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階段如何有效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設計各種活動,都應考慮到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同時要遵循小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及特點,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與交流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有效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59-01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了更多明確和具體的要求。其中,課堂教學是學生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活動,而課堂教學的質量則直接影響學生們學習的效果,而小學生的課堂教學質量更是奠定學習英語能力的基礎,因此,小學階段如何有效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一、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良現象
1.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
有的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有效地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簡單地圖方便,為了減少自己的工作量,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導致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十分沉悶,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容提不起興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學效率。這類型的教師往往對教學的工作和內容沒有熱情,不去考量自己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他們的知識體系建構如何,也不會去認真地將知識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去備課,隨意到課堂中將教學內容講授給學生就當完成了任務。如此沒有認真對待的課堂,自然教學的氣氛就會變得很沉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弱,自控能力也較差,很容易就會分神,當課堂教學的內容無法吸引他們的興趣時,他們就很容易自己開小差。
2.刻板傳教,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的小學英語教師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始終認為只要學生考試能拿到好的成績,那才是對學生負責,讓家長安心的做法,因此,在課堂的教學中刻板地將考試的重點或知識點“滴水不漏”生搬硬套地讓學生去死記硬背,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枯燥,無法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樂趣。這類型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就是直接將考試可能會考到的知識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記下來,在不斷重復地去背誦和做練習,務求自己的學生能在考試中拿到優秀的成績。有的教師甚至直接在課堂上使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們在多次的練習中對考試的內容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便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死記硬背的刻板傳教,在一定程度上雖然會讓學生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可是很多學生卻對此中教學模式產生反抗或抵觸心理。本來小學階段應該是建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烈興趣的時候,為他們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可是,那只求眼前成績,忽略學生身心發展的模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必然是會出現問題的。
二、有效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
1.靈活運用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要有效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在玩中學習,學習中玩,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受英語的魅力。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在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中都處于較低的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好表現,喜歡展示自己,那教師就要適當地根據自己班上孩子的興趣所在,并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可以融入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發揮他們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同時,小學英語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豐富教學的過程,明確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目的,為教學的內容起到鋪墊和鞏固的效果,讓學生們在輕快的節奏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正如英語課程標準所指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要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整合教學媒體。
要有效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優化教學媒體的組合,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追求優質有效的英語課堂。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必須追求課堂的場面熱鬧非凡,學生唱唱跳跳。因為有效的課堂設計是吸引學生興趣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一個關鍵因素,但評價一堂英語課成功與否,還要看學生們有無實際的收獲和能力有無提高。因此,教師必須辯證地對待教學設計,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要將知識點落實到位,將課堂教學的每一個流程都考慮好奇目的性、層次性和趣味性,將節奏和密度有效把握,并適時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賞心悅目的英語學習環境。
3.準確定位活動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要考慮活動的目的性。如果采用的教學活動脫離了教學內容,偏離了教學目標,那么再好的教學活動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活動的趣味性或多樣性,而應該把教學目標要求與活動形式相結合,達到目標與興趣的統一,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創設生活化情境,提高語言實效。
語言學家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所學到的語言材料。”新課程強調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材料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
5.運用激勵性評價,提升教學色彩。
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于抓住評價時機,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人性化的激勵方式,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為英語課堂增色。
總之,設計各種活動,都應考慮到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同時要遵循小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及特點,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與交流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柳欣,付艷梅.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園,2011(10).
[2]沈洪林.淺談小學英語有效性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1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814.htm