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課提升高校教學效率的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計算機網絡與應用”課程是一門抽象但又強調實踐性的專業基礎課程,其存在知識點多、含義深、理解難等特點,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科學合理地應用微課可以有效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微課;計算機網絡與應用;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9)09-0105-02
● 引言
“計算機網絡與應用”課程是一門抽象又注重實踐性的課程,但在高校教學中因為受設備數量和實驗課課時的限制,一般強調理論知識的講授,實踐操作練習不是很多,學生無法獲得實際的操作感受,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就不深刻,甚至會漸漸喪失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認為,制作一些典型實驗的微課是有效的解決辦法。學生通過對課程相關實驗微課的學習,能實現知識的遷移,學習質量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增強。
● “計算機網絡與應用”微課的設計
1.前期分析
?。?)學習目標分析
在微課設計之前,首先要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重難點是什么,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方法,不斷增強微課設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與應用”課程大多是在大學二、三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多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愿意嘗試新的學習方式。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程主要包括廣域網、局域網與城域網的分類、特點,典型系統以及網絡互聯技術和互聯設備等,教學內容較為廣泛,理論相對深奧。
2.微課開發
(1)內容選擇
“計算機網絡與應用”課程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因此,筆者選擇了其中八個較抽象難懂的內容,將其制作成微課來輔助課堂教學。這八個微課分別是雙絞線的制作、認識虛擬局域網、DNS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DHCP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IIS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IP子網的劃分、FTP服務器的安裝配置以及OSI參考模型的工作原理。
?。?)制作軟件
筆者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運用到了三款軟件:Flash,一款常用的二維動畫制作軟件,通過腳本的編制可以實現場景的互換、頁面的跳轉等功能;Photoshop,一款平面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筆者借助該軟件對整理好的圖形圖像材料進行裁剪、拼接、美化等一系列的處理;Camtasia Studio,一款屏幕錄制軟件,筆者借助該軟件進行講解步驟、聲音和視頻的錄制等。
?。?)開發流程
微課的制作筆者采取以下三個步驟:①查找相關的材料,包括圖片、文檔、視頻、音頻等;②采用圖像、音視頻處理軟件對材料進行加工修改;③制作課件,選擇Flash或WPS軟件進行課件的制作,將選擇好的圖片導入Flash的庫中,將庫中的材料拖至舞臺中央進行動畫的制作,包括傳統補間、補間動畫等的插入以及幀的添加刪改等。針對WPS軟件,新建好空白文檔后對文字、視頻、圖片等進行一系列的添加、修改,借助WPS的動畫播放功能,為整個課件設置播放效果。
?。?)后期處理
將制作好的課件在Camtasia studio軟件中進行錄制和講解,錄制好之后導出為MP4格式的視頻,可對視頻進行渲染、剪輯、拼接、添加特效、配樂配音等一系列操作。
● 作品實現與展示
由于篇幅限制,筆者僅展示一個微課的截圖。圖1是“認識虛擬局域網”微課的導入界面,該界面中,通過羊圈圍欄的故事引出虛擬局域網,整個界面配有卡通動畫小羊、紅花綠草等,色彩搭配清新明快,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圖2是描述通過羊圈圍欄技術將很多計算機分隔成若干獨立的區域的場景截圖,若干未被劃分虛擬局域網的計算機在通信過程中會有信號的干擾和影響,需要采用VLAN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此處的“圍欄”與“VLAN”諧音,此微課的后續將引入即將要講解的知識點,即VLAN技術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 微課輔助教學的效果
對“計算機網絡與應用”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了解之后,筆者在開設此課程的年級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師生在此課程的學習中對微課的需求。此次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
通過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學生認為“計算機網絡與應用”課程知識抽象,難以理解,內容枯燥,自己學習起來比較困難,而借助于教師制作的相關微課,提高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的自信,對知識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加深,認為在“計算機網絡與應用”課程的教學中使用微課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張曉君,李東哲,陳雷.微課程視頻制作中的注意引導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3(8).
[2]于澤元.論課程變革的綜合理解模式[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2).
[3]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4]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5]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
[6]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等.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1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重點項目“以服務地方文化產業為導向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2017094)研究成果,2016年山西大同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XJG2016106研究成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9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