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怎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時期的思想品德教學,能夠從學生的認知習慣著手,通過品德的案例分析獲得精神的熏陶,品德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心理教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快速的檢索出學生的不良行為背后的心理誘因,根本上幫助學生走出認知的誤區,能夠以積極健康的思維進行互動,形成獨立的思維意識,并在生活與學習中明辨是非,讓學生在品德澆灌下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都不夠成熟,此時需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影響學生產生良性的思考,而思想品德的教學必然要打破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通過多元化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從內心世界里構建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建立較為完整的心理測評體系,形成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從客觀的視角更加明確的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從而互相討論參與互動,拓展學生自我進步的空間。
1.深入研究教材,大力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小學的思想品德知識較為統攏,內容中不乏圖文資料,能夠觸動學生的心弦,引發學生的生活感悟,實際上部分教師都并沒有完全的發揮出品德的教材功用,只能依從表層面的文章進行討論,沒有深入的展開問題的探索,獲得看待問題較為單一,沒有多層次的拓展視野,學生往往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很多的知識并沒有走進學生的心理,他們的記憶也不夠深刻,學習后仍舊我行我素,沒有將自己的情況與接觸到的品德信息融合起來,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化,新時期教師應吃透教材,每一部分的信息都有著潛在的教育條件,教師應挖掘教學中的啟發性元素,使得品德互動更加靈動,學生的理解得到升華。引導小學生“認識自我”,能夠妥善“處理自身與他人的關系”和“處理自身與集體、國家的關系”,建立完整、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體系,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2.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斷提高素養
教師應將品德的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整合起來,采取趣味的形式,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元素導入課堂,讓學生快速的參與到互動中來,避免學生在課堂上不發一言,鼓勵學生大膽的抒發己見,教師不僅要閱讀品德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識重點,還應閱讀有關的心理教育書刊,主動與學生溝通,了解目前小學生的常規心理活動,小學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努力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言行舉止,促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3.根據小學生的成長規律,靈活選用教學方法
小學生處于發展初期,心智不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點,科學制定培養目標,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思想品德教學效果。思想品德教學內容以理論性為主,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說教,會使課堂教學氛圍枯燥、沉悶,嚴重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思想品德教學質量。例如學習“農村和城市的明天”時,小學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播放農村和城市環境污染、濫殺動物的短片,帶領學生去動物園觀看動物,不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強化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4.交流討論
討論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的交流。真正的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自由、包容、接納、開放、安全的氛圍中進行,它能讓每個個體體驗到我的重要,我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大家就會在這個互動中,真誠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既分享自己的簡介同時也在他們的表達只能得到反思與啟發。可書面交流,口頭談論,全班討論,辯論,小組討論,腦力激蕩,配對交談,等多種方式。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心理發育還不完善,一個很好的安全的氛圍會給孩子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學到經驗,從而也陶冶學生的心靈。
5.角色實踐
人的心理素質要在生活實踐中得到培養,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只有在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不斷磨礪,才能使他們成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純真、直率,有較強的開放性,他們的心理發展有較大的可塑性,也正是由于他們的心理素質處理形成和發展時期,所以更需要重視在生活實踐中訓練道德行為能力,健全人格,并使他們原有的某些心理困擾,在客體的作用下得到清除。教師提供一定的主題情景讓學生扮演某種人物角色,演繹某種行為方式,方法與態度,達到深化學生的認識,感受和評價“劇中人”的內心活動和情感的目的。讓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得到廣泛的認同,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就應該走向生活,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體驗和實踐,學習到生活的規則。
6.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努力構建自由、平等的師生關系,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對于性格內向、言語很少的學生,小學教師應該采用鼓勵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其大膽展示自我,表達自我,引導其健康成長。對于自我意識強烈的學生,小學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其集體意識和團結精神,不斷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其綜合素質。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引入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結束語
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在小學生培養健康心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人格健全發展、心理素質提高等方面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認識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加強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韻清.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13(8):119-120.
[2]劉艷莉.思想品德課是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臺[J].現代教育,2012(2):79-80.
[3]滕宇.論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J].遼寧師專學報,2014(5):125-127.
[4]王琳琳.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52.
(太原市杏花嶺區三橋街小學 030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