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播電視現場報道看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品牌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現代傳媒行業的發展,播音員主持人從傳統的信息內容傳輸者,逐漸轉向多重身份融合的方向發展。尤其是新聞工作者,更承擔著多重內容傳遞的復合型人才。我們看到的新聞播音員,不僅僅學會標準的“新聞模式”播音,還要更多地掌握新聞傳播的“臺前幕后”,新聞播音員也更多的參與新聞制作,從事了廣播電視現場報道的多重工作。正如我國各大媒體逐漸走向“融合”方向。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例,原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合并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媒體融合,協同發展,成為行業共識。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廣大的新聞從業人員要多方面掌握現場報道的技巧與能力,在傳媒行業逐漸壯大的條件下,突出品牌價值,進而成為符合時代要求,且極具個人特色的傳媒從業人員。
關鍵詞:現場報道;主持人;品牌價值
新聞現場報道,即新聞記者在新聞事件現場手持話筒將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向觀眾做口頭敘述,同時通過鏡頭展示現場動態和環境。無論是國家大事,或是其他新聞事件,都需要廣大的新聞主持人、報道員第一時間來到新聞現場,對正在收看新聞直播的觀眾進行實時的現場報道,現場報道的準確把握能夠非常是新聞傳遞更加精準,更具實效性。新聞現場報道是最能體現廣播電視新聞特點的報道形式。它具有強烈的紀實性,現場的情景、氣氛、記者的情緒和感受一起構成強烈的現場感,從而使新聞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強,使受眾產生一種參與感。記者的口述還可以發掘新聞背景、點明新聞的意義,使受眾更好地理解新聞事件?,F場報道對廣播電視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采訪提問的技巧等,電視記者還要對自己在鏡頭前的表現有準確的把握。①我們從新聞現場報道的定義中就可以明白,新聞現場報道是新聞時事的直觀報道,新聞報道員應該第一時間掌握新聞發生的來龍去脈,及時與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了解,掌握好準確直觀的信息,廣播現場報道注重話語描述,電視新聞現場報道還應在此基礎上選取最準確的現場進行組織,最終以簡單而要、準確精悍、直擊現場的語言對新聞發生現場進行描述,從而對于新聞受眾有最直接的內容傳遞。
那么,我們作為傳媒從業者應該如何提高現場報道的能力呢?
首先,記者應該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這是從知識層面,每一次的現場報道都是現場語言組織能力與記者自身文化底蘊的相結合。我們在新聞現場報道中不單單是描述新聞發生的現場,而是通過現場的情境,不僅要實時傳遞新聞現場的信息,而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形成鮮明的觀點,帶給廣大受眾一個鮮明的價值導向。
第二,現場報道記者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作為新聞現場新聞信息的描述者和傳輸者,應該充分的發揮自身優勢,對新聞現場進行真實準確的描述,同時對于新聞細節的捕捉也應該真實準確。每一個新聞細節都是新聞現場的重點,而有的時候,正是這些新聞細節的掌握和描述才能夠是新聞現場更加豐富,具有更加準確的新聞信息傳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三,新聞現場報道記者應具有優秀的應變能力。新聞現場瞬息萬變,重大新聞現場可以說每一秒都在發生著不可知的變化,在第一現場我們會看到不同的新聞事實和隨時變化的人群,所以新聞記者應該根據新聞現場的變化及時調整自身新聞信息的掌握,跟隨現場的情況靈活應變,保證新聞信息的準確和充分。
現如今,隨著傳媒行業的壯大,傳媒從業者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高校紛紛開展傳媒教育,甚至更多沒有經歷過相關學習的人也在進行傳媒行業的準備以便今后有機會從事類似的工作。這當中,新聞記者也是一個相當熱門的行業。如何從廣大的人群中脫穎而出,如何在有限的工作崗位中展現出個人獨特的魅力,不僅僅是業務能力的優秀,還能夠是廣大受眾跟隨者從業人員的腳步繼續關注,是我們作為傳媒行業者應該關注的話題。我們要在廣播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記者及其能力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理論,談一談新聞記者的職業策劃及自身品牌意識的樹立。
近些年來,我們在各大新聞媒體中看到了很多記者的出現,可以說我們現在打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就能輕松的看到新聞記者的現場報道,再加上廣播媒體,自媒體,各地方媒體都有許多的新聞記者在進行大量的現場報道。但是,最終能讓我們記住的記者卻屈指可數,那近些年的記者舉例,似乎我們能記住的只有沙晨、蔣林等記者,那么他們除了自身的專業素質能力強之外,是否還具備自身獨特的品牌意識?我的回答是當然是。作為當代的廣播電視從業者、記者,亦或是將來要從事廣播電視媒體工作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樹立自己的品牌藝術,形成個人價值的策劃創新方略,從而形成我們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護城河”?
