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學困生學習態度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就目前各個小學的教學情況來看,每個班級中都會出現部分學困生,這些學生在智商上并沒有問題,導致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僅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還與學生成長的家庭、社會以及本身有關。因此教師要想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就必須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入手。對此,本文就轉變學困生學習態度的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給相關教育人員帶來幫助。
不論在什么樣的教育環境下,學困生的問題始終都是存在的,同時也是無法避免的,雖然這部分學生占班集體中的比例很小,但是他們對班級的影響面廣,活動能量大,這樣一來就會給教師的管理工作帶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阻礙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和構建,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給學校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必須給予重視,針對小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在教學和日常生中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引導,進而幫助這些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這不僅是教師的責任,同時也是全社會的責任。
一、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ㄒ唬﹤€人因素
有極少一部分學生因智力存在缺陷導致學習困難。但是絕大多數學困生都是因為自己的心理不穩定缺乏自控能力,出現學習困難問題。
?。ǘ┘彝ヒ蛩?
家庭環境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造成嚴重的影響,進而使學生在學習方面表現得非常困難。有些家庭父母雖然沒有離異,但是對于孩子太過于溺愛,這樣也會使孩子的性格越發隨意、自我,不懂得感恩和謙讓,進而給班級教育帶來極大的麻煩。除此之外,父母的不良行為習慣也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
?。ㄈW校因素
學校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學習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對學困生經常進行批評和指責,使學困生越來越厭倦學習,逐漸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四)社會因素
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和不正當行為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影響,如網吧、KTV、手機中的不良信息等,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進而導致學生不能將全部精力放到學習上。
二、轉變學困生學習態度的有效策略
?。ㄒ唬┮郧橛耍岳矸?
1.給予學困生尊重和理解。
由于學困生的產生原因來自很多方面,且形成過程是日積月累的,雖然他們外表堅強,但是內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摘下“有色眼鏡”,不論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教師必須一視同仁,在教學中和生活中必須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冷淡和諷刺學困生。當學困生犯錯時,教師一定要就事論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時在方法上也要多加注意,盡量在維護學生尊嚴的前提下進行耐心的教導,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積極改正問題。
2.給予學困生關心和愛護。
由于學困生在學習上存在困難,使得他們經常被教師和學生孤立,長此以往會在學生的內心留下陰影,使其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因此,教師要想轉變學困生的學習態度,就必須給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與愛護,這樣他們才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進而慢慢地改善心理問題,樹立學習信心。“愛”也是一種教學手段,只要將其應用恰當便可以有效解決學習困難的問題,進而使學困生奮發圖強,為我國日后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3.給予學困生鼓勵和贊譽。
由于學困生自身的原因,他們經常會犯各種錯誤,時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和指責。這樣一來,很多學生都只看到自己的缺點,逐漸失去學習的勇氣和信心,使本身原本具備的良好品質也逐漸丟失。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視,努力挖掘學困生的優點,并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學生就可以發現自身的優點,從而幫助自己改變一些不良習慣,慢慢朝著優等生轉變。
另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意積極發現學生的優點,多鼓勵其回答問題,并及時予以評價和表揚,盡可能地將優點放大,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學習和成長。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運動會、書畫展、文藝晚會等機會,給學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然后根據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有助于樹立良好信心,端正學習態度。
4.積極開展合力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一定要避免出現班主任單兵作戰和各科教師單獨教學的局面,應將所有教師聯合起來對學困生實施賞識教育,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教師對學生產生放棄的念頭,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意識,使其能夠積極融入集體學習當中。
在家庭教育中,教師要經常與學生的家長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同時也要積極向家長介紹學生在學校的情況,這樣有利于促進家校共育的開展,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合作,共同找出問題的根源,并予以相應解決,使學困生慢慢走上正軌。
在課余時間,學校要經常舉辦未來發展、理想樹立、人生價值觀樹立以及法制教育等相關講座,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受到感染和啟發,從而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逐漸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政府方面,要加大市場監督管理力度,嚴厲打擊社會上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各類場所,尤其要加大網吧、KTV等場所的檢查力度,為小學生營造出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二)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1.用耐心和恒心面對學困生教育。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因此他們在轉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反復的現象,原因在于學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自身控制力差,缺乏抵御誘惑的能力。因此教師和家長在教育中一定要做好長期準備,不能失去信心,更不能放棄不管,要經常與其談心,幫助學生慢慢樹立信心,改掉不良習慣。
2.用寬容和表揚面對學困生。
在幫助學困生改變缺點、錯誤時要把握好時機,在初期階段給予一定的寬容,不能太過于著急,否則會適得其反。教師要將心態放平和;轉入中期后就要采取寬嚴結合的教育方式,松緊適度批評與表揚相結合,在后期階段可以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再提出些新的要求,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恢復自信心。
3.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導致學困生產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一來,學生就不知道該如何學習。因此教師要針對這個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學習目標,使其明確學習方向,這樣才能慢慢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4.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學困生的大多數學習時間都在班級里,因此教師要以集體為核心,引導全班同學樹立“不拋棄、不放棄”的思想,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之間產生歧視感,使學困生可以盡快融入集體生活中。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困生向好學生學習,充分發揮班級優等生的帶頭作用,使學困生的成績和思想品德都能得到顯著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困生的培養和教育。意識到學困生只是暫時存在的,只要教師對其進行精心的教育,學生的品質和學習成績就會得到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在學困生的教育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選擇科學正確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端正學習態度,進而幫助其從根本上提升綜合素養,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小學生。
(責任編輯 林 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