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臺技術的廣播全媒體制播生產系統設計與實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興媒體的不斷涌現和快速發展,節目內容的來源、形式、生產及傳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戶獲取內容的要求不斷提高。由此,傳統廣播媒體改變固有的生產模式及流程,打造新型制播生產平臺,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主要描述基于云平臺技術的全媒體制播生產系統的技術構架和創新點,以期能為傳統廣播探索媒體融合的道路提供借鑒。
關鍵詞:媒體融合;制播生產平臺;視頻直播互動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9)02-0028-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roadcasting All-media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System Based on Cloud Platform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source, form,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program content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and users'requirements for content acquisition have been constantly improved.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traditional broadcasting media to change the inherent production mode and process, create a new production platform, and integrate with the new media.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d the technical framework and innovation of all-media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system based on cloud platform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ditional broadcasting to explore the way of media convergence.
Keywords: media integration;production platform;live video interaction
廣播節目的制作播出多采用數字音頻工作站系統,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該系統存在多種弊端,如網絡架構封閉,資源不能有效整合使用,數據交互能力不足,不能接入“兩微一端”新媒體數據,無法滿足媒體融合發展的需求等。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下,以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為目標,急需新的廣播制播技術平臺。
1 系統設計的背景和實現目標
根據傳統廣播與新媒體業務融合的需要,必須將制作網和播出網分離。制作網與辦公網(綜合業務網)、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之間要實現安全、高效、便捷的數據交互,提高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數據的利用率。此外,系統必須具備智能化的網絡監測及告警功能,實現網絡可管可控。此外,還應充分展現新技術在廣播領域的應用,以內容生產發布為核心,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系統架構設計目標為“小播出、大制作、廣分發”?!靶〔コ觥?,體現在強化安全播出,所有涉及安全播出一線的設備采用固態化和模塊化;“大制作”,以音頻制作為主體,集各類資源于一體,體現制作的多樣性、便利性;“廣分發”,體現在以制作平臺為中心,向傳統廣播和新媒體廣播進行內容分發,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該項目投入試運營后運行穩定,既滿足了傳統廣播的安全播出需求,又實現了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達到項目設計目標[1]。
