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訓練低年級學生對文本留白處想象說話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年齡小的孩子在寫話上的要求一般都比較低要求的,例如,“要讓孩子們對寫話感興趣,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看到什么就說什么就寫什么,把看到的、想到的東西都可以寫出來,把自己看到的、理解的用自己的話去說出來?!痹趯懺掃^程中,可以把平時在學習上看到的和生活中學習到的詞語、句子用在說話、寫話上?!币胱寣W生有話可說、會說,卻是一個難點,因為低年級的小學生不僅缺乏觀察能力,而且觀察事物的目的和順序也是漫無目的。抓不住重點、中心,也缺乏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差,掌握詞語少。這樣他們在說話、寫話時就會無話可說、不愿意說、不敢說,甚至害怕說話、寫話。讓學生對說話、寫話有興趣是重要關鍵。
一、學會積累詞語、語句
低年級學生想要說話、寫話,必須要有話可說,但是低年級的認字量較少,需要別人的指導學會積累詞語、語句,學會“只有心中有墨,才能出口成章”。小孩子都是愛表現的,課堂上,鼓勵學生幫生字口頭組詞,再利用詞語說一句話,試著把話說完整、意思表達清晰;接著把話寫出來,因為識字量低,也可以替換學生不能用拼音編寫的單詞。這樣的操作方法,學生既積累了詞語又有了想說、敢說的興趣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逐步提高,寫話也就會進步了。
二、學會復述課文,把話說完整、意思表達清楚
兒童的強項之一是模仿。模仿是學習說話、寫話的重要手段。低年級教材里的課文是塊肥沃的土壤,每個文本的語言美觀流暢,讓低年級學生便于閱讀,更是學生可以模仿的好文章。還有的是一般低年級編排的教材都是符合年齡小的的孩子的,大都富有趣味性,這樣就成了學生學習說話、寫話的一個模板,所以,低年級的教學書上安插的每一篇課文,都可以讓學生充分閱讀、感受,以便于學生即時進行模仿訓練,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難,也就愿意去學了。如,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中的《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充滿趣味性的課文。課文內容講的是一群有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和長長尾巴的的蝌蚪,在找它們的青蛙媽媽的過程中,詳細地寫了小蝌蚪慢慢變成了小青蛙,找到幫助媽媽后并跟媽媽一起抓害蟲。低年級的教材都是以童話的形式展示的,因此這篇課文不僅講了青蛙成長過程的科學知識,還能從中看到了小蝌蚪獨立生活的和積極探索的原則。這樣富有童趣的課文學生會喜歡閱讀,內容也通俗易懂,學生對文中內容掌握了、理解了也就能復述課文內容。這篇課文的課后練習是要學生把圖片順序捋一捋,再學著說說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在根據圖片順序就能把文中內容說完整,把文中內容清晰地表達出來。再有,二年級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我是什么”是整篇文章的標題。這篇課文運用擬人的方法,用第一人稱“我”以述說和謎語的形式去述說,讓學生代入了課文內容,體會都文中的“我”的變化,同時讓學生演示了“我”(水)在不同條件下會有不同樣子,還通過例子讓低年級孩子理解水對我們人類生活的利害關系。課文沒有直接指出“我”是水,而是通過對水的各種形態變化和對人類以及與人的關系的描述,讓低年級小學生代入文中再去猜測,這樣的安排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我設計這樣的練習題:我會變→( )→( )→( )→( )→( )。我在池子里( ),在小溪里( ),在江河里( ),在海洋里( )、( )、( )。通過講讀教學與說話訓練相結合的形式,學生就可以憑借課文的思路,便于說話,學著把課文清楚、完整地復述出來,學生有了成就感也就對說話、寫話就有興趣了。
三、仿照文本,大膽想象填補空白
古人云:“如果讀過300首詩,你也就能寫或背誦詩?!薄靶睦韺W家”皮亞杰說過:“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一切行為的表現都是以模仿為基礎的。正是這種模仿已經準備好在未來形成思考?!笨梢姺聦懯莾和奶煨?,但是模仿也不是照著寫、照著說,一點也沒改變。如果讓孩子都用照搬的方法說話、寫話,這樣會孩子在說話、寫話上就成了學說話的“鸚鵡”,也陷入沒有自己的想法的說話、寫話。仿寫的特點是有前車之鑒,要讓學生有路可循,這樣他們會知道要怎么說也會愛上了說,就不會害怕說話、寫話了。低年級教材內容廣泛,內容豐富。也匹配了插圖,這些插圖的設計都與課文內容相結合,讓低年級的孩子能很快地理解課文內容。有了圖片的協助,就更加吸引了學生的眼光,加上文中的語言生動,教材的仿照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說話、寫話的重要手段,學生也就可以仿照課文上的寫話方法,加上自己無限的想法。
其實,訓練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真的需要長時間的指導和培養,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多給孩子訓練的機會。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多挖掘和運用教學媒體,以及運用各種教學策略讓學生多說、敢說,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堂上練習說話、寫話的機會,相信學生就能愛上說話、寫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