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它能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獲得發展,應該成為所有教師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本文試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問題作一些探討,可以從精心設計、研讀文本、品味語言、讀寫結合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語文教學;研讀文本;品味語言;實效\
在新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也隨之不斷的發生改變。因此,當今的課堂學生動手操作的多了,發揮交流的多了,表現展示的多了,課堂上時常是一幅忙碌熱鬧的景象??墒窃谖覀兘虒W后卻經常、也應當反思一個問題:在這40分鐘里,學生究竟收獲了多少?用另一句話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
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怎樣更好地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如何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擺在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嚴峻問題。要構筑有效的語文課堂,實施有效的語文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目標,精心設計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習慣;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及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說,中學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維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全面發展。
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燕子》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1、會讀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認讀“伶俐、橫掠”等詞語。強調多音字圈、散和桿。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3、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的美好。教學步驟的安排,第一課時重點完成目標1和目標2,第二課時重點完成目標3。
這樣的設計,沒有繁復的框架,清水芙蓉般的質樸,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識類型和能力模型完全顯現出來,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是最儉省也是最有效的家常做法。
二、研讀文本,把握主題
深入研讀文本,準確地解讀文本,這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所在。對文本的解讀,忌淺——淺嘗輒止;搬——急于看教參中的“教材分析”,用別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讀;偏——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課文上,而是漫天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大量補充圖文資料,造成了“泛語文”的偏向。
很多時候,對課文主題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不是那么簡單的。有的課文主題思想明顯,有的蘊含在字里行間,要認真鉆研,多讀些參考書,從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上,從作者的其它作品中,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握其人文內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上好一堂課,你一輩子都在備課。”所以研讀文本是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是語文老師一生都必須修煉不止的看家功夫。
三、推敲字詞,品味語言
教材中的選文,語言規范而且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背誦、記憶、吸收、積累。因此,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吸收規范的語言,要將語言的規范性、生動性體現出來,使學生讀懂詞句,好的片段、課文要朗讀、背誦。
在教學《燕子》時,設計問題:課文抓住了哪些景物來寫春天?讓學生邊讀邊勾畫有關詞語。進一步引導學生感知“輕快有力的翅膀”“伶俐可愛的小燕子”“曠亮無比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面”等詞句的魅力,想象畫面,體會體會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的美好。教學《花鐘》的第一自然段,抓住“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钡葍灻勒Z句,引導到學生品味句子中的“欣然怒放”“蘇醒”,體會擬人修辭的作用,感受花兒開放時的不同姿態和情感。而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活躍,學習興趣高漲。
要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任務,關鍵在于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發揮語言的魅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有靈魂的。語言和思想、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的統一體。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過語言才能表達出來的。葉圣陶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講得非常清楚了。他說:“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區別之處,除了文法、修辭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獨立固定的材料來的?!?所以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就是要發揮語言的魅力。
四、讀寫結合,堅持練筆
閱讀文本,特別是閱讀名家名篇,既要學讀,又要學寫。所選的閱讀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學生吸取和積累下大量的規范而優美的語言,為作文打基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如何觀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構思,遣詞造句等方面學習文章的寫法,在閱讀課上體現讀寫結合,加強課堂小練筆。
《花鐘》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后小練筆:仿照課文中表達鮮花開放放語句,寫一寫你喜歡的花。這有效地承接品味優美語句,靈活地運用修辭手法的教學內容,而及時的訓練,進一步強化了寫作能力。
要始終貫徹讀寫結合的原則,尤其要強調說和寫的訓練。大作文以外,要重視平時結合閱讀的小練筆。我一直主張在每一篇課文講讀過程中,除了讀書之外,要有10-15分鐘的時間進行聽、說、寫練習,就是由讀遷移到聽、說和寫,可以是內容的遷移,也可以是語言形式的遷移。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設計仿寫、改寫、擴寫、續寫等練筆實踐。小練筆的設計,非常有意義,不但練習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更說明只有學生真正有了感受,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遠非上述的幾點,它涉及到各個方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研究》;2011年第5期
[2]《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7年第7期
[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建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