2 系統構架和生產技術流程
主要系統架構采用的是Air5播出和Xstudio制作系統。該系統成熟穩定,全國半數以上的省級電臺都在用;同時,該系統也加入了一些獨有的想法和創意,融入了對電臺融合媒體發展的思考,更加符合實際應用。該系統主要由播出子網、制作子網、視頻直播系統、媒資系統組成(見圖1)。
2.1 播出子網
播出子網滿足《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原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62號)安全規范,系統運行安全、穩定、可靠,系統結構簡潔且易于維護,必要時播出子網可物理隔離獨立運行。播出子網部署域控服務器、公共庫服務器、播出服務器、全局備份服務器、主備播出工作站和編排工作站,主要承擔河南電臺八套頻率的播出和編單審核工作;一播八工作站作為播出系統提供應急信號;監測服務器,可為運維人員提供服務器、工作站和系統內各主要設備運行情況監測和故障判斷;部署有安全防護設備,使用安全網閘管理和控制播出子網與制作子網的連接,保證播出子網符合省級廣播信息系統安全等級即達到三級等保的安全要求。
2.2 制作子網
實現制播網八套廣播節目的制作和管理功能,滿足全臺專業音頻制作功能及節目資料存儲和管理,實現節目素材采、編、存、管、用的一體化應用流程,實現跨網制作功能。具體的功能有節目制作、音頻編輯、節目審聽、審核、發播、節目庫管理、音頻歸檔、節目導出等。
制作子網有完善的技審功能,保證入庫的節目符合播出要求。包含靜音、過載、反相、左右聲道不平衡檢測,所有檢測值可自行設定。音頻格式自動轉換功能,不必人為進行音頻格式的轉換,由程序自動轉換。 2.3 視頻直播系統
和電視不同,廣播的視頻直播成本低廉,直播室安裝三個高清攝像頭,分別對應主持人、嘉賓和全景,音頻取自調音臺的輸出信號,推流到自建的云平臺上,視頻直播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微博、河南廣播APP上呈現,也可以提供給第三方視頻直播平臺。視頻信號源有攝像頭、手機實時拍攝視頻、本地圖片、本地視頻、網絡視頻源等,并能疊加字幕、角標、LOGO。利用智能手機可以輕松實現外場視頻直播,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和河南廣播APP與主持人進行互動。
2.4 媒資系統
歷史音頻資料的數字化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廣播資料部儲存了3萬多小時的各類珍貴的歷史節目,但由于和播出系統不兼容,一直無法被有效利用。該系統建成后,為融合媒體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媒資系統是制作系統的核心,支持音頻、視頻、圖片、文字各種多媒體格式;符合廣電總局的音頻編目標準和視頻編目標準;支持語音檢索、全文檢索、模糊檢索。
3 關鍵技術分析
3.1 制播分離
該系統在制播分離方面做得較徹底。網閘是廣播制播網系統最重要的安全設備,如果將網閘部署在制作網和辦公網之間,把制作和播出作為一個整體放在內網,外網電腦訪問制作服務器的靈活性被大大限制,內外網互通的應用軟件也只能讓網閘廠家來配合開發,會對融合媒體業務的開展形成制約。由此,提出了把網閘放在播出網和制作網之間,完全釋放了制作資源,改變了以播出為中心的傳統思路,以制作為中心,制作系統不僅為傳統播出提供服務,還能無障礙地為新媒體業務提供節目源。
3.2 指紋驗證
播出網采用雙重安全認證機制,該創意來自于三級等保的“雙因素認證”。用戶提前輸入3個指紋,在登錄時通過指紋識別用戶信息,自動彈出用戶名,用戶只需要輸入密碼就能完成登錄,然后進行節目編排上單等操作,提高了安全系數,化解了因密碼泄露而被他人冒名登錄帶來的風險。節目排單需要通過指紋身份驗證,這也是河南廣播電視臺獨有的創意,全國首家引入生物特征身份識別。
3.3 制作系統和RCS播出系統無縫對接
此項技術整合,在全國省級臺是首例。音樂廣播魅力881使用的是RCS播出系統。RCS系統在全國電臺一般都是單獨組網,不和其他系統相連,成為信息“孤島”,數據無法共享,而通過對網閘的靈活運用,把Xstudio制作和RCS播出完美對接,實現了以下兩項功能:①Xstudio制作的歌曲音頻穿透網閘,放入指定位置,可實現歌曲自動入庫;②每個小時的整點資訊穿透網閘,可自動上載到播出單。
4 Always On技術
數據庫采用高可用性Always On技術,集中了故障轉移群集、數據庫鏡像和日志傳送三者的優點。
Always On支持的單位是可用性組,每個組中可以包括一個或者是多個用戶數據庫,數據庫存儲在本地磁盤上,不再存放在共享存儲上,避免存儲成為整個數據庫群集中的單點故障。
傳統的群集技術需要有價格昂貴的共享磁盤——陣列柜,主備切換也需要約1min的切換時間,采用Always On可用性組技術,可以保證播出數據庫永遠在線,保證播出客戶端不出現數據訪問失敗的故障。
3.5 微博、微信語音一鍵發送到CART單
