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幼兒教育受到了教育領域中越來越多的重視,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成為了幼兒教育中重要任務。因此,教師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應積極更新教學理念,考慮幼兒的認知規律,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進而開發幼兒智力、鍛煉幼兒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為幼兒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對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進行深入分析及探究,并提出相應教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眾所周知,幼兒時期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提升幼兒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在幼兒教育中,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使幼兒學會溝通交流,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同時也能活躍幼兒的思維,增強幼兒的記憶力。所以,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針對幼兒的心理狀態,靈活選取教學方式,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準確、積極主動地表達想法,并幫助幼兒不斷積累詞匯,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聯系實際生活,促進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語言是人類之間溝通交流、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不同的教育階段都在積極落實新課程改革的任務目標,其對幼兒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新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幼兒教育理念也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和創新,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合理的教育情境,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雖然沒有較多的閱歷,但是在生活經驗方面有著一定的積累,如果能夠將語言表達訓練與生活實際事件進行有機整合,幼兒就會主動積極地投入到語言交流中,為每一位幼兒表達情感和思想搭建平臺,讓他們能夠在自由的環境中進行語言表達。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給幼兒講《泰迪的故事》,并配上舒緩的背景音樂,讓幼兒體會到故事中師生之間的感情,豐富幼兒的情感。隨后,教師可以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幼兒園生活,充分地進行思考,并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得他們能夠在語言交流互動平臺上有效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構建師生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
二、在故事情節中融入新詞匯,增加幼兒的詞匯積累
在幼兒教育中,增加幼兒的詞匯量積累對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具有積極作用。詞匯是形成語言的基本因素,如果幼兒缺乏詞匯量的積累,那么幼兒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定的障礙,使其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阻礙了幼兒的發展和健康成長。所以,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中,要注重豐富幼兒的詞匯量,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積累詞匯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需要在日常的學習和實踐中總結和積累,不可急于求成。對此,幼兒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和指導能力,加強對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和學習特點的總結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制訂引導幼兒積累詞匯的教學方案,用自己的細心和耐心來指導幼兒在日常學習當中積累和應用這些詞匯,通過多種詞匯的積累來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例如,幼兒教師在為學生講授《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一童話故事時,要善于運用生動形象并且簡單易學的詞匯來進行呈現,比如,美麗、溫柔、善良、深情等,使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詞匯。
三、鼓勵幼兒勇于表達,樹立幼兒自信心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革。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經常將教學重點放在幼兒的專業知識講解上,反而忽略了幼兒的學習狀態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針對以上的情況,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在為小學生講述《龜兔賽跑》一課時,教師首先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利用多媒體為幼兒播放龜兔賽跑的片段,然后讓學生根據龜兔賽跑這一個故事談一談自己的看法,說一說自己在這一則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道理。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利用生動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故事中各種動物的形態和表情,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會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度,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進行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幼兒不愿意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這時教師便可以鼓勵這些幼兒進行相互交際,對于一些比較靦腆的學生,教師在課下要與其進行深入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究竟在想什么。如果幼兒遇到了什么困難,教師就要盡全力幫助幼兒解決困難。同時在課堂中開展教師與幼兒互動的模式教學,教師要帶動起全班學生的討論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可以參與到課堂中的討論中來。
四、采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幼兒主動性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對具體的、直觀的、生動的形象比較容易理解,但受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他們對抽象的文字符號所描述的事物因沒有生活閱歷而不易理解,這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把這些事物逼真地再現,使幼兒對事物、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達到理解、學習的目的。例如,在語言活動《你問我答》中,兒歌中描述的螢火蟲許多孩子沒有見過,通過觀看大屏幕,孩子們看到螢火蟲后都指著畫面說:小蟲子!飛呀飛的!是亮的!像小燈籠……幼兒不僅增長了見識,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新鮮直接的形象還促使兒童去表達所見,陳述認知。又如,有一節課是學習方位詞,我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捉迷藏》,其目的是通過練習方位詞的使用來提高表達能力。幼兒在觀察動靜交替的畫面和尋找小貓、小狗、小雞和小鴨所在的地點時,由尋找到的歡快引發表達的需求,在情境中努力地表達自己的所見,很好地掌握了學習的內容。
結束語:綜上所述,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與心理狀態,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匯積累,并積極開展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提升育兒水平,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月芳.多元陪伴靜候花開——幼兒園“陪伴教育”初探[J].好家長,2015,(23):36-38.
[2]屈芳.家園活動重在引導家長參與[J].寧夏教育,2015,(10):20-21.
[3]趙芳芳.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探析——以小班早期閱讀活動《三條魚》為例[J]. 基礎教育研究. 2014(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