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的女性反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白鹿原》塑造了眾多年輕一代的反叛者,如白家的白孝文、鹿家的鹿兆鵬、鹿三的兒子黑娃等。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女性反叛者的塑造,相比于男性反叛者,女性反叛者更多了一份獨屬于女性的性別壓迫。深受封建宗法制壓迫的田小娥,出于本能地反叛著社會為自己設定的不合理命運;而自小受過良好教育的白靈,頗為自覺地反抗著不合理不公正的安排。
關鍵詞:田小娥 白靈 反叛 女性
一、本能的反叛者——田小娥
田小娥出身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是一位清末秀才。雖然在小說中并沒有描寫田小娥的家庭教育,但可想而知,出生環境決定她是從心里認同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的。她原本可以做一名相夫教子的“小妾”,可現實的處境打碎了她的幻想。原來郭舉人娶她不是為了睡覺要娃,而只是為了給他泡棗。大女人每天晚上都監視著小娥把棗塞到下身,這種羞辱使小娥進行著本能的反叛,她拒絕這種把人工具化的做法,她把干棗掏出來扔進尿盆里。在這個家里,她沒有受到任何的尊重,她是這個家庭的一員,卻永遠處于一個“他者”的位置。生理需求長期受到壓制,郭舉人每月只有三天時間進小娥的廂房。黑娃的出現給了小娥欲望滿足的希望。這時她出于本能的生理需求,去勾引黑娃,從而成為封建倫理道德的反叛者。她為黑娃端小米稀飯時省去條盤,和黑娃有了第一次身體接觸。然后又假裝摔倒,一步步把黑娃引進自己設下的圈套,第一次跟黑娃有了肌膚之親。田小娥剛開始引誘黑娃是出于生理需求,而在跟黑娃的交往中,她得到了在郭舉人家久未獲得的愛與尊重。直到事情敗露,黑娃逃走,自己被休,短暫的幸福結束。
重新在一起的黑娃和田小娥,回到白鹿村卻不能進祠堂拜祖宗。他們被鹿三趕出家門,只能走進村東頭一孔破塌的窯洞。他們本可以在此處安心過自己的小日子,卻因為政治運動,黑娃出逃,田小娥的生活又一次陷入絕境。她被迫委身于鹿子霖,并作為他的幫兇,拉白孝文“下水”。田小娥以自己本能的復仇心理,無意識地完成了對封建宗法制度的反叛和顛覆。她以自己的身體引誘白孝文,這個被白嘉軒視為自己傳人的人,在引誘面前如此不堪一擊。這讓人不得不懷疑白嘉軒、鹿三等人所珍貴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合理性或堅固性。如果說它堅固神圣,那么身為傳人的白孝文為何如此經不起誘惑。這不是簡單地歸咎于田小娥的惡毒就可以解釋清楚的。田小娥此時本能地或無意識地充當著封建宗法制度的那條裂縫,成為一種顛覆性的力量。田小娥在構陷白孝文之后并不快樂,在這一夜她把尿尿到了鹿子霖的臉上。她不光以本能的復仇心態反叛了白嘉軒的價值,也以本能的善良反叛了與白嘉軒相對立的鹿子霖的價值。勇于反叛宗法制度和封建道德的田小娥注定要冤屈地死去。她的死是封建宗法制對反叛它的人,特別是女人的一次徹底的圍剿。
田小娥的反叛沒有隨著她的死而宣告終結,她的冤屈的魂靈為白鹿原帶來一場空前的大瘟疫,并借鹿三的口說出自己的不滿與冤屈:“我到白鹿村惹了誰了?我沒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沒偷扯旁人一把麥秸柴火,我沒罵過一個長輩人,也沒搡戳過一個娃娃,白鹿村為啥容不得我住下?……”死去的小娥借鹿三之口為自己也是替那些在封建宗法制度下被殘害的女性發聲,借此再次展示自己本能的反叛性。然而,這樣的反叛相對于強大的以男性為主導的封建宗法制度而言,是微弱和無力的??伤吘故拱茁乖系娜藗儎訐u過,懷疑過,并差一點就屈服在她的腳下。身為宗法制化身的白嘉軒用一座六棱磚塔,鎮壓了田小娥。這宣告了田小娥反叛的徹底失敗,同時也把自己反叛的精神實體化為那座六棱磚塔。
二、自覺的反叛者——白靈
白靈出生時,伴著一聲百靈鳥的清脆叫聲,因而得名“白靈”。白靈是白嘉軒的小女兒,白嘉軒對兩個兒子嚴加管教,卻對這唯一的女兒無論如何也冷不下臉來,而且頗為偏愛。這使得白靈可以在封建宗法環境下自由地成長,思想上未受過多的封建思想的毒害。白靈的反叛個性是從小就有的,一次奶奶給她講白鹿的故事。她本能地發問:“白鹿是大腳還是小腳?白鹿她媽給白鹿纏不纏腳?白鹿腳給纏住了蹦不起來飛不起來咋辦?”她是白鹿原上第一個讀書的女性,讀書使白靈得以開掘出自己的智慧,也為日后自覺的反叛個性奠定了基礎。她幾乎過目不忘,而且毛筆字寫得極好。長大后的白靈第一次自覺的反叛出于自己想進城讀書被父親拒絕,她完全沒有弱女子的軟弱可欺,而是選擇逃離這個禁錮她的家庭。直到父親到城里尋她,她決絕地以死相威脅,逼走父親。白嘉軒這個封建家族的代言人,面對白靈的反叛行為竟毫無辦法。白靈這個封建宗法社會中的邊緣人,卻以自己自覺的反叛昭示著解構性力量的存在。她反叛著父親的權威,對封建社會給予女性的角色定位“女子無才便是德”表現出一種自覺的反叛與不認同。
