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如何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關系到教學的質量,關系到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而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有賴于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本文主要從如何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實效性來闡述,希望能為讀者作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一點經驗的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049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當前的新課程理念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科素養,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這為我們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指明了方向和目標。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
  一、做好課前準備,提高實效性
  落實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設立科學的、簡潔的三維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后,教師要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學什么、不學什么,學習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預測學情;把能幫助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集中時間,整合問題,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體會、感受、積累、運用,進行聽說讀寫的歷史與社會實踐。
  教師要結合歷史與社會課程的需要和學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豐富的圖書與網絡資源,搜集完善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材料,讓學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進入最佳學習情境。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歷史、新聞圖片、文字資料拓展歷史與社會課堂,整合好課內外資源,實現多種教材的整合,拓寬學生歷史與社會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二、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實施
  1. 有效的講授。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的方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在上課時,首先可以考慮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好的講授總是會保持和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的輕松,又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并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最后還要注意語音語調的節奏,抑揚頓挫,富有變化,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
  2. 合理的提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講過一句名言: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在課堂上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所提問題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所提問題的內容應包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以八年級《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為例,其重點是“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難點是“伊斯蘭教創立的歷史背景及其在阿拉伯帝國建立中的作用”。教師就要圍繞這些內容巧妙提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只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提問,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才能激發學生不同角度的思維,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2)提問應具有一定的深度。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積極的思維,又要使學生通過努力達到“最近發展區”“跳一跳,摘桃子”。而那些太淺顯的問題,或者過于困難的問題在課堂中應盡量少問。(3)提問應具有探究性。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提問題應有一定的探究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問題后,教師還應留下具有生活化和探究性的空間,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去探究。如在教授九年級《世界貿易組織》后,可以提些這樣的問題:在國外頻頻對中國反傾銷背景下,對我國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存在哪些挑戰?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請你為從事鞋類外貿企業的發展制定一份合理的經營戰略等等。像這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課余去探究,提高學生的能力。(4)提問應把握時機。提問要選擇恰當的時機,要與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一致,努力抓住學生處于“憤”“悱”狀態的最佳時機,進行提問。提問的課堂時機:一是學生學習情緒需要激發、調動的時候;二是學生研究目標不明、思維受阻的時候;三是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時候。
  3. 有效活動。課堂活動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課堂活動時一定要注意采取的形式和設計的內容是否有利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科素養的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是靠點點滴滴和長期持之以恒的教育、實踐積淀、整合而成,平時的課堂訓練和積累至關重要。因此,課堂活動一定要注意實效性,應以扎扎實實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發展為目標。
  4. 積極有實效的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思維閃光點,給予及時、適當的肯定和激勵,讓學生的積極性得以發揮;對學生的錯誤結論明確地加以指正,使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讓學生對知識有新的認識,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思辨能力;對學生學習上的不良表現不作簡單的批評,而是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注意理解學生的煩惱與痛苦,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評,其他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5. 有效的作業。平時課后作業,練習或課堂的復習題都能體現課堂效率及學生掌握的情況。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可追求數量多,要結合學生自身水平選擇一些難易適中的練習,讓他們通過練習掌握講授的知識和規律,舉一反三,在優化練習中求快、求好,發展學生的能力。
  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作為教師責無旁貸。作為一線教師,應增強自身的責任感、使命感,應認真學習、領悟、尊重科學的認知規律,不斷探索,大膽創新,就一定能夠開辟課堂教育教學的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崔允漷.核心素養與教學改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 玉華.“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 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ㄗ髡邌挝唬赫憬∥某煽h玉壺中學   325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7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