在移動互聯時代,廣播電臺迫切需要提高與聽眾的交互能力,傳統的短信、熱線電話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微信、微博等成為更多受眾首選的交流方式。微信、微博內容抓取能將相關需要的交互數據和用戶數據抓取到數據庫中,讓播出制作環節能簡單快速地使用微信音頻。節目制作者可瀏覽數據庫,也可直接使用微信音頻作為素材制作節目。導播可以對留言音頻預覽、預聽、剪輯、挑選并推薦給主持人,也可將微信音頻審核后發到內網播出軟件的CART/Jingle單上供主持人點播。
3.6 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包括服務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網絡虛擬化。在一臺計算機上同時運行多個邏輯計算機,每個邏輯計算機可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且應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獨立的空間內運行而互不影響,從而顯著提高計算機的工作效率。制作子網采用H3C虛擬化整體解決方案,當物理服務器失效時,可以在另外一臺物理服務器上自動重啟該虛擬服務器,從而實現系統的高可用性,提高主備服務器同步效率。
3.7 實現云制作
制作系統采用云制作模式,工程文件和素材保存在云平臺上,在機房完成語言錄音工作后,可以在任何其他桌面電腦上完成后續的剪輯和效果處理等工作,每個編輯、主持人的個人辦公電腦都可以參與節目的生產制作,提高了節目的生產效率。
3.8 播出站多模式切換功能
每個頻率直播間都配備兩臺播出站,每臺播出站都在本地實時備份有完整的數據庫和最近三天的播出音頻文件。默認狀態下,兩臺播出站都通過訪問主播出服務器完成播出,當主服務器出現故障時,播出站可自動切換至備服務器繼續播出,當網絡出現故障時,播出站則自動切換至本地,訪問本機備份的數據庫和音頻數據繼續播出。通過授權,技術人員也可自行指定播出站的工作模式。在Air5系統中,兩臺播出站已經突破了原來的主備定義,主備只是兩臺工作站的工作狀態。當指定的主播出站播出時,備播出站也在實時同步播出相同的音頻,只不過備播出站是處于啞音狀態;當主播出站出現故障無聲音輸出時,備播出站則立即出聲,并自動將自己重新定義為主播出站,實現無間斷播出。若主持人需要同時使用兩臺播出站播出時,可自己將備播出站定義為普通站,這樣就取消了主備播出站之間的跟隨狀態,兩臺播出站均可獨立操作。
3.9 交換機堆疊
堆疊是指將兩臺或以上的交換機組合起來共同工作,以便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盡可能多的端口。堆疊可以大大提高交換機端口密度和性能。播出子網兩臺核心交換機采用堆疊技術,共同工作,摒棄以往一主一備的工作模式,為播出子網內的設備提供足夠的端口和帶寬。
3.10 安全網閘熱備組合負載均衡
安全網閘是使用帶有多種控制功能的固態開關讀寫介質連接兩個獨立主機系統的信息安全設備。由于安全網閘所連接的兩個獨立主機系統之間不存在通信的物理連接、邏輯連接、信息傳輸命令、信息傳輸協議,不存在依據協議的信息包轉發,只有數據文件的無協議“擺渡”,所以,安全網閘從物理上隔離、阻斷了具有潛在攻擊可能的一切連接,使“黑客”無法入侵、無法攻擊、無法破壞,實現了真正的安全。播出子網和制作子網之間接入多臺安全網閘,采用熱備組互備模式工作,在保證網絡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設備負載均衡,提高網絡傳輸效率。
4 實際應用情況分析
廣播制播系統主要服務對象是廣播節目的制作和播出,能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提供技術支持。河南廣播各頻率陸續上線播出,新舊切換期間運行平穩,沒有出現任何故障,完成了安全播出任務。
由于采用了“云制作”的方式,編輯、主持人的個人辦公電腦都可以參與節目的生產制作,為其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提高了節目制作效率。
此外,還有警廣之聲、國樂悠揚、易象書場、有聲文摘、網絡戲曲等多套網絡電臺用此系統制作播出,加上視頻直播系統和直播互動系統的應用,對廣播融合媒體發展道路進行新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
廣播全媒體生產制播系統主要服務對象是傳統廣播的制作和播出,并能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提供技術支持。在新技術的支持下,產生了如《對話民生》《大醫生來了》等音頻、視頻同時直播,線上線下同時互動的新欄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擴大了河南廣播的影響力,增強了用戶黏性,為傳統廣播在媒體全面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提供了成功的技術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李業柱,胡順境.遼寧廣播電視臺十三五廣播制播網規劃[J].廣播電視信息,2017(4):25-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