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學英語活動教學創新模式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穎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育行業的發展?;顒咏虒W法作為眾多教學模式中的其中一種,一經采用,便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歡迎,起到了優異的成效。尤其是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活動教學法的應用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英語課堂,激起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課堂環節當中主動思考,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教學;創新模式
英語作為三大主課之一,同樣也是一門語言,擁有者獨特的文化魅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環節當中不僅要對學生的詞匯量以及語法等方面進行訓練,還要注重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對語法的運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發展創造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創建高效的英語課堂,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思想和學習態度。在經過大量的實踐與探索之后,教師將活動教學法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的便是小學英語活動教學創新模式的應用。
一、開展活動教學創新模式的意義
所謂“活動教學法”,顧名思義,便是利用組織活動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巨大的好處。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劃分非常顯著,學生只是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被動的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記錄,教師占據了絕對的主動地位。長期下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必定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排斥心理。而活動的教學法的應用恰好與傳統教學模式相反,它注重的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打造動態的課堂,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進行學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自制力方面普遍較差,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在課堂上很容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活動教學模式,創建趣味課堂,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環節當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開展活動教學創新模式需要遵循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開展活動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并不是教師。在進行活動之前,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立不同的任務目標。只有將活動范圍面向全體學生,才能夠起到活動教學法應有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實踐性原則
前面提到過,英語作為三大學科之一,同樣也是一門語言,有著較強的實踐性。開展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的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掌握職場中的必備技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學生的試卷成績來評定一個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比如教師在進行“過去式”的教學時,便可以提出一個話題“old photos”,給學生們布置任務,在家中搜集一些老照片,然后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但是在討論的過程當中,教師要進行嚴格的監督,防止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避免一些學生討論與課堂無關的內容。在討論之后由小組選出代表,將話題內容用英語進行闡述,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大致的了解到該小組內的成員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在一定程度上也節省了教師的時間。
?。ㄈ┲R內容趣味性原則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注意力也比較容易分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枯燥的知識進行趣味化,在將課堂內容傳授給學生的同時,還要保證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把教材與生活中有趣的案例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這對于教師來說必定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求教師能夠靈活的運用教材,并結合實際情況創造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
(四)參與性原則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并且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任務,確保活動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創建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并且在活動過程中營造輕松的氛圍,避免學生機械地完成任務,從而降低課堂效率。
三、開展活動教學創新模式的注意事項
(一)常規活動的有效性
常規活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頻率較高的活動形式,可以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形成相應的習慣,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主要原則,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重點,從而確?;顒拥挠行浴PW英語的教學內容是靈活多變的,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對課堂結構進行優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比如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用英語與學生溝通,創造和諧的氣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以及語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同時也利于培養師生之間感情,改善課堂氛圍。
?。ǘ┮杂螒蚧顒蛹せ钫n堂
在小學階段,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還不夠成熟,并且能夠發現很多稀奇古怪的事物。教師要把握住孩子的天性,在課堂環節當中與學生積極進行互動,與學生“打成一片”,融入到學生們的世界當中。比如在身體器官英語單詞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做出相應的動作來替代語言,組織學生大聲朗讀出相應的英語單詞。對一些表現比較積極的同學可以給予相應的獎勵,鼓勵其他同學在課堂上用于發言,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ㄈ┮灾黝}活動引領認知
教師在設置活動時應結合具體的教材,將教材中知識點融入到活動當中,使學生參加活動之后能夠熟練地掌握教材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專題活動,對學生進行分組,為每個小組制定相應的任務。在互動時盡量接近真實的交際過程,做到教學活動與自然交際相結合。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個性,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全體同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課堂效率。活動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釋放了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點,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成績和綜合素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大大的促進了小學英語教育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敦慧.淺談小學英語活動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8(13):292-293.
[2]黎佳,邱藝.PBL視域下小學英語活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C].//第22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華南師范大學,2018:209-216.
作者簡介:范文月,女,1994.9.14,漢,安徽,英語教學,淮北師范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