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課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分課堂屬于一種現代新型教學方式,在分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給學生,一部分給教師。通過交互式教學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英語知識內化。因此,本文將主要探討分課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為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率提供合理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分課堂;高中英語;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2-0085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動,傳統僵化的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現在教育的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能完全地理解與吸收教師所講內容,不利于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提升。因此,如何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得學生能有效地吸收知識點,這是現代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教育實踐與研究發現,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采用分課堂教學形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升英語教學的效率。因此,對分課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分課堂的基本理念
1. 分課堂的基本概念
分課堂是我國自主創作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分課堂的核心觀念是“對分性”。分課堂將課堂時間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時間給教師教課,另一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學生可以與小組間討論開展互動式教學。教師講授、學生內化吸收以及學生討論是分課堂的三個過程。在分課堂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討論的時間分開,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吸收知識,最后組織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討論。
2. 分課堂的教學模式
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鮮明地劃分為三個階段。(1)教師講授。在這一階段,教師在課堂上將教學的主要內容、基本知識點、重點知識講授給學生,對長句難句進行有效分析。在這一階段,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翻譯的技巧進行訓練。在講授過程中,教師要控制講授的范圍與時間,只是講解主要的知識點,不會全面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各種細小的知識點。(2)學生內化吸收階段。教師將課堂主要的知識點講解完成以后,會相應地布置一定的作業,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其獨立完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在學生內化吸收階段,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能充分地發揮自身的積極性進行英語學習。在這一階段能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將自己的獨特認識記錄下來,為下節課堂的英語討論奠定基礎。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會直接影響課堂討論的實際效果。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全面系統性原則,對作業進行有效反饋。(3)課堂討論階段。在討論階段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扮演指導的角色。在討論過程中如果使用全英文談話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以將教材中的重點詞匯以及句型呈現出來,并加以適當的解釋。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與讀寫的能力。教師要讓學生在討論階段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及時地發現學生在討論階段所出現的問題,并進行評價,促使學生的談論參與性進一步提升。
二、分課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探討
1. 課堂活動的轉變
教師如果詳盡地講解知識點,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會受到一定的阻礙,沒有上升的空間。但是,如果教師只是講解教材內容的框架、知識重難點以及相關內容的基本概念,同時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消化的時間,學生利用這些時間進一步思考教師所講的內容,教師適當地給予學生評價與指導,這能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采用分課堂形式,學生對英語學習進行自主性的安排,明確課堂教學以及討論的內容,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理解,最終提升英語學習的效果。
2. 師生角色的變化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課堂,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占有絕對的權威,學生處于被動地跟隨教師聽課的狀況。但是,分課堂教學模式中,完全轉變了學生的角色。分課堂教學模式有效維護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由知識的接受者向掌控者方向轉變。教師在課堂上扮演引導者與評價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適當地指導。這種師生角色轉變的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學生高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提升。
3. 評價機制的轉變
在傳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考試的結果,沒有意識到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采用這樣的評價方式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分課堂的教學模式便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式,不再以單一的評價方式作為評價標準,在評價過程中也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分課堂教學模式的評價方式具有多元性,將學生平時表現、學習態度、參與討論的次數等因素都歸入到考核的標準中,實時地監控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分課堂運用于高中英語教學課堂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知識內化,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提升。因此,教師要合理采用分課堂教學模式,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楊淑萍.王德偉.張麗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師生角色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7).
[2] 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5(5).
[3] 王 芳.對分課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9).
(作者單位: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高級中學 3258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