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內容、方式和教學對象的實際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找到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之后,利用生活情境、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實現教學目標。思想品德課程在小學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想要實現構建有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而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基于此,本研究將著重分析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的措施,希望本研究內容具備教學參考意義。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提到“要在與兒童的生活聯系中構建課程的意義,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彼枷肫返抡n程主要結合日常生活現象引導小學生理解和學習道德標準,進而規范自身言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最終實現思想品德教育內化。這就要求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指導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善于挖掘生活素材,引導學生主動體驗實踐活動,做好合作交流工作,構架思想品德課程和學生生活之前的橋梁。
  一、樹立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要積極轉變自己的德育教育理念,積極與學生交流互通,平等對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實現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德育工作中,學生與教師一樣是處于等同地位的,并且具有獨立的人格,班主任需要尊重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和意見,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了解、觀察學生的情感、思想等,并認真回應學生,強化學生的道德認知以及體驗。德育工作中還需要注重教育理念的開放性,將小課堂轉移到社會這個大課堂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在此過程中強化學生的道德情操以及價值觀[1]。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落實體驗式教學
  基于小學生典型的形象思維特征,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生活化元素利于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進而保障學生能夠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結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體驗式教學滲透其中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內容落實在現實生活中。例如在《我生活的社區》的內容教學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逐步明確城市型社區的不同特點以及公共設施、結構等,并引導學生體會社區公共設施為居民生活帶來的便利,使學生樹立起保護公共設施的意識,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我在班級中開展了主題為“我的社區”的演說會,讓學生能夠在演說會中對自己生活的社區環境以及公共設施等進行回憶和分析,并且應用公益廣告向學生傳達保護公共設施的理念,讓學生在結合自身生活經驗進行演說的過程中逐步將理念內化為行動。
  三、討論交流,在辨析中升華
  開展課堂討論是常用的教學手段,通過課堂討論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充分交流。在品德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中的典型生活事例,引導孩子們展開討論,明辨是非,發現真知,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品德教育要選擇合適的載體,選取社會生活中的事例,結合學生生活的實際[2]。例如,在上《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一課中,對號召全校師生關注旱災災區的人民,以實際行動支持抗旱救災行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讓孩子們收集水對生活的重要性的材料、節約用水的方法等,在課堂上組織孩子們進行討論,在討論中,由于有了生活的積累和充分的準備,大家都能有話可說,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自覺地將教學的要求內化,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四、創設活動——在體驗中內化
  在“做中學”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教學方式,小學生活潑好動,讓孩子們在真實的活動中獲得真實的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實現情感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的方式,通過創設多樣化的活動,將教學內容外化,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自覺地構建知識、內化品德[3]。在教材中,每一課內容都使用美麗的圖片和文字,傳遞著生活中的元素,表達出生活的道理。在學習這些內容時,需要將圖片、文字還原成現實生活,使學生獲得真實的體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這些教學情境,設計成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處在活動中,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提高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的。例如,我在上《做誠實的孩子》這一課時,根據《狼來了》的故事,設計了一個學生活動的情境。在活動中,由幾個孩子扮演放羊的牧童,由幾個個頭大的孩子扮演狼,其他同學扮演群眾。幾個牧童騎著牛在山上放羊做游戲,第一次,他們叫“狼來了”,聽到呼救聲,群眾紛紛沖上“山”,卻看到牧童的嬉笑聲、得意的樣子,大家搖搖頭,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第二次,牧童又大叫“狼來啦”,群眾聽到呼救聲,又紛紛拿起棍棒等沖上“山”,看到的又是牧童開心得意的樣子,大家都非常生氣,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第三次,“狼”出場,逐漸逼近牧童,牧童這下慌了神,大聲喊“救命啊,狼來啦!”“山”下的群眾聽到了呼救聲,可是他們都在說,別理他們,他們又想耍我們。任憑牧童大聲呼救,就是沒有人上“山”,最后,兇狠的惡狼露出森白的牙齒撲向了牧童。通過這樣的表演活動,在課堂上展現了“說謊害處大”的生活道理,接著我組織孩子們進行討論,發表自己對這一故事的看法,以及談談自己對說謊話的認識。由于有了活動情境的真實體驗,很多同學都切實感受到了在生活中說真話的必要性,表示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五、布置生活化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和教師獲得教學反饋的重要途徑,其對于思想品德有效課堂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縱觀以往小學思想品德課后作業布置情況,筆者發現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師不重視課后作業,導致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4]。雖然這門課程不是升學考試必考科目,但是為了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教師必須提高對課后作業布置的認識,增強教學實效性。在《學會和諧相處》教學結束之后,我要求學生這樣做:搜集與他人交往的格言警句;你與父母有過沖突嗎?你是如何解決的?你和他人的交往原則是什么?。以此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日常生活是展現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主體,然而道德品質卻是在不斷地體驗日常生活中累積而養成的。所以,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改革中“體驗理念”的應用讓學生能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基本的人生道德觀、人生價值觀以及讓他們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正確判斷力,從而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劉阿甜.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意義與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10):105-106.
  [2]葉蘭招.如何開展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J].中國培訓,2016,12(05):154.
  [3]孫曉靜.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抓好小學思品教學[J].學周刊,2016,11(21):127-128.
  [4]何秀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思品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08):78-79.
 ?。ê鲜“不h東坪鎮中心學校  4135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