首先,我們應該把握新時代發展的脈絡。對于自己的平時的生活有一個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控,同時更應該關心國家和國際大事,對于我們的職業屬性做一個總體框架上的把控。這樣是對于從業者的基礎的“從業規則”。
其次,我們應該去努力尋找生活的本質,從而拓展我們的的思維深度。我們的生活是最好的從業教科書,它是豐富多彩、各色各異的,其實從這些生活的畫面中我們就可以總結出許多有關于創新的想法并將其總結成為所謂的創新方案。我們在此基礎上更應該觀察我們生活中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深入了解不同人的內心世界,從而豐富自己的生活情感,這有助于我了解參與我們主持節目的嘉賓的內心,從而完善我們主持的能力,會更好的幫助我們去把握節目本質,形成個人品牌意識。
同時,牢牢樹立受眾為主體的核心意識。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歸根到底是一項服務性工作,我們在向社會公眾傳達社會新聞信息,我們在向廣大的電視觀眾展示我們的才藝,烘托節目的氣氛,把控節目的節奏,這都是我們以受眾為核心的關鍵點。同時,只有以受眾為核心的意識把握住,才能深刻的體會廣大的廣播電視受眾真正需要的內容是什么,這樣我們傳達的信息才是最有效的信息,才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信息。只有讓廣大的廣播電視受眾喜歡我們做的節目,我們才有可能繼續的在我的崗位上走下去。我們說新聞節目主持人品牌的樹立在新聞記者個人職業是生涯規劃中有著非常重要且富有研究價值的意義,它給與我們廣大廣播電視從業者,播音員主持人,記者甚至是正在學習傳媒的在校大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從業規范。對于主持人個人職業規劃,個人從業選擇,以及在職業穩定期的突破都有著至關重要的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
所以說,作為新時代的傳媒行業從業的“后備力量”,針對廣播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相關能力的掌握方面不僅要掌握新聞現場報道的內容、方法、技巧等方面的內容,還應在此基礎上學會突破,當然我們這里所說的突破一定是在一個合理的范疇之內,在遵守行業道德規范內的一種合理性的突破,突破不等于標新立異,不等于打破行業規則,而是在合理的范圍內形成個人獨特魅力,是一個新聞記者形成一個完整的個人形象。在專業能力方面做到優秀,在個人生活方面做到新聞人的規范,不受環境的變化而反差過大,做到真善美的結合,做到合理的個人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的高度統一。以此來形成獨特的“個人品牌”,突出個人價值,使自己的從業生涯富有真實且寶貴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曾志華: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於賢德:主持人策劃與創新: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3]王詩文:出鏡記者: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09
[4]宋曉陽:出鏡記者現場報道指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1
注釋:
①劉建明,王泰玄等.宣傳輿論學大辭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03
作者簡介:馬燁,男,1992年7月4日,黑龍江省鶴崗人,碩士學位,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
?。ㄖ袊鴤髅酱髮W 北京 1000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8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