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引入中學通用技術教學的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通用技術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性的學科,包含三個必修模塊和六個選修模塊,由大量基礎性技術知識構成。教材內容涉及數學、物理、藝術、材料、工程等學科知識,對于師生的教與學均有較大難度。筆者經過調查后發現,長期以來,有部分學生對于通用技術的學習存在一定困難,這種狀況顯然與課改中要求提高中學生技術素養的目標有一定差距。如何讓學生更為有效地學好通用技術、提高技術素養,對廣大通用技術教師而言是不小的挑戰。“微課”這一教學手段的出現為廣大教師提供了新的途徑,本文以蘇教版通用技術必修教材為例,來探討微課引入技術課堂教學的一些問題,為中學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方式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微課;通用技術;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1-0088
一、“微課”的特點分析
1. “微課”之“微”,時間可以有效精簡?!拔⒄n”可以針對教學中某一知識點或環節,以語言講解配合PPT的形式在短時間內提煉教材、突出重點、提高學習效率。
2. “微課”之“巨”,內容可以靈活整合。由于通用技術教材涉及學科知識面廣、課堂重視學生的技術體驗等特點,教師需要準備較多的素材(包括視頻、圖片、文字等),并設計課堂試驗活動。如果沒有有效整合,課堂容易出現“形散且神散”的狀態,不容易突出重點和把握主旨。“微課”可以圍繞教學中心將素材及教師講解高效地整合在一起,也可以將教師的示范試驗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留下較多的課堂時間給學生進行操作并進行比較。
3. “微課”具有重復利用的特點。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只有通過復述的方法才能將短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傳統教學主要在課堂上完成,“微課”的出現打破了這種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教師的講授可以多次重復的利用,學生也可以在課下通過網絡有選擇的重復觀看并進行反饋,在增強師生交流的同時將短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
二、“微課”的制作和使用
1. 制作方式的選擇。微視頻的設計和制作對于初次接觸的教師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本文推薦兩種筆者常用的方法,望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1)微格教室錄制。目前,微格教室已在廣大中小學得到普遍推廣。教師在微格教室錄制“微課”通常只需要PPT配以講解即可同軌采集音頻與視頻信號,亦可切換板書及添加字幕。優點是操作便捷、省時省力、畫面及聲音穩定清晰。
(2)手機錄制。手機錄制靈活方便,時間和地點不受限制,可以作為部分材料的有效錄制手段。那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采用手機錄制呢?第一,聽課。在聽示范課、展示課時,可以將專家教師的課堂重點環節提前預判并用手機進行錄制,后期處理保存。第二,學生活動環節。學生的課堂活動可以有選擇的記錄,后期整理保存。第三,動手操作環節。師生的動手操作可以用手機拍攝,無論成功和失敗,都是很好的視頻素材,比文字的描述更加生動直白,后期亦可有進行刪減保存。
2. “量”的把控。從這幾年的微課大賽參賽作品來看,不少微課被上成了錄像課,基本是常規課堂的部分翻版和再現。這些作品中并沒有優選出教材的知識點或環節,而是在短短的十多分鐘時間內呈現多個知識點和環節,與“微課”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馳。
筆者認為一節好的“微課”不應該包含很多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應做到“小題大做”,即教師通過多種手段或途徑將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或者知識點詳細展開,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里講清楚、講透徹。
三、微課引入課堂教學的實施建議
1. 注意微課的分類
作為微課資源的設計者和課堂教學的實施者,通用技術教師應當注意到微課內容的選取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對象和內容展開。在微課的設計與制作環節中,在根據通用技術實際教學需要,將微課進行分類,以便更好地為課堂服務。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及實踐探索,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將微課設計成如下幾種類型。
(1)圖文詳解型:將教材的重難點及拓展素材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展開,以講授為主。
(2)試驗演示型:教材中設計的部分演示實驗耗時較長,在課堂上很難完整演示。教師可以課前將自己的實驗完整錄制,加以精簡處理,保留重要步驟和細節。必要時可保留錯誤的操作步驟加以對比。
(3)情景設計型:根據教材設計情境教學,激起學生對技術學習的熱情和探索技術的欲望。
(4)案例講解型:針對重要案例,展開提問、分析和拓展講解。
以《技術與設計1》為例,筆者結合四種微課類型展開教學,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特別是第二章、第五章和第七章中的難點小節,微課的引入方便了學生更直觀地接觸技術及更深入的理解技術,大幅度降低了學習難度。
2. 注意學生的反饋
目前,將微課引入課堂教學尚處于摸索階段,這種教學方式具有一定優勢。但如何具體操作、效果如何,還需要大量的嘗試和總結。因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反饋顯得尤為重要。下表是筆者階段性教學后設計的調查問卷,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建議將在未來的教學中進行改進。
(5分表示非常有幫助,4分表示很有幫助,3分表示有部分幫助,2分表示有較少幫助,1分表示有極少幫助。)
從該階段調查問卷中看出,19.73%的學生認為微課引入課堂對激發學習興趣非常有幫助,60.11%的學生認為很有幫助,兩項相加約80%左右。42.73%的學生認為微課引入課堂對幫助理解難點技術環節非常有幫助,41.19%的學生認為很有幫助,兩項相加約84%左右。49.19%的學生認為微課引入課堂對幫助更深入的技術課非常有幫助,42.74%的學生認為很有幫助,兩項相加約92%左右。51.89%的學生認為微課引入課堂對幫助提高自學能力非常有幫助,38.61%的學生認為很有幫助,兩項相加約90%。同時也發現6%的學生認為微課引入課堂對幫助理解難點技術環節有較少幫助,8.93%的學生認為微課引入課堂對幫助提高自學能力有較少幫助。
在與學生的訪談中,學生充分肯定了微課教學的優點,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有:“引入微課后師生互動有所減少”“微課教學需要做好預習,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更有效果”“手機制作的微課清晰度和穩定度有待提高”“在觀看錄制演示試驗的微課中學生的觀看角度受限制”“建議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添加文字”等。
隨著廣大教師不斷地深入研究和探索實踐,微課教學的使用必將愈發成熟和科學。但從微課的自身特點和中小學教學現狀分析,微課教學可以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力輔助,但卻不可完全代替。
微課引入課堂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材中重難點的攻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個性化教學能力的發展都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將來,微課引入常規課堂可能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及一種新的課程變革,這仍然需要廣大同行不斷努力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中學 215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1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