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習慣是人生之基,習慣如何常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能導致事業的成敗。葉圣陶先生也說過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边@句話用最樸素的語言,揭示了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然而,良好的習慣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養成的,更不是只要老師來個強制性命令或者強制性措施就行。而是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一步一步地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從而養成習慣。作為教育人的主陣地學校,就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改變學生不良習慣,培養良好習慣的重任。
  關鍵詞: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是三個階段的習慣培養:即課前預習、準備,課堂上聽說讀寫思問,課后復習、鞏固。我們想就此進行一點粗淺的探索:
  一、課前精預習為課堂“熱身”
  憑借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語言能力,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討論并回答有關問題,如果學生對于所討論的話題了解不深,或者腦海中的已有知識在活動前沒有激活,那么在討論時學生就會無話可說,鑒于此,在授課之前應預先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看書、上網或請教父母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為課堂教學“預熱”。
  1.培養學生自覺預習的好習慣
  一節課,學生預習了再上和沒預習直接上,效果差異性是很大的。每一節課,不僅僅是計算課,都要加強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了解下一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這將是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終身受益的。
  2.給予學生必要的預習指導
  很多老師說讓學生預習,他們就是形式上的翻一下書,預習了也沒什么效果,而學生呢,聽到老師布置的是預習作業,他們腦子里的反應就是今天沒有作業,讓這種預習成為空作業。
  其實,學生上課學習需要老師的指導,課前預習工作同樣也需要老師的指導引路,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你的學生不會預習,那就要教他們方法,給他們提一些帶有指導性的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去預習、去解決,會預習,那么,預習工作就不白做,它能讓你的課堂用更少的時間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二、課堂六法寶助力好習慣
  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習慣總結為六個字:聽、說、讀、寫、思、問。
  1.聽。即學會傾聽的習慣:聽老師說,聽組內同學說,聽他組同學說!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會傾聽他人的講解,只有認真傾聽才能提出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自助、互動”中學習,當然小組長要監督易“開小差精神不集中、貪玩的組員,給予及時引導,從而幫其改正不良習慣!在其他組發言時更要認真傾聽,聽其正確觀點,糾其錯誤觀點,或補充發表自己的見解!
  2.說。即積極發言的習慣。小組合作中,讓每位組員都發表意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那些不善于表現自己的同學代表組內發表意見,要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感受成功的快感,感受到“我也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發言時聲音要清晰、響亮,說話要完整,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對回答的問題師生要給予客觀的評價。
  3.讀。即自主預習,學會看書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就是自己先來自學。要做到認真,仔細,拿著筆邊看,邊思考,邊做標記!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開始。教給學生看書的方法,養成學會看書的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這一階段教師要巡視課堂,及時糾正不看課本或走馬觀花的學生的不良習慣。
  4.寫。即做好課堂筆記,做好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的習慣。要注意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書寫工整、答題格式規范的習慣,以及及時改錯的習慣。在此要注意發現已學習的內容卻無任何標記的同學,讓組長給予幫助。注意糾正答題時三言兩語,投機取巧,抄襲別人作業與馬虎了事的壞習慣。從而在考試中自然而然地養成認真答題的好習慣。
  5.思。即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先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也讓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產生自己的見解。這樣,在小組合作交流時才有話可說,從而避免了部分學生的從眾心理。同時,也給那些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動腦筋的機會,促進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
  6.問。即提出問題的習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機會和足夠的時間。采取各種形式引導他們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并追根問底,敢于提出不同見解,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講評課都應給他們創造機會來質疑,慢慢培養他們提問題的習慣。
  三、課后“溫故而知新”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識的系統化,是指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也就是從整體、全局或聯系中去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系統中的應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識的系統化,能把多而雜的知識變得少而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由“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系統化的知識,容量大,既好記又好用。最后,系統化的知識有利于記憶。道理很簡單,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記,而聯系著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記。想搞好知識的系統化,一要靠平時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建造“知識大廈”備好料;二要肯于堅持艱苦的思考。思想懶漢,逃避艱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識的;三要學會科學地思維。
  此外,還應培養小組合作的習慣。樂于合作,積極地去合作,組員之間相互幫助,尤其是組長,要養成幫助后勁組員的習慣,每次合作時自覺地去幫助他們,這對組長應是一個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及時地評價激勵,對有進步的學生表揚時應對其組長的付出表示肯定!從而將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何鳳琴.培養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之方法談[J]].中國農村教育
  [2]黃艷華: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3]劉曉愛.淺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
  作者簡介:李昌華,小學語文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育18年,有獨特的個人見解,發表論文多篇。
  (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城關第四小學  貴州黔東南  5564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1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