白靈是新文化孕育出來的新女性。面對封建包辦婚姻,白靈自覺的反叛行為以其有效性在白鹿原上絕無僅有。白嘉軒把白靈關在家中,要強迫白靈嫁給王家。白靈寧死不屈在屋里大聲歌唱,之后掘洞逃跑。同樣作為封建包辦婚姻反叛者的鹿兆鵬,卻一次又一次地屈服于父親和爺爺的強硬措施。在兩者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明顯地覺察到白嘉軒對這唯一的女兒確實冷不下臉來。白靈自覺的反叛行為得以取得勝利,與自己的抗爭不無關系,但更重要的是憑借她的女兒身份所獲得的赦免。在那個封建社會里,在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時代,她為自己找結婚的對象。她與鹿兆海私訂終身,之后又因政見不合而分開,分手時頗為果斷沒有拖泥帶水。鹿兆鵬與白靈做假夫妻,雙方日久生情,是白靈主動表達愛慕之情,把關系挑明。在婚姻愛情方面,她自覺地反叛封建社會中女性的被動地位,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白靈自覺的反叛行為是娜拉原型的某一變體,她走出封建家庭后將全部熱情投入到革命理想當中。教會學校停辦,白靈在鹿兆海的慫恿下參加了國民革命培訓班。她并不懂得革命的真諦,只是被革命的趨勢裹挾著向前走去,最終在一次肅反運動中被活埋。在關押期間,白靈也并沒有屈服于肅反小組,她自覺地反叛著強加到自己身上的罪名,抗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田小娥、白靈反叛個性差異的原因
田小娥、白靈都出身于傳統封建家庭。小說里對田小娥的閨閣生活并未描寫,不過我們可以從文本推測出小娥并未受過良好的教育,接受的只是傳統封建社會對女子的道德要求。白靈雖然也出身于封建家庭,但白嘉軒對她頗為溺愛,他嚴格管教自己的兒子,卻對女兒放松管理。這使得白靈在封建環境中可以健康地成長,較少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長大后她受兩位表姐的影響,到城里接受新式教育。由此造成了兩者反叛個性的差異,一個面對不公的命運本能地反叛,一個自覺地反叛違背自己意愿的安排。因為未受過新式教育的熏陶,田小娥接受封建婚姻嫁給郭舉人做小妾。這時她滿心希望自己能做好一個小妾,但在郭家的非人待遇很快打消了她的念頭。面對如此境遇,難得的是她的內心沒有麻木沒有認命,出于本能地反叛著命運的安排。因為新式教育的缺失,田小娥不會做出白靈憤然離家的行為。而接受過新式教育的白靈,面對封建婚姻時,自覺地反叛父親的安排。
兩人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不同。田小娥的自我意識遠遠沒有覺醒,她總是依附于某一個男人,從郭舉人、黑娃、鹿子霖到白孝文。她總是把自己的命運交付到男人身上,并用自己的身體作為交付的籌碼。這種以身體的付出為依附條件的生活邏輯遭到打擊時,必然只能以本能的反叛來進行殊死反抗。白靈的自我意識是覺醒的,她從不把自己的命運交付到男人手中。當從小溺愛自己的父親違背自己意愿時,白靈選擇了反叛。即使面對深愛著自己的鹿兆海,當她發覺兩人的觀念日益沖突時,決然地離開鹿兆海,選擇與自己合得來的鹿兆鵬。個體意識的覺醒差異,導致田小娥和白靈反叛個性的差異。
陳忠實描寫了在傳統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下勇于反叛的兩類女性代表:一類是以田小娥為代表的本能的反叛者,一類是以白靈為代表的自覺的反叛者。作者借兩位女性主人公的遭遇和悲劇性命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同時,也通過兩位女性反叛行為的描寫,無意識地顛覆了以男性為中心話語的封建制度。作者極力地想要為在封建社會中被壓迫的女性發聲,這在無意中卻禁錮了女性形象的描寫。田小娥的形象固然飽滿豐富,卻也只是一個控訴封建社會吃人本質的載體。白靈最終死于一次肅反運動中,這固然是人物不可避免的歷史結局,卻也表現了陳忠實這個男性作家對反叛了的女性未來生活的想象極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9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