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德”在語文作文教學中飛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職責,教師除了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寫作內容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對于寫作內容中負能量的題材,要點醒學生,正能量的題材要用來陶冶學生,正面人物的高尚品德要用來感染學生,通過作文教學教導學生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币虼耍咧姓Z文教育不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是文化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而作文不僅是學生語文能力檢查的重要形式,更是學生表達交流、情感抒發、觀點闡釋、思想映射的重要形式,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既要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讓學生能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抒發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良好的人格和意志品質。在語文作文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作文閱讀課上,幫助學生明確情感態度
  現在高中生作文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沒有情感。高中生在沉重的高考升學壓力下,過著苦行僧般單調的生活,整天三點一線:教室、食堂、宿舍。在題海中掙扎,在試題中磨礪。他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對事情不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導致學生的作文沒有思想,情感傾向錯誤等問題。
  高三的閱讀課成為彌足珍貴的課堂。這類課堂,除了讓學生感知新近的時事,以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外,更重要的是能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
  例如:我校高三的一次閱讀課內容是“文明可以從一枚硬幣開始”和“一枚硬幣激發善意,彰顯大國文明自信”。具體內容講的是:在路口放置按需自取的硬幣箱,結果很多路人只有在需要時才取,甚至更多人把自己的零錢放入硬幣箱中獻給有需要的人。閱讀完后,很多學生感受到人間的真情、善意、甚至感覺到國人素質的提高;但也有學生質疑,這是不是就是作秀?甚至更有學生說,擺著任取的錢,不拿白不拿。于是,我讓大家討論一個話題:一元硬幣箱到底是助人還是作秀?是文明的開始還是愚昧的體現?經過討論,學生基本明確:一個國家要發展,人們素質提高畢竟需要一個過程,對于這個過程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包容。一元硬幣箱剛開始有可能是作秀,但如果能給人們帶來溫暖、愛心、善意,激勵更多人去從善,也是件好事。但是對于“不拿白不拿”的貪婪心理則要堅決杜絕,如果人人都惦記著內心的那份小心思,貪圖小便宜,不僅會挫傷從善人的心,也會給社會帶來一陣心寒的涼風。事后,我布置學生寫了一段感悟,不少學生寫了心靈的感悟和道德的體悟。我相信,隨著一次次情感的抨擊,學生的道德和情感體驗會慢慢深化,道德素養也會慢慢提升。
  二、在作文審題立意中,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
  中學生的生活面比較狹窄,思想比較不成熟,他們的思想認識還不全面甚至偏執,更多是看到了事物一面,而忽視了它的另一面,看到了某些反面現象,卻不能從正面或者辯證角度去看。因此,在作文審題立意時,除了教學生分析材料得出正確的立意外,更重要的是明確學生的情感態度,端正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2015年全國1卷高考作文題: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審題立意時,很多學生按照常規思路去審題:小陳:對于錯的行為要敢于說“不”;老陳:責任意識;生命與安全;警察:依法執法。
  學生只是很單一地認識到這個事件誰做對,誰做錯,但是沒有全面看到這個事情的內在矛盾。于是,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分析:
  (一)小陳舉報父親——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情”與“愛”
  從倫理角度來說,舉報父親算是不孝行為,不合古之已有的“親親相隱”的文化傳統,這是一方面;從法律角度,這又算正確之舉,對父親實施的是終極關愛。前者重“情”,后者“理”“情”兼具。
  (二)老陳違規成性——引導學生注意生命責任和法律意識
  從法律角度來講,老陳交規意識淡薄,生命責任意識不強。他們不在意甚至不認為這些“小細節”是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者是違法的,這樣的人,在社會中大有人在。安全重于天,生命高于一切,一個人不僅僅屬于他本人,也聯系著家庭與社會。安全自己的同時,也是安全別人,既是幸福自己的家庭,也是和諧整個社會。
 ?。ㄈ┚綀谭ā龑W生如何注重保護自己以及別人的隱私
  從法律角度,警方查實、教育、處罰,這一系列工作都是分內之責,沒有錯;只是公開這起舉報,則值得思索,應該人性執法,容匿隱私。這樣才能減少矛盾,維護和諧社會。
  通過角色分析,學生不僅可以知道作文立意怎么寫,也明白在“情”與“愛”中如何選擇,保護他們隱私的重要性以及明白生活責任和增強法律意識。
  三、在作文交流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中學生生活經歷少,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比較不成熟,容易受外界誘惑的影響,而作文交流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作文的內容、模式、語言,更可以從中提高他們認識的高度、思想的境界。所以,作文在評講過程中,讓學生自己交流,對于合適的作文題目可以借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一次作文的模擬試題是:
  某高校實行無償獻血換綜合評價2個學分的政策,引起諸多討論。
  大一學生李超感到新奇:“既奉獻了愛心,又收獲了學分,一舉兩得,我想參加;不過,萬一身體不適宜獻血怎么辦?”而大三學生王東則質疑:“無償獻血是一種自發的愛心活動,不應附加條件,如果獻血能獲得學分,那就不是無償了?!?
  校方回應:并非強制要求獻血,這項舉措是為了鼓勵和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綜合評價的2個學分還可以通過參加支教、普法宣傳和志愿者服務等活動來獲取。
  對此,你怎么看?請你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學生寫這個作文分成了兩方:一方認為學校實行無償獻血換2個學分的政策好,可以給予學生小小的物質獎勵,可以帶動更多人去獻血,而且確實可以豐富血庫存血量。而另一方認為學校這樣做不好,無償獻血就變成有償了,而且也玷污了公益的純潔性。在交流的環節,雙方各抒己見,各不相讓。于是我對大家進行了德育教導:首先肯定這種做法的合理性,小小的物質獎勵無傷大雅,確實可以引導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件中,豐富了血庫存血量也是最好的結果,但是大家自己內心要明白,公益是善事,做善事不能為了某種利益去做,更不能讓某種利益成為衡量自己今后去不去做善事的準則,人心還是要向善。
  經過這次交流,學生明白做公益事情,不用死板地認為公益就是無償,不管是精神獎勵或者物質獎勵,小小的獎勵對人都有一定的鼓勵作用。但也明確了不能為了某些利益而去做公益,要保持一顆向善的心。
  我經常選擇一些文章內容比較切題、思想認識比較有代表性的作文,在班級中展開討論,甚至進行激烈的辯論,從而引發學生對一些思想道德問題的思考,指導學生提高明辨是非善惡真假對錯的道德判斷能力。
  總之,作文教學既要教學生如何寫作,也要教學生如何做人,讓學生在接受到知識的同時,能受到德育情感的熏陶?!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還需繼續探討和學習,希望高中作文課堂有行云流水畫面的同時,也灑滿德育的陽光。
  (責任編輯  范娛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38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