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情感在音樂中飛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小學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多提供自己表現的機會,創設各種音樂環境,積極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與學生們共同分享他們的樂趣。教師用有效溝通多理解和尊重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肯定以及接納學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和獨特表現方式。所以,本文提出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讓學生對音樂的喜愛程度有所改變。其一,育情的環境富于創造性音樂活動的空間和條件,其二,意情的內容抓住創造性音樂活動的內涵和本質,其三,情感的表現突出創造性音樂活動的優勢。
一、音樂教學中激活情感因素的必要性
在小學音樂教育活動過程中,特別是一些想象創編活動時,我會經常碰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要么表現為過于興奮,不聽指揮,或制造新的興奮點,如一人叫喊、跺腳、跳躍、跌倒或者推搡他人,許多人立即跟著模仿;要么表現為過于萎靡,反應冷漠,表情麻木機械;或打哈欠、伸懶腰、玩弄衣腳、頭發;或心神不寧、東張西望等。爭對以上一些情況,我試過當場勸服、阻止或轉移視線、暗示等等,雖然當場改正了,可是仍然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于是我嘗試以一種新的活動方式——即以情感為激活因素,推動音樂聯想和創造,促進音樂活動的發展。
二、音樂教學中激活情感因素的有效嘗試
1.重視環境的育情因素
因為優美和諧的氣氛能積極地、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創造活動,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
?。?)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
應努力營造一種自由、寬松、愉悅、平等、和諧的精神環境,激發學生對創造性音樂活動的靈感。例如在進行歌詞、舞蹈動作創編時,教師最好不要干預,以確保學生創編的流暢性和完整性。教師最好不提供給學生直接可模仿的成品。
【案例1】如歌曲《小雨沙沙》中的音樂活動,讓學生感知作品音樂風格及歌詞內容,再讓學生學唱歌曲,最后使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創編伴奏同時編創舞蹈動作。我發現許多學生創編出的節奏和動作是我史料未及的。如果我把《數鴨子》按部就班的進行先學會旋律,再學習歌詞,然后教學生動作,我想這一活動只能給自己打30分。再者教師對于學生臨摹的評價也不要過于偏重復制的結果,這樣等于沒有機會讓學生進行探索,也就無從可談有任何的創意。若真的要評價學生的創作作品,那么最重要的是評價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如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濃不濃、熱情高不高、積極性、主動性有沒有提升等等,我想這是遠比結果更重要的評價尺度。
?。?)重視師生情感交流
教學過程其實是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的過程,那么前提應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自尊的需要。孩子怎么學、怎樣玩,不要有老師硬性規定,老師應避退一旁明智地激發孩子開動腦筋去想去做,并讓他在自我評價中增強責任感。
【案例2】如律動《小蜜蜂》,許多學生大多是一個形態:雙臂打開,雙手甩動,作蜜蜂狀??善渲幸晃粚W生他的雙臂放在胸前,雙手交叉擺動。我問:“你為什么要這樣飛?”他說:“蜜蜂這樣飛可以保護自己的身體不受到傷害。”我及時的肯定了他的想法,那位小朋友高興的還想出了更多的蜜蜂飛的動作。
被人愛的需要。“愛”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奉獻自己的愛心,讓每個學生能從教師身上和音樂活動中感受一種期待、一種力量。在音樂活動中,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能起特別的作用,讓學生隨時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克服膽怯的需要。膽怯是創造性音樂活動的大忌諱,原因只在于創造總是和“探索”“發現”“冒險”這一類詞聯系在一起,如果沒有克服膽怯,那么如何發現,如何創造?我班有一學生音樂素質很好,但就是膽小。她具有很好的音樂感悟能力,于是為此我在音樂平臺上專門設立“和我一起跳舞”,并要求膽大的學生帶動膽小的學生一起表演。在歌曲《金孔雀輕輕跳》中,就是因為她設計的圈圈舞,才讓這支舞蹈增色不少。
2.善于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學生音樂作品中蘊含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善于挖掘內容,注重在音樂教學中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共鳴。
【案例3】歌曲《過新年》那種表現出來的熱鬧、歡快的特點,讓學生體驗新年的快樂以及感染祖國欣欣向榮的情景。有的學生甚至表現為:放鞭炮以及模仿鞭炮的聲音的;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的;也有發紅包的;有的還說起吉祥話來“祝你節日快樂!”“恭喜發財”“年年有余”等等。學生自個兒樂在其中,許多創造性的動作表露無疑。再如《搖籃曲》,它表現的卻是安靜、祥和的情感。讓學生重溫睡覺前媽媽撫摸自己并輕輕地為自己唱歌,哄自己睡覺的美好回憶。這時有的學生輕輕地靠在桌子上睡覺;有的學生仿佛自己是媽媽,手中抱著小寶寶睡覺等等。其實這都是一種社會性的反射,是創造性存在的必要條件。
3.“情感”在音樂活動中非常重要
在藝術領域的目標定位中,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其中更多地運用“感受”“喜歡”“表現”“樂意”等字眼。這一特點既貼近學生的生活,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情感需求。于此同時也說明教師必須加強對觀念的更新,做一名情感型的教師。例如教師具體、形象富有啟發、鼓勵性的語言:“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誰的辦法多?”“猜猜椅子能讓我們玩什么游戲?”營造適合學生的創造氛圍;如“相信你能行的”“這個動作我沒有見過,真特別!”激發學生的創造信心。
三、結語
情感是音樂教育的催化劑,它貫穿在創造性音樂活動的始終。經過一年的教學嘗試,我對創造性音樂教育的理解、把握和實踐,雖還不足以體現立竿見影的明顯效果,但情感對于我們在學生音樂教育中音樂素養的形成、音樂潛能的開發,一定會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未來。音樂教育改革的路還在前進,值得深思的問題還很多,但這其中教師能在充滿情感的環境中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以及師德的提升,在對學生音樂、藝術以及其他領域的理解、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積聚智慧和才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