育的最基礎教育??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則是我國一直堅持的基本原則。兩者應當相結合,而不是單獨發展。小學科學課程的改革,推動我國小學教系統的完善和發展。學校應當研究科學理論,進行科學實驗,進而制定科學的教育系統,進一步的推動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發展,從而實現小學科學課程的多樣化、豐富化、技能化和科學化,已達到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素質,不斷加強和發展小學科學課程。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楊曉鵬,梁芳,余翔.小學科學教育“低谷”現象探析[J].教育導刊,2010,(6).
[3]梁樹森,谷秀娥.科學教育的社會需要研究[J].課程研究與實踐學科教育,2003,(1).
[4]王業紅.優化小學科學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2018(1).
[5]王峰.我們的課堂教育還缺少什么[J].中國教育學刊,201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