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初中美術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結合學生近期的學習狀況,分析美術課堂的教學有效性,調整教學計劃,契合學生的認知習慣,讓學生對美術產生探究的熱情,基于多視角去鑒賞美術的美感,獲得藝術的熏陶形成審美基礎意識,初中時期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視角,教師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的表述自己對美術的觀點,發表自己的言論,進而在美術的互動中能夠提供不同的思路供學生參考分析,深入的感受美術的藝術性,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優化策略
引言:應試教育的模式下美術教學并不受重視,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變革,教育教學開始注重對學生的藝術熏陶,因此使得美術教育又從一個邊緣化的游離狀態,走上了實際的教學舞臺,但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難以激發學生的美術潛能,教師需通過多層次的美術引導,幫助學生建立基礎的美術感知意識,進而鼓勵學生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在美術互動中實現自我的思維跳躍,新時期不再拘泥于美術的教材分析,拓展學生的視野整合趣味元素,使得美術教學更具實際意義。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性的課程,本身相較于主流文化課的知識,就更具趣味性,然而在美術的互動中,學生往往感受不到濃厚的興趣,這是因為美術的講解形式較為死板,學生在枯燥的氛圍中也難以調動自己的美術熱情,課堂上學生只能聽一個熱鬧,而不能展開積極的互動聯想,教師占據的課堂時間過多,學生們在自由的思考時間里,很可能已經脫離了美術的軌道,自由不代表散漫,教師一方面要注意課堂的秩序與紀律,一方面要導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美術的知識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從而激發出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獨立的參與到美術的探究環節來,展開積極的討論,引發學生的創新感悟,讓學生對美術產生好奇心理,產生主動鑒賞的意識與動手操作的想法。例如,親自動手實踐。在上《三原色》一課時,我沒有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認識色彩的三原色、間色以及復色的原理,而是在課堂上親自動手用三原色調劑各種色彩。藍色與黃色混合在一起變成綠色,紅色和藍色混合在一起得到紫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學習興趣被帶動了起來,這種實踐操作比較起單純的理論講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這一課時學習的印象十分深刻,教學質量很高。
2.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
教師應營造出輕松的美術探究氛圍,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美術教學可適當變得活躍一些,學生此時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就像是困于一個牢籠中,教師的啟發就是牢籠的鑰匙,學生們走出牢籠應讓他們乘上翅膀盡情的翱翔,而不是死板的制定路線,制約學生的想象力延伸。如何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我認為,第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能夠活躍起來的前提條件。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和教師關系和諧,才能在課堂上活躍起來,積極的學習。第二,利用課堂教學,不斷的給學生心理輔導。教學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不敢說話”,學生不敢說話,是擔心回答錯誤。因此,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3.善于發現生活之美,培養審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作為老師應帶領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因此,老師的首要任務是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想情感,讓他們親身接觸和感受有關美術的材料、工具、畫面,并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美術技巧,讓學生在這個與美術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和感受事物之美。那么這個過程就需要老師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走近學生并與其打成一片,來更加零距離地了解和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然后有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教學,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構建起自我的審美心理結構,并培養和塑造學生獲得創造美麗事物的能力。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則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學會美術欣賞。在教學題材的選擇上,可使用有關近代西方所描繪的與生活想貼近的風景畫與靜物畫來讓學生也學會結合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并逐漸也從大自然中去啟發自己,凈化自己的心靈。課堂在為學生展示各種能吸引學生目光的風景畫和靜物畫的過程中,可結合這些畫作的藝術家背景講一些相關的故事,由此也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善于從欣賞美術的角度出發。
4.創設課堂情境,提升美術的認知能力
課堂情境的創設是有效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教與學的模式,可在這種課堂情境中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這個過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漸培養和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熱情,全面深化學生對具體內容的理解,從而提升其對美術的認知能力。在創設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重視教學環境的設置,例如可把美術教室設置成一個小型的展覽室,然后把學生感興趣和熱愛的作品在此一一展示出來,以此來增加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使其在一種濃厚的藝術環境中不斷受其感染、熏陶和影響,真切感受藝術之美。另外,還可在剪紙課上展示一些優秀的剪紙作品,并把桌椅結合學生喜歡的格局排列,為其創設出一種和諧而輕松的教學情境,來增加剪紙課學習的樂趣,并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來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而且為了讓教學情境更加身臨其境,可在課堂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中逐漸進入到美術這門藝術課程的學習中來,帶領學生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在美術情境學習中去對藝術進行感悟、認知和體會,提升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5.呈現美術教學策略的特色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需要老師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和模式,同時還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創新教學策略來呈現出教學的特色,從而讓美術教學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那么首先,作為美術老師應對不同學生在個性、能力上的差異性的關注和重視,通過相互幫助和協作的方式來組織教學。美術這門學科與應試考試學科有所區別,美術學習更需要學生發揮個人的興趣與主動性,而面對部分對美術沒有興趣或者是不具備一定的繪畫天賦的學生,老師應注意講究方法,不可強迫其學習,而是適當降低學習要求,使得這部分學生掌握基本和簡單的繪畫知識和能力即可。而與此同時,對于在美術學科有著過人天賦且有著極大興趣的學生,老師應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培養,挖掘和開發學生在繪畫方面的能力。其次,應重視組織和維護自身教學的語言和教學形象,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感受到學習這門學科的有趣性,并在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效果和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離不開老師從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上的與時俱進,而且應意識到優化教學策略是提升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并通過美術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來提升初中美術教學的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羅才泉.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18(10):150-151
[2]胡亮亮.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2.16(7):58-59
[3]唐紹明.如何提高初中美術的有效性教學[J].科技信息,2012.23(8):325
[4]朱瑾.淺談實現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2(6).
?。ǜ拭C省舟曲縣第二中學 7463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