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有關的教育部門在保障城市教育水平穩定發展的同時,將教學重點逐漸轉移到農村,并給予其高度的重視,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相關的學習知識,還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運用新穎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以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為例,對在其中應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合理的教學策略,以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
引言:
物理是學生初中階段學習的重要課程,有效的物理學習能夠和高中物理課程進行有效的銜接。由于農村教師缺乏一定的專業素養,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與時俱進,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率。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時,能夠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使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
要想充分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小組進行合理的分配,在分配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以及個體差異性,并且還要讓學生之間互相信任,建立起積極互動關系,每個人要明確并積極承擔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務中的責任。實施小組成員的優化組合策略是合作學習能否有效的前提,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完成的互助性學習。作為物理教師應充分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成績、個人愛好、個性特征和家庭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分組。一般說來,合作學習的分組以互補性為原則,互補能增進對不同人的了解,從而增強合作的興趣和共享性,使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增多?;パa的分組就是要男女生搭配,學習基礎好、中、差學生搭配,能力不同的學生搭配,不同特長的學生搭配,不同家庭環境的學習搭配。每組中一定要包含各個層次的學生,并且各個小組的總體水平相當,這樣才能在各個小組展開公平的競爭。小組建立后,首先選出小組長,然后共同討論確定本組的口號和目標,并以手抄報的形式張貼到后邊的黑板上,最后每個小組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有效的分工。例如誰負責組織討論或實驗、誰負責具體操作、誰負責作記錄、誰負責主要回答老師或其他小組的提問等。這種分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可以針對不同的課程輪換角色,這樣可以讓其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訓練自己,讓每位學生均衡發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促進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養。
二、建立有效的小組合作討論規則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在物理課堂進行小組討論時,需要相關的規則進行制約,使學生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討論,從而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劃分。例如,第一階段是獨立思考,有思考才有發言權,理科更是如此;第二階段是組內分層討論,在這一階段,每個小組內同種層次的同學可討論,交換意見;第三階段是跨層次交流,低層次無法解決的問題向高層次請教;第四階段是組內匯報成果,在這一階段,小組內匯總討論結果,并委派一名同學到講臺上向全班展示本組的成果,這時全班同學認真傾聽,如有異議,等該同學講述完后方可舉手。
三、激發小組之間的相互競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要想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僅靠建立有效的小組合作討論規則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激發小組之間的相互競爭,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進步的動力來自于小組間的相互競爭與相互學習,在與其他小組的競爭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后對每一個組員提出努力方向和期待的目標。小組競爭很能在小組內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齊心協力為小組的榮譽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而且由于以小組為單位,參與面更廣,競爭更激烈,獲勝人數也更多,組內的困難生也有了獲獎的機會,能體會到成就感。例如,某位同學每次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分組后拖小組的后腿,導致其所在的小組得分總是不理想。為了提高自己小組的競爭力,組長和其他組員,陪著他一起做作業,監督他的作業,和他一起預習、復習,從而使這位學生的成績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及時評價,對小組合作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組內自評和組組間互評,使其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教師在引導小組自評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總結取得的成績和經驗;二是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小組之間的互評,應總結出個小組的優點和不足,達到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的目的。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能包辦代替,要始終傾聽學生的發言,起到觀察者、引領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對學生在活動、實驗、制作、討論等方面的表現進行及時評價和鼓勵,可以激發學生再接再厲、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評價時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鼓勵學生互評、自評、師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學習評價的積極作用。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感,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符合我國教育部門的要求,同時也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龔凡履.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初中物理教學與研究,2014,(08):120-121.
[2]李鳳麗.淺談如何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12):33-36.
[3]郭硯冰.物理課堂學生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重慶教育出版社,2015,(09):140-142.
[4]李炳瑞.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6):102-1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